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曉蕾
摘要:我國社會經濟蓬勃發展、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涌現出個各種先進的教學技術與設備,其中高中生物教師需嘗試引進信息技術來推進信息化教學改革進程。鑒于此,教師需及時轉變教學理念、摒棄固式思維,并在先進教學思想的指導下創新教學模式,借助先進教學手段來搜集和整合優質教學資源,為學生創設適宜、輕松的教學情境,以此來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與感知,從而能夠切實提高生物課程教學質量,最終促進高中生物課程教學趨于信息化、現代化發展。如何推進高中生物信息化發展已經成為當前教師們的重點研究課題,本文將圍繞這一主題展開深入探究。
關鍵詞: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學改革
一、創設適宜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欲
教師可以嘗試在信息化教學模式下為學生設置生物情境,旨在吸引學生沉浸其中,從而能夠在獲取豐富體驗和感知的同時,掌握和理解基礎知識,取得預期地學習成效。在教師指導開展生物教學時,可以借助互聯網渠道來搜集豐富且優質的教學資源,并以現有資源為基來為學生創設多樣化教學情境,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啟發性以及探究性,最終能夠成功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認真展開課程學習,為提高他們的生物核心素養創設有利條件。以教師講解“胚胎工程”相關知識為例,高中生對相關概念的了解較為淺顯,甚至是陌生的,他們很少搜集和接觸試管嬰兒獲胚胎移植的相關知識。為幫助學生理解這些新穎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外包的生命》紀錄片中與胚胎移植相關的片段,旨在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了解胚胎移植的主要步驟和理論基礎,并逐漸意識到胚胎移植在未來發展中的現實價值,從而能夠活躍學生思維,使其認真且積極地學習更深層、更寬泛的知識概念,最終能夠實現提高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
二、創新教學方式,落實多元化教學
由于部分生物教師深受固式思維的限制,在實踐教學中仍沿用陳舊且單一的教學方式來組織教學活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長遠發展,不利于學生形成生物思維。為充分彰顯信息化教學的育人價值,教師可以依據教材內容來創新教學模式,落實多元化教學,最終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以教師講解“生態系統”相關知識為例,部分高中學生已經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基本的認知體系,對于生態系統相關的知識點有著自己的初步認知。為進一步升華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認知和理解,并逐步形成成熟的生物思維,教師需依托信息技術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中提升其思維能力。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之前的教學經驗針對重難點部分錄制具體的微課視頻,并在微課視頻中詳細講解生態結構構成和結構模型等等。這樣,學生便可以自由下載和隨時觀看,并未后續學習提供明確的自主學習方向,并在獨立思考中形成高效的學習方法,最終能夠切實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此外,教師還應結合學生的切實需求來優化教學模式,為他們創設良好的成長環境與學習平臺,促使他們在學習中不斷進步,與此同時,還能夠完成培育學生核心素養、推進課程改革進程的教學目標。
三、開展分層教學,學生個性化發展
高中班級內學生所處的生活環境不同,因此他們在認知層次、基礎水平、性格特征以及興趣愛好上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為切實提升整個班級生物教學質量,教師在開展信息化教學時,需依據學生的個性需求和個體差異來設計教學方案,最終能夠幫助每位學生找到自己的學習目標,提升每位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以教師講解“植物細胞工程”相關內容為例,教師在指導開展本節課教學時,可以依托信息技術來為學生制作難度不同的ppt課件,以此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提出的學習需求。在正式開展教學之前,教師需帶領學生復習和鞏固之前所學的植物細胞基礎知識,并嘗試梳理和整理細胞全能性具體表現和組織培養過程,并尋找合適契機自然引入本節課新的知識。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植物組織培養的實驗過程,并向學生講述植物組織培養的基本原理和相關知識。在完成基礎知識講解之后,教師需帶領學生將所學知識融入實踐探究中,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拓展與延伸。這種具有層次性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僅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因材施教的教育成效,還能夠激發每個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得學生能夠在生物學習中逐漸形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最終提升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
四、結語
總而言之,基于現代化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師需及時轉變教學思維、接納先進教學思想,通過大膽引進信息技術來構建信息化生物教學課堂,其中可以通過創設適宜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欲;創新教學方式,落實多元化教學;開展分層教學,學生個性化發展來為學生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新穎度,最終能夠在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知識、熟練實踐技能的同時,其實提高學生的生物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任春桃.淺析信息化教學在高中生物中的實踐與應用[J].中外交流,2019(007):162-163.
[4]鄭志堅.淺析如何運用信息化教學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實效性[J].考試周刊,202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