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春余
摘要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大數據技術的日新月異以及國家“核心素養”育人目標的體系構建,對新時代會計人的塑造提出嶄新命題。《肖申克的救贖》作為經典影片,帶給人們諸多啟迪,很多專家學者對影片有不同角度的闡釋,但從會計視角的探討卻鳳毛麟角。文章從影片主人公安迪的形象特質入手,解析其在學識技能、思維方法、情感態度等方面對會計人核心素養的啟示,并提出通過萃取中外經典文化精華進行價值觀塑造,進而得出結論:新時代會計人應固本正元、精于求變,運用創造性思維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關鍵詞 新時代;會計人的塑造;肖申克的救贖;核心素養;經典文化
DOI: 10.19840/j.cnki.FA.2022.02.014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作為一部揭露美國司法黑幕的巨片,堪稱富含人生哲理的喻世之作。作為片中成功塑造的“最令人難忘的會計師”,主人公安迪·杜弗倫的形象特質,對會計人有所啟示[1]。本文借助經典影片視角,結合新時代的使命要求,探討會計人的核心素養,并提出通過經典引領,塑造新時代會計人的價值觀。
一、會計人的學識技能,在于“養根”“加膏”
(一)安身立命,安迪憑借的是專業精通
被誤判入獄前,安迪是一家大銀行的副總裁,年僅三十歲擔任高管,實力可見一斑。安迪最早嶄露頭角是犯人們在戶外修繕屋頂的時候,他冒險提出用財務專長幫獄警哈利合理避稅,因而贏得容身機會;此后,他一步步爭取主動,成為整個監獄的報稅經紀人和財務管理人,連最具權威的典獄長,也發出“這里沒有你,還真不行”的感慨。
(二)重獲新生,安迪依靠的是涉獵廣泛
正如獄友瑞德調侃,監獄高墻固若金湯,僅憑6英寸長的鶴嘴鋤,普通人挖墻“要600年才能挖通”,但安迪憑借豐富的地質學知識探明監獄構造,為掘通隧道創造可能。而運用法律武器揭發典獄長罪行,以自由人身份贏得嶄新生活,更離不開他法律、經濟等知識的廣泛積累和有效運用。
精博的學識,使無辜獲罪的安迪擁有超常智慧和追求自由的條件,希望的翅膀閃耀光芒。
(三)新時代對會計人“養根”和“加膏”提出新課題
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大數據、數字貨幣、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發展迅速,給會計領域帶來嶄新課題。新時代會計人的塑造,需要穩固的根基和源源不斷的養分注入。
“養其根而俟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正如為樹“養根”和為燈“加膏”,會計人一方面要“保養根基”,充分重視會計的內核,牢牢把握解讀經濟利益實質的核心技能,根據市場形勢、經營狀況、法律法規、合同條款等分析經濟關系、法律關系、權責關系等背后的邏輯[2];另一方面也要“加補養分”,順應“數智”時代變革,完成從“核算反映”向“智能決策”的轉變[3],不斷提高收集、處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并實現與會計核心內容的深度融合。
中國現代會計之父潘序倫曾提出,“簿記及格標準不是六七十分,而是一百分”,倡導首先要夯實專業基礎,方能融會貫通。他在《中國之會計職業中》提出“因會計師所行使之職務,并不限于會計一部分,實無往而不與商業全體有關也”,強調會計人才不僅要掌握會計知識,更要了解相關環境,根據環境變化要求學習新知識、產生新方法[4]。
面對新環境,會計人只有不斷“養根”和“加膏”,形成堅實的專業基礎和豐厚的文化積淀,并把知識內化為實際能力,才能適應新環境,探究新方案,實現長期立足和恒久發展。
二、會計人的思維方法,在于理念和實務創新
(一)突如其來的絕望能將人擊垮,安迪卻有能力自我管理
