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紅學
摘 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每個學科教師都要思考的教學任務,立德樹人是這個時代不變的主題。通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僅是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更是培養國家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必然選擇。為了實現這一教學要求,需要教師進行教學形式的改革,讓教學方法更加豐富多彩。基于此,我們研究了當前小學語文的核心素養及其要求之下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有效教學
一、核心素養在國內外發展的現狀
教育部在2014年3月頒布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提出研究并制訂“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這是“核心素養”這一理念首次在國家文件中出現,說明了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被放在了重要的教育位置。
芬蘭在其小學低段課堂教學中更加注重學生多元識字樂趣的培養和學生語言學習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掌握語言,提升他們的語言發展能力。繼國外的核心素養研究之后,我國的學者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北京師范大學王寧教授認為:語文核心素養的構建是基于學生綜合語文實踐的結果,需要學生在語文知識、能力和思維方式等方面有所突破,提升他們的綜合品質。
當前核心素養的研究主要是對小學語文教師在滲透核心素養方面存在的實際教學短板進行研究,提出具體的滲透語文核心素養的基本教學策略,可以提升教師的教學認知,改善后期的教學方法。
二、核心素養的概念界定
我國學者對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可謂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褚宏啟認為:核心素養是人們為了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所必備的關鍵素養,也可以稱為“21世紀關鍵素養。”隨著“核心素養”逐漸被認可,國內的其他研究者對核心素養有了新的界定。陳志娥認為: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是學生必備的基本能力,其中包含了學生的語文知識、語言組織能力、學習方法和學生的語文情感等。于洋認為:小學語文素養是學生在長久的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的一種能力,不僅包含了學生的理解能力,還包含了學生的語言鑒賞、思維發展和綜合道德品質等能力。綜合前人的研究,我們認為,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經過一定的知識積累后所擁有的基本能力,包含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語言組織能力、語文學習情感、語文學習習慣等,這些能力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卻對學生的將來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力。
三、核心素養研究的主要依據
(一)皮亞杰和布魯納教育理論
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需要學生的主體意識被喚醒,也需要教師的教學形式轉變做支撐。以皮亞杰和布魯納為代表的認知主義結構學說為“核心素養教育”奠定了心理學基礎;人本主義教育觀認為在時代的發展中,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已經成為教育的主題。在此背景下,教師要進行教學形式的轉變,要進行教學形式的創新,讓學生在學科知識與技能提升中實現知識的綜合應用,從而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提升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的需求
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對教師和學生而言都是一種寶貴的財富,但是,當今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依然有很多,比如教學內容過于碎片化、教學目標割裂、學生地位不被重視、學生課堂興趣不足、學生語文情感態度缺失等。對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視角,有必要進行教學現狀的審視和斟酌,挖掘小學語文教學現狀的深層原因,提出具體的教學方式,這都需要通過系統地分析。
四、核心素養研究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在本次研究中,我們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有:
1.什么是核心素養?
2.語文核心素養具體有哪些內容?
3.當前小學語文教師對語文核心素養的認知有什么傾向?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采用的教學方式如何?教師存在的教學問題是什么?
4.結合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滲透核心素養的教學現狀,提出具體的優化教學策略。
5.將本次提出的成功教學方法進行相應的教學實踐,并進行優化和推廣。
五、核心素養研究的方法
1.文獻法
圍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等關鍵詞,在文獻、期刊、圖書館等進行資料的搜集,試圖尋找出相關的研究話題。并對《語文課程標準》等規定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為本次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
2.觀察法
深入多所小學的不同年級,觀察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中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互動情況。還對學生的課堂參與情況進行了觀察,并將觀察的結果進行記錄,便于整理和分析。
3.訪談法
在課堂進行觀察之后,課下對授課語文教師進行了訪談,了解他們在課前進行的授課準備和他們對課堂授課的初衷等。
4.案例分析法
選取小學語文優秀教師的典型教學案例片段,對其進行分析總結,并結合成功的教學經歷,對當前語文教師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幫助,提出適合廣大小學生發展的語文教學策略。
六、核心素養研究的成果
1.在教學中培養了學生的語文情感
語文教師在教學時要尊重小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小學生的情感體驗以及其對文學作品具備一定的理解程度和欣賞能力。“教育即喚醒”,結合小學生愛動和愛玩的天性,我們提倡教師將一些游戲教學形式滲透在課堂,尤其是將游戲的教學形式滲透在必要的環節。比如,在《陶罐和鐵罐》一課的講解中,讓實驗班的語文教師采用了游戲的教學形式。教師先讓學生們閱讀了一遍文本,然后讓學生分組扮演角色的形式,有的學生扮演陶罐,有的學生扮演鐵罐。在這樣的體驗中,學生的身心放松,他們對陶罐和鐵罐的心理想法感受更深,從而體會到了陶罐的心靈美,也提升了學生的語文情感和素質。
2.教師教學形式創新,激發了學生思維
在分析了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后,將給語文教師提出創新教學形式的觀點。同時實驗班的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嘗試鼓勵學生進行實際的探究,尤其是在一些有爭議的教學話題中,教師讓學生們進行小組合作探究,不僅調動了學生探究的積極性,還實現了學生語文思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雪琴.核心素養在小學語文課堂綜合實踐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新課程,2022(12):54.
[2]李艷芬.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教育教學的困境及出路探析[J].課外語文,2022(07):101-103.
[3]林燕妮.基于核心素養優化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思維能力的培養研究[J].課外語文,2022(07):104-106.
本文系甘肅省定西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方法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立項號:DX[2020]GHB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