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平
摘 要:語文新課標提出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是不斷思考的過程,但當前的小學生思維發展處于初級階段,在學習知識和理解知識的過程中存在難度。思維可視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將語文知識通過圖示的形式展示出來,將學生思考的方式和規律呈現出來,能夠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創新教學方式,為課堂教學注入活力。本文主要分析了思維可視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思維可視化;小學語文;教學應用;應用方法
引言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經濟的發展,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教學側重點有所變化。傳統教學中教師講學生學的教學模式正在被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取代,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得到教師的重視。課堂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聽懂、理解知識,發揮自己的思維能力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與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中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學生和教師提供新型教學模式,在多媒體的輔助下,教師在圖文結合的教學中進行思維可視教學,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框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思維可視法的概述
思維可視法是一種新型教學方式,主要是通過靈活利用圖示技術將思維方式和路徑展示出來,在直觀、清晰的思維發展展示中幫助人們理解知識,增強人們對知識的識記能力,思維可視法將要表達的內容通過圖像的方式展示出來。人的思維活動主要是為了研究事物的本質,思考事物存在的意義。思維可視法的表現形式有思維導圖、概念圖等,將思維可視法應用在教學中能夠降低理解難度,發展思維能力。
將思維可視法運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將零散的知識整合成系統化、體系化的完整知識框架,幫助學生整體識記知識,掌握語文知識。在思維可視法的語文教學中,學生開展思維專項訓練,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學習效率。
二、思維可視法在小學語文應用中的價值
(一)有助于拓寬學生的認知領域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思維可視法是幫助學生理解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的有效方式。傳統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下教師主要為學生講解教材理論知識,要求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分析閱讀文本的寫作技巧,賞析精美句子,忽視了其中的本質理解和作者思維路徑的分析,這種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分析作者的寫作思路,了解作者的思維路徑,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深層次理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有助于推動學生思維發展
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發展不成熟,他們看待問題,思考的問題的層次比較淺顯,具有一定的思維局限性。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忽視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在學習中思考問題沒有深度,沒有觸及問題的本質,那么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也得不到發展。思維可視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優秀的思維方式,引導學生吸收優秀的思維,更新自己的思維模式,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1]。
(三)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
思維可視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看到問題的本質。在思維導圖、概念圖等的幫助下具體、清晰的感知知識的結構和內容,了解語文文本中的思想感情,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可視法引導學生通過事物的現象分析本質,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思維可視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重視課前預習引導
思維可視法采用的圖示方法形式十分多樣,比如思維導圖、概念圖,包括各種能夠將圖形和文字結合起來的制圖軟件,都是思維可視法的有效途徑,能夠為思維可視法教學提供支持。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圖文繪制技術有限,他們沒有接觸過思維可視化課堂,如果教師直接開展教學容易引起學生的抵制,學生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教師可以借助課前導入環節為學生滲透思維可視化教學模式,讓學生在預習課文過程中了解思維導圖、概念圖等圖示方法的原理和使用的優勢,熟悉思維導圖的基本構成和流程,了解思維導圖這種思維方式,為接下來開展思維可視化教學奠定基礎。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理解課文知識,提高預習效果。
比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課文1第一課《秋天》教學中,學生在預習中教師為學生布置任務,要求學生在閱讀了課文之后從秋天、大雁、圖畫三個角度總結課文內容。教師為學生提供思維導圖填空,讓學生在對應的空格中填出關鍵詞,將思維導圖補充完整。學生在總結課文內容,填寫思維導圖關鍵詞的過程中理解課文內容,提取關鍵信息,并且初步了解什么是思維導圖,思維導圖中都包含什么要素,如何構建完整的思維導圖等內容[2]。
(二)創設思維可視化情景
思維可視法教學主要將思維路徑、思維方法進行完整直觀的呈現,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結構,了解文章的主次內容和關鍵信息,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和理解難度。但是小學生的思維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在理解思維可視化資源時可能存在困難,因此教師在借助思維可視法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發展和認知水平等情況,在多媒體教學設備等到幫助下為學生創設教學情景,引導學生在情景中思考問題,將課文知識與思維導圖聯系起來,提高學生對文章的深層次理解能力。
比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二十二課《鳥的天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介紹我國鳥類的品種,讓學生欣賞鳥類的圖片、視頻等,借助圖畫和聲音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為學生創設情景“深入鳥的家園”,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和課文的描寫一起深入那片樹林,近距離觀察鳥兒的生活,感受大自然與鳥類的和諧共生情景,在情景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加深學生對課文思想情感的理解,在思維可視化教學情景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思想深度。
(三)模仿繪制思維導圖
思維可視法教學的主要目標是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借助可視化思維工具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可視化工具引導學生分析課文,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以教學中最常見的思維導圖為例,教師在教學前為學生介紹思維導圖的原理和繪制方法,引導學生掌握思維導圖的繪制技巧,然后讓學生根據具體的學習內容自主繪制思維導圖,彰顯個性化特點,在多元化的思維導圖繪制中提高學生總結課文知識的能力。
比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圓明園的毀滅》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自主閱讀,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后帶領學生閱讀課文,分析課文,了解圓明園的建造歷史和毀滅的過程,然后為學生提供思維導圖模板,根據教師給出的提示完成思維導圖的繪制。教師在思維導圖中引導學生從圓明園的布局、建筑、文物、毀滅等不同的方向分析課文。然后在教學結束之后,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自主繪制思維導圖,自主選擇思維導圖的符號、圖形、線條和顏色,還可以增添一些簡筆畫豐富思維導圖,體現學生的個性特點。在自由的思維導圖繪制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得到發展[3]。
(四)關注學生弱項能力
小學生受家庭環境、認知能力、思維發展等條件的限制,在學習中表現出一定的差異,對語文知識的歸納能力、分析能力、情感感知能力等存在個體差異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看到學生在學習中的差異性,看到學困生在思維可視法教學中與其他學生之間的差距,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根據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弱項制定思維強化訓練方案,促進學生整體進步。
比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二十四課《少年閏土》教學中,教師要重點關注知識總結歸納能力不強的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的繪制教學,引導學生模仿自己的思維導圖模板將課文劃分層次,從幾個方面分析課文,了解課文的結構和內容安排。學生仿照教師的思維導圖模板,從回憶閏土、和閏土的相處、和閏土告別三個方面總結歸納課文,重點分析與閏土相處中發生的四件事。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將作者和閏土放在兩個氣泡中,分別分析作者和閏土在家庭背景、生活經歷、性格特點、為人處事等方面的差異,在對比中分析閏土的人物特點。這種對比分析也被叫做雙氣泡圖,是思維可視法的一種可視工具,能夠有效提高總結歸納能力較差學生的思維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思維可視法是教學中的全新嘗試,也是新課改與小學語文教學發展的需求。思維可視法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能用能夠促進教師教學理念的改革,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和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師在教學中要了解思維可視法的具體內容,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特點和學生的學習情況指定教學策略,在圖文結合中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脈絡,理清文章結構,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徐園園.素質教育下小學語文思維可視化課堂構建思考[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0(12):47-48.
[2]何艷瑩. 小學語文教學中思維導圖應用研究的可視化分析[D].杭州師范大學,2020.DOI:10.27076/d.cnki.ghzsc.2020.000309.
[3]后宏東.關于小學語文思維可視化課堂構建思考[J].考試周刊,2020(11):35-36.
[本論文為“河南省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課題《城鎮化進程中思維可視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2021YB156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