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摘? 要:文化認同是一個民族團結的必要保障,而民族音樂之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是一個民族傳統文化積淀的重要產物,現階段我國對于傳統文化傳承以及文化力量的培養更加重視,在此背景之下,如何在學校教育中有效的加入民族音樂內容,全面做好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已經成為小學音樂教育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本文擬通過對民族音樂的主要特點以及其對音樂教育的提升效果的分析,展開對相關強化策略與途徑的探究,希望能夠找到一條更加有效傳承民族音樂的道路。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育;民族音樂;教學方式;審美
一、引言
中華文化傳承千年而不斷,這與民族音樂的傳承也是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的,民族音樂中融合了眾多的民族文化內容,是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一環。對于民族音樂的傳承應當從小學音樂教育開始抓起,在教學活動中注重對民族音樂相關內容的教導,著力提升小學生在音樂欣賞方面的審美能力,大力培養其音樂素養,使這些民族音樂元素更好的融入到小學生的學習生活之中,這對于民族音樂乃至民族文化的傳承都是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
二、民族音樂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特點簡析
所謂民族音樂就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在代代相傳之中創造出來的音樂曲目,這其中包含了眾多不同的形式,既有單純的歌曲,也包括了歌舞音樂、器樂、戲曲等不同的內容。在歷經千年的民族融合過程中,中國民族音樂呈現出了其突出的特點。
(一)內容形式的多樣性。
由于中國本身就是一個地跨南北,民族眾多的大國,各個不同民族之間風土人情有著巨大的差異,而在發展中這些文化內容的不斷融合,也讓民族音樂碰撞出了不一樣的火花,展現出了極強的多樣性。
(二)發展過程中的多變性。
時代是不斷發展演變的,一個民族的經濟、文化、生活都在不斷的發展變化,而民族音樂植根于民族發展之中,也會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加上民族傳統文化的積累與傳承,使得民族音樂在發展中也呈現出了多變性的特點。
(三)音樂內容的通俗性與實用性并重。
民族音樂大多是由廣大人民群眾在生活中創作出來,大多是對生活的直接映射,內容更具實用的特點,而且廣大民眾并沒有在音樂方面的專業培養,因而其創作上更顯通俗,也完美的展現了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體驗與內心感受,是一種十分生動的音樂表現形式。
三、民族音樂融入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要社會意義
(一)更好的幫助小學生培養自身的文化素養
民族音樂承載了民族文化中眾多的內容,音樂教育是文化教育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音樂的表現形式可以更好的貼合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在小學教育中合理融入民族音樂教學可以更好幫助小學生提升對民族文化的認識,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小學生的民族文化素養。
(二)有力的助推小學生藝術欣賞水平的提升
民族音樂實用性強、通俗易懂等特點注定了其更易得到民眾的認可與接受,在小學音樂中適當引入民族音樂,可以讓小學生更加容易的去理解藝術方面的內容,在民族音樂的學習活動中,去體驗其中蘊含的藝術魅力,直觀的感受民族文化內容,更好的提升自身對于藝術的欣賞水平和層次。
(三)大力提升民族自信與民族自豪感
中華民族音樂中充滿了對民族發展的贊揚與歌頌,其中展現出了民族自身的特點,可以說是民族發展的一部音樂史,通過這些內容的教導學習,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去挖掘其中蘊含的民族發展思想,可以讓小學生更好的理解民族文化,增強對民族的認同,全面提升民族自信,幫助小學生獲得足夠的民族自豪感。
四、全面強化民族音樂與小學音樂教育融合的策略與途徑探究
(一)重視音樂欣賞的作用,著力提升小學生的學習熱情
如果不能調動其小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的興趣與熱情,那就不可能做好民族音樂與音樂教學活動的有效融合。為此,教師首先要做好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民族音樂賞析是一個十分不錯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設置更多的音樂賞析內容,帶領小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學會聆聽、學會欣賞民族音樂的表現形式與內容等,增加小學生的音樂體驗,引導其自覺提升自身對音樂藝術的欣賞水平,從而實現與創作者在思想上的共鳴。在新的時代,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好現有的技術條件,大力改變傳統理論知識為主的授課模式,科學利用多媒體資源,創設更加良好的教學環境,強化小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直觀認識。
(二)豐富教學方式,提升教學內容的多樣性
信息化時代,各類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讓教學方式與方法得到了更大程度的豐富,教學的方式可以在更大程度上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通過對網絡資源的合理利用,教師可以對教學內容做出無限的拓展,這對于小學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內容的融合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對教學的形式做出優化調整,依賴于網絡資源的豐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民族音樂知識競賽,引導小學生自行去搜索相關內容,在知識的分享之中全面提升整體的學習效果。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民族音樂藝術方面的教育專家的在線授課等內容的展示,幫助小學生提升相關知識的儲備量,有效的豐富課堂教學的實際內容。
(三)全面做好教師綜合素質提升,強化音樂教學的實際效果
對于民族音樂與小學音樂教育融合工作來說,教師的綜合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做好教師隊伍的建設,才能有效推進相關工作的深入開展。為此,學校方面應當做好對教師綜合能力的培養以及整個音樂教師隊伍的建設工作,合理吸納一些在民族音樂教學方面有特長的教師,大力提升整個教師隊伍的民族音樂教學的水平。校方應當更加注重對音樂教師的培養工作,定期組織或者邀請民族音樂教學方面的專家學者進行教學指導。鼓勵音樂教師與學生共同組建民族音樂興趣小組,營造一個良好的民族音樂學習氛圍,也可以更好的激發教師與學生的學習熱情。
五、結束語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文化素養培育的重要階段,民族音樂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容,教師應當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注重對民族音樂內容的有效融合,著力培養小學生的民族意識,強化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從而有效保障民族音樂乃至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曉寧.小學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方式探索[J].新智慧,2021(17):37-38.
[2]常佳.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的傳承和發展[J].藝術家,2020(12):114-115.
[3]孫鵬飛.大學音樂教育中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分析[J].科教導刊(上旬刊),2020(2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