郭其榮
摘要:小學美術課程的開設,是對學生實施審美啟蒙教育的重要學科,其不僅需要向學生傳授美術知識,還承擔著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任務,對素質教育的落實具有積極的影響。基于此,本文從小學美術教學視角出發,對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意義進行了分析,針對如何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提出了幾點策略性建議。
關鍵詞:小學階段;美術教學;審美能力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2-
引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入,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傳統教學法的運用已經無法滿足改革的要求,所以,教師在開展小學美術教學時,必須要將學科核心素養作為重要的導向,不斷嘗試與創新,探尋卓有成效的教學方法,致力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為小學美術教學注入更多的生機活力,力爭培養更多推動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一、小學美術教學對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學生深刻感受生活樂趣
作為一門融合思維、想象、創造為一體的學科,小學美術教學的實施,有助于對學生綜合能力進行有效地鍛煉,包括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當學生具備這些能力之后,認識生活中事物的過程中,就能學會從多個角度出發進行觀察與思考,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發現生活中的美,增強對事物的認知能力。運用這樣的方法,不僅能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進一步感知生活中的美,有機結合實際生活與美術教學,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大有裨益。
(二)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其身心發育依舊處于不成熟階段,但是正處于關鍵的發育時期,這一階段的教學對其今后的學習與成長意義重大。這一階段的學生對于知識、社會以及生活有著強烈的探索欲望,只有加以正確的教育、恰當地引導,就能大大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再加之小學生自律能力較為薄弱,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難以做到長時間集中,所以主科外的課程教學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學美術作為一門副科,在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方面占據著很大的優勢,通過這一課程教學的實施,能夠幫助學生對美進行更好地認識與了解,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在生活與學習中自覺地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
二、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審美能力的具體策略
(一)合理運用游戲教學,培養學生美術興趣
我們都知道,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落實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目標,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是將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在興趣的推動下,學生會在學習中表現得更為主動,為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基礎。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而且有著非常豐富的想象力,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起來,但是如果對事物感興趣、比較好奇,會保持高度的專注力。因此,教師可以牢牢把握學生這些特點,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引入一個相關的小游戲,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將學生注意力集中起來,讓學生把注意力聚集一起,在游戲的過程中不僅獲得了美術知識,還可以激發出其自身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搓搓揉揉”這部分內容時,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提供給學生一些可供選擇的主題,如玩具、植物、動物、水果等,學生選擇感興趣、喜歡的主題,要求小組成員運用泥巴,構思創作出別致、有創意的泥塑作品。完成作品創作后,對比不同小組的作品,通過投票的方式選出捏得最逼真、最新穎的一組,獲勝組可以獲得益智類玩具。由此一來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掌握玩泥巴的幾種方法,為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做好鋪墊。
(二)鑒賞優秀美術作品,培養小學生欣賞美的能力
美術作品燦若繁星、源遠流長,不同類型、風格的美術作品,所運用的藝術表現形式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善于帶領學生觀看優秀美術作品,對學生視覺感官進行影響,從而直達學生的心理,幫助學生進一步鑒賞流傳至今的優秀作品,更好地領略古人強大的智慧,從中感悟作者傳遞的美。不斷加強學生的審美教育,一方面能夠改善學生學習質量,另一方面能夠對學生發現美、欣賞美的能力加以培養。
例如,在教學“中國小朋友的畫”這部分內容時,除了可以帶領學生欣賞教材中的美術作品,還能為學生提供外國小朋友的畫進行觀看與欣賞,如《中國元宵節》《賽車》《舞蹈》等。通過拓展與延伸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欣賞更多優秀的兒童美術作品,了解多種不同表現美的形式,讓學生客觀地分析不同作品之間的獨特之處,初步接受美的熏陶,進一步體會生活的情趣,掌握如何發現與欣賞美的方法,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欣賞美的能力。
(三)創造良好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快速投入學習
合適、有效的教學情境,是學生更快速地投身于美術學習中的有力推手。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設置教學情境,可以利用多媒體設施,利用視頻、圖片、文字等素材,構建出逼真的教學情境,也能通過恰當的教學語言,為學生構建故事、生活情境,還能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合作學習,構建合作學習的情境。通過不斷拓展教學途徑,為學生構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可以在短時間內將學生注意力集中到一起,對知識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提高在課堂學習中的效率。
例如,在教學“小小鐘表店”這部分內容時,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帶領學生分別觀看各式各樣的鐘表的圖片,包括動物鐘、掛鐘、卡通鐘等,引導學生尋找這些鐘表有哪些特點,然后為學生簡單地講解鐘表的知識。在多媒體設備的輔助下,構建了鐘表的情境,再加之教師的引導,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新課題——小小鐘表店的學習,使學生對美觀的鐘表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有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不同形狀的鐘表,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結語
綜合而言,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是重要的教學任務,為了高效地完成這一任務,需要教師不斷探索與研究,積累更多優秀的教學經驗,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可以從合理運用游戲教學、鑒賞優秀美術作品、創造良好教學情境等方面入手,更好地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欣賞美的能力,為學生審美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創造良好條件,促進學生全面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琳.基于吳文化背景下培養小學生審美能力的研究[C]//2021教育科學網絡研討會論文集(三).[出版者不詳],2021:331-333.DOI:10.26914/c.cnkihy.2021.031263.
[2]張麗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試題與研究,2021(28):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