監獄的壁壘是看得見的高墻。而人們難以沖破的,更有看不見的高墻。入獄第一晚,一名犯人因痛哭申訴“我不該留在這里”慘遭暴打,至死名字都沒留下;安迪雖外表文弱,卻“表現平靜”,因為他是個“講求方法的怪胎”,有能力調整被無辜投進高墻的心理落差,有信心選擇創造性的解決方案。
(二)長期的束縛會鑄就無形高墻,安迪卻有方法應對環境
長期處在窒息環境,很多人會被體制化(in‐stitutionalized)。“剛入獄時,你痛恨周圍的高墻;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其中;最終,你不得不依靠它生存”。老犯人布魯克在獄中度過50年,出獄后因找不到生活意義而自殺,結局悲慘;安迪卻能在復雜環境中歷練成長,從苦難中獲得向上的力量,有明確的方向和追求,最終成就精彩人生。他邊在操場放風邊抖落夜里挖洞的碎土,自在的就像在自家花園散步。
突破思維定式,使身陷囹圄的安迪應對復雜環境和充分發揮潛力,在困境中形成創造性方案。
(三)新時代對會計人拓展“創造性思維”提出新挑戰
新時代開啟新征程,需要“以不息為體,以日新為道”,奮發向上,開拓創新,因而“創造性思維”越來越成為一項備受關注的核心素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布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 2021創造性思維框架(第三版)》,已將創造性思維(Creative Thinking)納入評估。其中將創造性思維界定為“有效參與想法的提出、評價和改進的能力,能夠形成原創而有效的解決方案,促進知識提升和想象力的表達”[5]。
當今社會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創造力的競爭。具備創造性思維,會計人才能適應快速變革的世界,并帶動人際交往、問題解決等諸多能力的提升[6]。科技進步使許多傳統會計崗位正面臨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困境,會計人的出路,不僅在于充足的專業知識儲備和開闊的視野,更需要開放的心態和思維。只有創造性地提升持續學習、審慎思考和管理決策等能力,才有望不斷突破,實現信息技術與會計實務的有機融合,完成會計理念重塑和會計業務創新[7]。
面對新挑戰,會計人要樂學善學,充分發現自我價值和發掘自身潛力,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會計環境,創造性地實現突圍。
三、會計人的情感態度,在于見自己、見他人和見天地
(一)人格獨立,保持內省
“見自己”始于自省。安迪得知妻子不忠心緒難平,雖然理性使他選擇克制,卻因法庭誤判面臨無妄之災。肖申克監獄,是一個人性泯滅和黑白顛倒的世界,安迪沒有精神崩潰或自甘墮落,他不斷在肉體和靈魂、邪惡和善良、沖動和克制之間把握平衡。每次打擊,都是心靈的洗滌,歷經磨難不斷內省,安迪終于原諒了妻子,實現了與自己和解。
處理與自身關系方面,安迪正視問題不斷內省,明辨是非之路,在反思中通向光明。
(二)敬業奉獻,服務大眾
“見他人”發于仁愛。安迪幫獄警操作免稅,為做工獄友贏得每人三瓶啤酒和片刻閑暇。“陽光灑肩頭,仿佛自由人”,安迪用這樣的方式,讓處于麻木狀態的獄友體驗到做人的自由和希望。為改善監獄圖書館面貌,六年間安迪每星期給州政府寫一封信,直到獲捐大量書籍和得到撥款。此后他繼續每周兩次寫信,為獄友爭取更好的條件,幫他們擺脫無聊麻木的生活,獲得知識的熏陶感化。安迪在獄中辦起文化補習班,帶動許多犯人通過學習獲得自考文憑。對原本幾乎一字不識的湯米,安迪從ABC教起,鼓勵他“一旦開始,就要全心全力,不可半途而廢”,最終幫他考取高中文憑。安迪更感召好友瑞德尋找通向自由之路,幫他沖破靈魂禁錮,重燃對生命的渴望。瑞德從深陷體制到沖破牢籠,克服內心障礙重獲新生,其間閃耀著友情的光輝和信念的力量。
處理與他人關系方面,安迪心懷善念扎實付出,將個人的價值實現融入為他人的造福之中,人格魅力因奉獻他人得到升華。
(三)勇于擔當,維護公平正義
“見天地”成于守正。安迪有勇氣打破桎梏,有擔當維護正義。面對監獄管理者的陰暗狡詐,安迪用專業知識讓他們折服;面對監獄生活的枯燥乏味,安迪常年不懈寫信爭取社會援助;面對獄中被制度化麻木的獄友,安迪篤定堅持,潛移默化地感染和影響他們。
