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蓉 姜紅
摘 要:音樂教育是幼兒園教育教學中主要的組成部分,是提升學生情感發展的主要環節,為此在幼小銜接中教師應以音樂教育提升學生的情感發展,并注重對學生智力能力的培養,進而讓學生更好地接觸知識。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幼小銜接階段音樂教育現狀,并提出幼小銜接(有效)音樂教學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音樂;音樂教學;幼小銜接
引言
根據調查,在幼小音樂銜接中,部分教師急于求成,忽略了學生智力與能力的發展,為讓學生提早接觸更多的知識,不夠重視學生的心理、環境所產生的特殊性,從而出現了拔苗助長的現象,這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極為不利的。為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法,創設出良好的音樂教學環境,逐步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讓學生感受到音樂帶給自身的美好。
1、當前音樂教育幼小銜接現狀分析
1.1小學音樂教育概述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在針對音樂理論性知識進行講解時應注重將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運用學生身邊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來啟迪學生的心靈,幫助學生建立對藝術的自我感知。以此不斷讓學生在音樂活動的帶動下體會人文精神、審美特征,并加強理解音樂韻律中富含的情感,以此促進學生對于生活的觀察力和思維力,鍛煉學生對于藝術的感知能力和協調性,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空間思維感以及獨立思考能力等,切實以音樂教學為基礎促進學生在有效的小學音樂教學課堂中,逐步提升自身的藝術修養跟藝術特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1.2音樂教育中幼小銜接情況
首先,教學目標是教學核心,它是教師用自己的方式實現的,是學生在課堂上不斷地進行的一種活動。目前,我國已制訂了一套以促進幼兒身體健康發展的教學指南。根據調查,小學音樂教師對音樂教學指南(課標)利用遠遠高于幼兒園音樂教學(指南),其幼兒園音樂教師由于沒有按照教育指南,在無法以國家標準為基礎進行教育教學時,其幼小銜接效果并不良好。其次,由于幼小音樂教育上存在一定的誤區,如幼兒園音樂教育要求幼兒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這種教育要求超過了小學生,并產生了不同的教學方式,如教師過于注重領唱、代唱而忽略了對幼兒發展思維以及創造能力的培養。由此可見,教育目標的不同會直接影響教學辦法,導致幼小銜接出現問題[1]。
2、幼小銜接階段的音樂教學方法
2.1明確教學目標,確保幼小銜接教學統一
根據中外有關教師對各年齡段幼兒特征的研究,發現在幼兒與小學的結合時期,音樂教育應注意以下應重視下列問題:幼兒在學習大人唱歌和肢體運動時,都是一邊練習一邊想,直至掌握[2]。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初聽和觀察能力的訓練非常關鍵,一旦出現錯誤,應及時進行指導。并且教師應不斷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合理的生活角度發揮音樂與生活的銜接能力,進而引發學生思考。首先,對于剛剛從幼兒園步入小學的學生來說,肢體語言是非常關鍵的一環,通過肢體動作、表情等肢體動作來輔助學習。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們以情真意切的方式表達情感,教師應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去適應不同環境、行指導。其次。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應放緩教學速度,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新的情境和新的教學方式中,從而達到音樂教學目標[3]。
2.2采取趣味(游戲)性教學辦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對于幼小銜接音樂教學來說,教師應創設出良好的教學情境,并采取趣味性(游戲性)教學辦法,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音樂教學課堂中體驗到學習音樂的樂趣,并逐步激發自身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例如在(注明是哪個教材版本?)《小學三年級音樂下冊》唱歌快樂寶貝這一節課中,快樂寶貝是一首歡快活潑的歌曲,教師可將旋律簡易化,帶領學生邊唱邊跳伴隨歌曲旋律使簡單的音準在學生腦中形成記憶[4]。
教師可創設出快樂寶貝有關的情境畫面,并以視頻注重歌曲的(根據)強弱音調(變化),教師可引導學生注意(感受體驗)節拍的強弱規律。歌詞中“跟著我鬧”抓住了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動感的律動相結合,使學生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自然而然地了解到枯燥的音樂理論知識。在歌唱“嚕拉拉”時教師帶領學生表情豐富的演唱,突出歌曲快樂寶貝的心情,學生在學唱歌曲的同時了解到音準在歌曲中的運用,同時進行了豐富的音樂游戲活動,感受到歌曲歡快的情緒,創設愉快高效的音樂課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以打拍子的方式表現聲音漸強到漸弱的效果,并以旋律音準試著演唱這首歌,在學生演唱時教師應引導學生的表情、動作以此促進學生活潑、開朗的性格,促進學生在愉快的音樂教學環境下進行全面發展[5]。
最后,教師應有效把控情境體驗教學的核心重點,積極為學生創設出各種各樣的音樂情境。如,創設出圖畫再現情境、語言描繪情境、視頻動畫情境等。以此讓學生在有效的教學情境下不斷促進自身的內在體驗以及情緒表達,并加強對歌曲本身的理解,促進學生用音樂表達自己所想,不斷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表達力。音樂游戲的主要類型分為,旋律訓練類、情景表演類、綜合游戲實踐類,其中旋律訓練是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難點之一,因為小學生對于旋律的理解程度有限,因此教師需對其進行旋律游戲化,則可化難為易。
結束語
綜上所述,音樂教育是幼小教育教學的主要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示范教學與啟發教學相融合,既要了解學生的教學特征,又要了解其教學特征,要熟練地掌握學生的教學特征,使學前教育與音樂教學融合在一起。為此,教師應密切結合音樂新課標,在教學中掌握好幼小音樂教學銜接要求,進而使學生在音樂教育中享受到音樂教學帶給自身的樂趣。
參考文獻:
[1]嵇勝紅. 淺析學前教育中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J]. 考試周刊,2021(3):163-164.
[2]劉蕊. 幼小銜接中音樂美育的實施策略[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1(46):1-2-3.
[3]張媛霞,孫建海. 幼小銜接中家庭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 人生十六七,2018(11):59.
[4]呂淑婷. 重幼小銜接做準點教育為幼兒后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基[J]. 文淵(小學版),2020(1):202.
[5]張愛華. 滲透游戲精神優化小學音樂教學 ——音樂游戲在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 文淵(高中版),2020(7):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