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秀慧
[摘? ? 要]學生每天來到學校首先接觸的一門課程就是晨會課,短短十分鐘的晨會課,對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等諸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基于立德樹人視角,從晨會課的現狀分析、價值定位、實施路徑三大方面談談自己的認識和思考。
[關鍵詞]立德樹人;晨會課;課程價值;實施路徑
立德樹人,為國育才,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肩負的重要時代使命。每天學生來到學校后參與的第一門課程——晨會課,它也是一日甚至一周中的“第一粒扣子”,會給學生一天乃至一周、一月的學習生活奠定主基調。縱觀當下的晨會課,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晨會課到底是什么?它承載著怎樣的育人使命?如何讓晨會課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健康成長?這些都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縱觀當下晨會課的幾種基本樣態(tài),大抵有這樣幾種:
以“課”的形式來上晨會,其依據是“晨會”赫然列于課程表之中,我們習慣上也將之稱為“晨會課”。在晨會課上,班主任根據教書育人的目標,對學生進行一方面或幾方面的教育,有道德評判,有價值引領,施教方與受教者之間角色清晰。
認為晨會課是“會”,則是將之定位于班級會議這一層面,因此,采取的相對應的形式便是討論,學生們在各抒己見、交流思辨中達成共識。對于當下的主題教育、班集體內出現的普遍性問題、需要完成的班級事務等,班主任往往愛用“會”的方式來組織開展晨會課。
把晨會課交給學生去策劃、主持,則是一些敢于開拓創(chuàng)新的班主任的大膽嘗試。他們本著實踐出真知、活動中育人的思想,將課堂交給學生,賦予學生實實在在的發(fā)言權和決策權,讓他們在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中成長。
“課”與“會”的認識差別在于,前者是以“上”的形式立德立身,后者以“開”的姿態(tài)廣開言路,達成共識。鑒于此,筆者更傾向于課程化的立德樹人活動形態(tài)。因為“課程”有著“有計劃、有步驟、有目標”的特點,“活動”避免了班主任一味說教的乏味,能夠充分發(fā)揮教育主體——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別開生面、趣味盎然中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基于以上的認識,這十分鐘的晨會課,我們大抵可以從以下方面去確定主題,選擇相關的模式,確定一定的序列,從而為學生成長、為班級管理精心打造“營養(yǎng)早餐”。
一、主題確立
(一)圍繞學校大活動確立班級小活動
每一學年,每一學期,甚至每一季度,每個月,學校都會組織大型的活動,如讀書節(jié)、藝術節(jié)、科技節(jié)、體育節(jié);勞動節(jié)、端午節(jié)、兒童節(jié)、教師節(jié)、國慶節(jié)、隊日、元旦;還有各種社團展示、能力比拼等。晨會課不能上成學校策劃、方案的傳聲筒,而要引導根據班級實際情況,組織學生參與其中,出謀劃策。如在校園藝術節(jié)前夕,筆者沒有直接采取安排的方式,將展示的任務直接交代給個別學生,而是讓大家一起討論:“怎樣最好地展示最好的一面給別人?”學生們在討論中,形成了團隊出征的策略,比如,一名學生參加器樂表演,那么,他的身后就有主動參與服務的志愿者,幫著提建議,管理、搬運樂器,陪同練習。這樣,參與者就不再有被安排的情緒抵觸,也不再是孤軍奮戰(zhàn),而是肩負眾人的期待,集體榮譽感爆棚;而且,陪伴、協(xié)助的學生也在練習的過程中得到藝術的熏陶,受到練習者堅韌毅力的感染,團隊合作的能力也在實踐中得到提升。
不滿盤照搬、機械應付學校大型活動,而是結合班級實際討論、開展具體的班級小活動,因地制宜,因人而動,這樣,班級的凝聚力、協(xié)作力、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才能真正得到激發(fā)、培養(yǎng)和提升。
(二)指向學生日常行為開展常規(guī)教育
晨會課是進行班級管理的主陣地,也是立德樹人的一大平臺,充分利用好這每天十分鐘,及時對班集體內出現的好人好事進行表揚激勵,對不良苗頭進行分析、矯正,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最有效地對學生進行道德的引領,行為的規(guī)范。
(三)有機滲透優(yōu)秀民族傳統(tǒng)文化教育
中華民族悠久的精神發(fā)展史和文化發(fā)展史是我們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寶貴財富。引導學生去認識、繼承、弘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晨會課應有的責任擔當。根據當下學生的特點,開展吃苦耐勞、自信自強、自護自立、孝親敬長教育,往往事半功倍。
二、實施方法
(一)班主任主持與學生主持相結合
學生既是班級內的受管理者,同時也是自管理的執(zhí)行者。在晨會課上,除了我們老師在前面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外,還要充分發(fā)揮“班級紅人”的榜樣力量,像在班級內有絕對領導力的班干部,在某一方面有特長的或者在其他方面有影響力的學生,他們都是老師、學生面前的“紅人”,通過他們的成長歷程的講述去影響、教育更多的人,這遠比空洞的說教好很多。
