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斌斌
摘 要:課程思政是推進教育發展的關鍵,高職院校需要合理展開思政教學,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基于此,本文先對高職學前教育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進行了分析,再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法、評價體系四個方面對教學實踐進行探討,希望能夠為保障思政教學過程的有效性,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提供助力。
關鍵詞:學前教育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教學實踐
引言
隨著十八大以來,高校對思政教育越來越重視,需要響應教學改革的號召,將課程思政融入到日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政政治素養,使其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完成思想方面的轉變。教學過程中,應抓住思政教育的關鍵點,使課程思政能夠有效切入,以確保思政教學能夠得到落實,促使學生成為思想高尚的人。
一、高職學前教育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要點
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需要對教學要點進行制定,將思政教育與學前教育相結合,制定完善的學前教育理念,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課程思政需要把握教學設計的要點,制定出完善的教學目標,使思政教學的思路更加的順暢,使學生能夠掌握學前教育學的核心,保證學生對學前教育的適應性。思政教學設計應以課程內容作為出發點,結合案例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在其中融入思政成分,使學生自覺提高自身素養,確保思政教育能夠發揮作用。同時,需要注重教學的方法,確保思政教學具有實踐意義,從根本上對學生的思想進行轉變,使其在思想上取得進步。另外,需要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確定思政教學的效果,保障學生的思想與行動相統一,保障課程思政教學的實效性。
二、高職學前教育學課程思政教學實踐分析
(一)提煉課程目標
為了把握思政教學的融入點,需要注重課程目標的提煉,對課程體系進行完善,使課程教學得到有效梳理。思政教學具有育人作用,需要對育人價值進行提煉,掌握學前教學的育人根本,使學生的思想素養適用于幼兒教學,使思政教學的融入更加深入。思政教學具有較強的引領作用,需要對學前教學課程展開分析,明確學生應具備的思想素養,保證思政教育具有完善的目標定位,通過思政教學引導學生思想的進步,使課程思政能夠順利地展開。對于教育事業而言,需要教師具有良好的師德,能夠深入貫徹教育理念,在思想上對學生的行為形成影響力,提高學生的學前教育水平,提高課程目標制定的合理性,保障思政教學能夠順利開展。
(二)整合課程內容
思政教學圍繞課程內容進行展開,需要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對思政切入點進行挖掘,提高課程思政方法的有效性。學前教育學的課程內容較多,需要抓住思政教學與課程內容之間的關系,確保思政教學與課程相統一,借由思政教學來鞏固專業課。學前教育專業具有較多的思政要素,需要與實際教學情況相結合,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將課程內容圍繞關愛兒童、教書育人等方面進行展開,使思政要素在課程中得以突顯,實現良好的課程思政效果。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使學生不斷對基礎課程展開學習,實現思想素質的不斷升華,使學生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建立自信,能夠積極投入到思政學習中,保障學生學習到教育知識的同時具有高超的素質水平。
(三)完善教學方法
思政教學過程中,需要對教學方法引起重視,將教學情境引入到學前教育學課程中,使思政教學更加地重視實際。思政教學過程較為抽象,不利于學生在情感上的把控,在情境教學的作用下,可以實現思政情感的具體化,在實踐中增進學生的情感變化,促使學生思政素養的轉變,使學生能夠在思想上接受思政教學。情境教學具有較強的代入感,學生能夠近距離獲得教學的感受,對教學場景進行展現,使學生能夠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學前教育專業教學過程中,有著豐富的教學情境,可以確保學生從幼兒的角度出發,增強學生在教育事業上的責任感,使學生的教育立場更加的堅定,保證課程思政能夠充分發揮作用,提高學生對教育事業的認知,增強自身在教育行業的使命感。
(四)構建評價體系
為了確保思政教學的成效,需要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對學生的思政素養進行評價,促進課程思政的落實。通過評價體系的應用,能夠督促學生進行思政學習,使思政教學具有體系上的保證,推動學生思想素質的提高。評價體系方面,需要確保評價內容的全面性,包括理論與實踐兩大塊。一方面,需要對學生的理論掌握請情況進行考核,考察學生的專業學習情況,使其具有豐富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需要對學生進行實踐考核,重點考察學生對思政素養的應用,能夠規范化地展開教學,對教學效果形成有效反饋,積極地對教學過程展開思考,促進學生思政素養的提高,進而體現課程思政的價值。在評價體系的作用下,可以對學生進行客觀評價,保障課程思政教學能夠順利進行。
結論
綜上所述,對于學前教育專業,需要對思政教育引起重視,為幼兒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提高教學方法的有效性,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前教育應從思政角度出發,使學生樹立良好的教學思政,使其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為幼兒教育提供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