一個場景感人至深:安迪不顧阻撓,在監獄操場上空放響《費加羅的婚禮》,“歌聲直竄云端,超越失意囚徒的夢想,宛如小鳥飛進牢房,使石墻消失無蹤”。暗無天日的監獄中,安迪不畏強權,讓所有人感受到了善和美。影片結局大快人心:安迪爬過污穢、洗凈屈辱、重獲新生;違法者罪行敗露、聞風喪膽、受到制裁。安迪雖被典獄長指派,為他代理記賬和轉移賬戶洗錢,但目睹罪惡和腐敗,安迪不屈服不動搖,在處理典獄長事務的同時,保留了其貪污的記錄,作惡的罪證,勇敢揭發,讓監獄的黑暗大白于天下,彰顯了保持人格獨立和弘揚公平正義的偉大力量。
處理與社會關系方面,安迪用他的態度和情感,展現出一幅用希望和友善描繪的生命畫卷[8]。《肖申克的救贖》整部影片基調灰暗,安迪在西方黑暗的司法制度下,出淤泥而不染,人格獨立保持內省,用博愛服務大眾,用法律與黑暗勢力抗爭,把一份會計事務升華成一種理想信念,精神境界因弘揚正義得到綻放。
(四)新時代對會計人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提出新課題
在當今全球一體化的時代,“善”的內涵已囊括了價值觀、人類倫理和態度等豐富內涵,從哲學意義上呼喚人類價值共同體的產生[9]。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需要會計人不棄微末、不舍寸功,用專業態度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力量;需要會計人克己為人、守正創新,將內部控制作為反腐利器促進黨風廉政建設,用責任擔當在個人價值實現的同時,推動會計法律法規進步和社會發展。
當今,注重會計人核心素養培育已成為社會共識,也是會計教育工作者關注的新課題。核心素養不僅要以素質教育為本,形成終身發展所需要的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等重要品質和核心能力,更要融入時代特征,繼承和創新中華傳統文化精華,形成與時代特征相結合的價值觀[10]。
四、新時代會計人的價值觀,在于萃取經典文化精華
“三全育人”和“五育并舉”的新時代,培養全面發展的會計人,需要重視“經世濟民”“誠信服務”和“德法兼修”等職業素養[11]。新時代的到來要求會計人以新的姿態展現價值,要注重新時期對會計行業的新要求,注意新環境對會計行業的新挑戰,遵循時代性、先進性、激勵性、效益性等原則,不僅反映行業本質特征,而且反映行業發展特色[12]。隨著網絡經濟、虛擬經濟等的出現,會計領域面臨一系列新風險、新挑戰,會計人必須直面前所未有的義利抉擇和道德考驗,因而更加需要價值觀的引領[13]。
經典是引領會計人的燈塔。解析經典電影,主人公安迪為我們詮釋了會計人的形象特質;問計古圣先賢,我國文化典籍《道德經》中更在兩千五百年前就給出啟示[14]。
首先,“惟道是從”。原句“孔德之容,惟道是從”。老子指明:大德的模樣,唯有跟隨“道”而變化。“道”是萬物的本源和歸宿,是人們要遵從的核心理念。結合新時代要求,會計人應遵循的“道”,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方能成就大德。
其次,“滌除玄鑒”。原句“滌除玄鑒,能無疵乎”。老子告誡:要滌清玄妙的“心鏡”,審視可能的瑕疵。結合新時代要求,會計人要抵制新經濟形態下的各種現實誘惑,就需要“日三省乎己”,依照基本道德規范,從反思內省中獲得“心境”的提升。
最后,“與善仁,言善信”。“與善仁”大意是,要心懷善念,友善待人,要如“水利萬物而不爭”。新時代的會計人,應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有擔當,有大愛,講奉獻,充分發揮專長,實現對他人的幫助,對社會的回報。“言善信”大意是,要言行一致,真實誠信。新時代的會計人,不僅要不忘初心,腳踏實地,恪守正道,也要勇于抵制和揭露不良現象。“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是中華文化的傳承,更是新時代賦予會計人的使命。