(二)道德感召與學生間討論相結合
小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比較弱,如果我們僅憑一些規(guī)則、制度去管理他們,勢必造成師生間的對立,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因此,晨會課要以真真切切的道德感召為主,以學生的模擬行為練習為主,真正將良好的道德規(guī)范落實到行為中去。如對地面上一張無人撿起的紙屑,開展主人翁意識教育或環(huán)境保護教育,鮮活的生活案例給學生帶來的啟示和引導,就會顯得很實在,很實用。
(三)積極展示與多元性評價相結合
“教育的藝術在于喚醒、激勵和鼓舞。”在晨會課上展示學生的優(yōu)秀事跡、個人特長,分享他們的成功經驗,并借助班級內學生間的互相評價、班級外的老師、家長以及其他班學生評價,可以讓優(yōu)生更優(yōu),讓學習者更有動力。如在學校評選“十佳少先隊員”之際,筆者讓學生積極展示自己,宣傳自己,發(fā)動班級學生互評、家長群參與點贊等,讓學生更加正確、全面地認識自我,也讓其他學生以他們?yōu)閷W習的榜樣,鞭策自己不斷成長。
三、序列安排
(一)道德教育主題
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傳承和發(fā)揚,是每個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班主任在設計晨會主題時,可以根據季節(jié)時令、學校活動策劃相關的德育主題,如在建黨一百周年之際,開展唱紅色歌曲、講紅色故事、看紅色電影、誦紅色詩歌、寫紅色短文、交流紅色尋訪實踐收獲等系列晨會。
(二)身心健康主題
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也是我們當下的迫切需要。結合低年級學生不能正確面對批評、經不起挫折、凡事五分鐘熱度等現實問題,做學生的知心哥哥、知心姐姐,及時為他們疏導、排解、引導,持之以恒,學生的陽光心態(tài)必能形成;結合身邊的心理問題案例,如小氣、自私、狹隘、妒忌等現象,引導學生辯證分析,正確對待;追溯心理健康課、道德與法治課、心理健康專題講座等資源,幫助學生鞏固、加深認知。
(三)安全自護主題
安全牽系著每個家庭的幸福。以安全自護為主題的序列晨會,顯得尤其重要。平時,班主任可以從交通出行、水火電安全、網絡信息安全、防止網絡詐騙等安全話題中提取契合學生認知實際和生活實際的系列主題,以安全知識宣講、安全知識競賽、小品表演等方式,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主動參與,積極體驗,做到一課一學,一學一得。
(四)勞動教育主題
勞動教育的育人價值已經得到大家的公認。圍繞勞動能力、品質、認知開展系列晨會主題活動,如在勞動節(jié)之際,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觀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頒獎大會,交流身邊勞模的事跡,邀請勞模到班級來,舉行勞動技能大賽,展示學生在家庭中做家務、種綠植的照片或視頻,撰寫勞動心得等。實實在在的活動,一定能全方位啟迪學生尊重勞動,熱愛勞動,以勞動為榮,以動手創(chuàng)造為樂。
(五)藝術修養(yǎng)主題
借助藝術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形成正確的審美需求,辯證看待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惡丑,有著積極的意義。通過晨會,引導學生正確追星,學習真正“明星”,如梅蘭芳、徐悲鴻的愛國情懷,當代網紅李子柒持之以恒傳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品質,等等;交流學生學藝途中克服困難、迎難而上的心路歷程;展示學生吹拉彈唱等方面的成果。如此,多渠道開展活動,全方位去育人。
(六)學習方法主題
學習方法、態(tài)度、目的很重要。在晨會課上,班主任要堅持對學生進行目的教育,幫助他們端正學習態(tài)度,形成良好的學習策略。如開展“我會聽課”“我是這樣做出優(yōu)加星的作業(yè)的”“你會課前預習嗎”等班級學習經驗交流;講述名人勤學故事,分享自己或他人的成功經驗,等等。通過這樣的主題晨會,引導學生正確學習,有效學習,獲得成功的喜悅。
晨會課時間雖短,但它有一個持續(xù)的過程;教育內容雖多,但晨會課只能取其一瓢飲。堅守立德樹人的理念,做好晨會課與眾不同的課程使命擔當,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在序列化推進中培養(yǎng)人,教育人,這樣,晨會課才會輕松而不輕巧,實在而不泛在。
參考文獻:
[1]劉波.習近平新時代文化自信思想的時代意涵與價值意蘊[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8(1).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7-01-26.
[3]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追求卓越,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未來的人[J].人民教育,2021(1).
(責任編輯: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