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珠
摘要:為了適應“新課標”對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使小學生能夠在優化的教學內容和完善的教學形式支持下,形成發散思維模式,教師應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策略進行分析和解讀,并具體落實在教學中。基于此,對小學數學課堂培養發散思維的策略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發散思維;培養策略
引言
在現代科技發展過程中,創新意識具有關鍵性價值,此時,發散性思維的科學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具體開展教育工作時,需要對學生的發散思維進行科學培養,確保學生能更為高效地解答數學問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價值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不僅能增強小學生的創新思維,還能提升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首先,將培養學生發散思維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鼓勵學生利用多元思維思考和分析問題,為他們提供多樣的教學資源,使小學生產生創新意識,形成多元思考的習慣,這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其次,有助于提升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背景下,學生會掌握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根據不同類型的數學問題選擇對應的解題方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解題的速度及解題正確性,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和現實生活問題的能力也會大大提高。
二、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策略
(一)強化多種形式訓練
為了強化學生發散思維,完成培養目標,不僅需要教師對學生變通能力和求異心理高度重視,還需要明確學生學習近況和教材版本,針對具體情況設置培訓方法。一題多變是基于劇情、問題和題目條件共同設計的,只需要對其內容進行比較、順逆、收縮、延伸,確保學生能進入不同情境模式,基于不同角度分析數量關系,使學生能全面了解相同問題的解題思路和問題框架,進而確保學生能對傳統思維模式進行有效突破,實現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進一步提升。與此同時,還需要對學生一題多問技能進行科學培養,學生在分析具體事物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基于不同角度進行分析和探索,確保學生對事物具有更為全面的認識,從而保障學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新知識,對學生思維靈動性和敏捷性進行科學培養,實現學生發散思維的進一步提升。
(二)培養學生質疑能力,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活動的開端,就是改變學生之前的慣性思維,引領學生大膽質疑,并在思考的過程中產生新的想法,最終實現自身創新思維能力的提高。具體來說,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1)為了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質疑興趣,教師在組織和開展教學時,可將問題隱藏在特定的情境中,促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產生質疑的想法,并結合自己在學習中的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2)為了最大限度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學習和思考的過程中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向其他學生或教師求教。(3)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其自身的認知程度導致其在日常學習中還不足以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面對這一情況,教師應關注教學方法引導,促使學生在學習時圍繞知識的節點展開聯想,在聯想的過程中從事物發展規律中尋找到突破口,并借助已知的數學知識尋找新的解決方法;還可以指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結合所學的知識,對其展開猜測、估計,并據此提出問題,并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合理的驗證。
(三)應用現代教學技術,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
現代教學技術不僅能為數學課堂帶來更加豐富的教學內容,還能以形象化的方式呈現抽象的數學內容,對于培養和發展小學生的發散思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為了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教師可以應用現代教學技術開展數學教學,讓學生在直觀教學資源的輔助下發揮空間想象力和直觀聯想力,使他們在空間思維和創新性思維的引領下形成發散思維。而在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中,大多數教師對現代教學技術的認識存在偏差,他們不僅將現代技術簡單地等同于多媒體教學設備,還將其作為展示教材內容的載體,所以在數學課堂中,學生只能通過多媒體了解教材中的內容。在這樣局限性的數學課堂中,學生的思維呈現出固化的狀態。因此,教師要深化對現代教學技術的理解,在課堂中全方位應用多媒體、教學平板、智慧白板等多樣化的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形象化資源,使學生掌握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從而讓他們在數與形的有機轉換中發展發散思維和創新意識。
(四)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已被廣泛應用于教學活動中,這一方式在數學教學中同樣適用。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幫助學生高效學習。首先,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讓全班學生都能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提高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動性和參與度。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小組中發揮自身的優勢。其次,教師需要合理安排小組合作學習內容,設計小組合作學習任務,提高小組學習效率。最后,教師需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問題,進一步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五)展開綜合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發散思維
實踐活動能夠為學生提供驗證和應用數學知識的機會,對于增強小學生的發散思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可以展開綜合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檢驗和鞏固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產生創新化的思想,探索出多元化的解題方法,由此,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就會不斷提升。然而,出于多方面原因和條件的限制,大部分教師未能根據數學教學的要求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不利于培養和增強小學生的發散思維。對此,教師可以從教學內容和現實條件出發,設計和組織實踐活動,為學生營造體驗式和開放式的學習氛圍,讓他們在自由的環境中形成發散思維,使得他們能夠更加高效、準確地解決數學問題,由此,創設高效數學課堂教學。
結束語
基于學生思維能力受到束縛的現狀,教師應轉變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聚焦創新思維優化教學設計、開展多樣化課堂教學活動、開展實踐活動,讓活動引領學生思考,放飛學生的思想,讓學生的思維在活動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馬濱.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J].科普童話,2020(17):31.
[2]陳曉波.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做法[J].新課程,2020(08):173.
[3]王雄和.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策略[J].新教育,2020(02):77.
本論文為連江縣2020年度課題《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中“綠趣”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編號:LJJKXB20-01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