中華文明數千年發展歷程,核心價值觀不但深入人心,更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形成開放體系,需要“開放包容、互學互鑒、與時俱進、創新發展”[15]。通觀會計發展歷史,會計文化一直都善于吸收和借鑒,這是會計文化的優越性所在,會計價值觀的塑造要在不斷汲取精華和剔除糟粕的歷史長河中孕育和發展。新時代的會計人,對“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遵守,更要融入“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思維方式和世界眼光,以推動社會不斷進步。新時代會計人的塑造結構如圖1所示。
五、結論
萬物并育,大道相通。經典影片中的人物形象,經典書籍中的傳統文化,蘊藏著會計人的優秀特質和精神內核,即:固本正元、精于求變,運用創造性思維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回歸經典,回眸教育。本文從經典中解讀新時代會計人核心素養的塑造,經典也因跨越時空變遷被賦予新的內涵。希望由此帶動會計同仁深入思考會計教育“立什么德、樹什么人”的根本問題,并以此推動課程改革、教學實踐、教育評價等環節變革,最終形成以全面發展的會計人為核心的完整的育人體系。
AFA
參考文獻
[1]袁敏.安迪的人格魅力及對會計人的啟示[J].財務與會計,2020(18):86-87.
[2]陳毓圭.會計是一種技能[J].會計之友,2021(15):9-10.
[3]唐大鵬,王伯倫,劉翌晨.“數智”時代會計教育重構:供需矛盾與要素創新[J].會計研究,2020(12):180-182.
[4]白潔.從教材結構看會計學基礎教材建設現狀—兼評潘序倫著《高級商業簿記教科書》[J].新會計,2011(10):68-69.
[5]唐科莉,張娜.PISA 2021評估新領域:創造性思維[J].人民教育,2020(11):32-37.
[6]陳波.批判性思維與創新型人才的培養[J].中國大學教學,2017(3):21-28.
[7]王小紅,徐煥章大數據時代下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會計之友,2021(16):119-125.
[8]閆俊玲.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對人性的反思[J].電影文學,2015(23):137-139.
[9]馮友梅,顏士剛.核心素養的哲學解讀及其實踐啟示[J].基礎教育,2018(6):5-11.
[10]李興堯,王一舒,陳浩天等.智能財務時代下會計人才核心素養培養研究——拾憶潘序倫會計思想[J].教育教學論壇,2020(53):119-121.
[11]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20-5-28)[2021-11-15]. http://www. moe. gov. cn/srcsite/A08/ 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12]張仲元,韓衛衛,王秋實.會計精神塑造新論[J].財會通訊,2011(4):54-55.
[13]羅勇.“新文科”建設背景下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改革的思考[J].商業會計,2021,(12):4-8.
[14]饒尚寬譯注.老子[M].北京:中華書局,2006:19-53.
[15]新華社.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EB/OL].(2019-5-15)[2021-11-15]. http://www. xinhuanet. com/politics/leaders/ 201905/15/c_1124499008.htm.
(審稿:陳莉萍編輯:張春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