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世釗
摘要:在中國素質教育模式大力推廣的背景下,除主科以外的其他科目也在教育中的地位逐年提升,教師更加追求學生能力得到全面發展,多元化的教育有效幫助學生增加自身的見聞。在對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事業的傳承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也能夠看到學校設置中國畫課程的必要性。要針對中職教學的特殊性,規范學校課程設置,選用最適宜的課程和適宜的課程分配方式和評估標準。
關鍵詞:中國畫課程;中職美術教育意義;文化內涵
引言:中國畫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開展中國畫教育也并非一朝一夕,隨著中職院校的教學力度與質量的提高,中國畫也應當一同發展,不斷完善中國畫的教學體系。但就現目前的教育形式來看,中國畫的教學在中職美術教育中差強人意,還需深入探討中國畫在中職美術教育中的意義及發展方向。
一、在中職美術教育中開展中國畫賞析的意義
中國畫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粹,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內容也豐富而多彩,學好中國畫既能夠陶冶學生情操,讓學習者產生強烈民族榮譽感,提高愛國意識,也能夠培養學習者的藝術修養,從而創造良性的美術氣氛,在潛移默化中掌握了為人處世的基本道德。例如:由于著名中國畫大師齊白石的畫作《他日相呼》,所展現的就是兩只小雞正在食蟲的情景。對于不會鑒賞的普通人,只會看到兩只小雞可愛的外表,但如果更加深入分析,你就會發覺它所表達的其實是一個品格:分享。也就是將自己珍貴的東西分享給身邊的人,通過畫表達出的含義,引發賞畫者的思考,在生活中,只有懂得分享,懂得謙讓,才能在自己需要幫助時,得到別人的援助之手。中國畫鑒賞教學在中職美術教育中,需不斷改善和創新其教學的內容和模式,增長學生的見聞,活躍學生的思維,學會從不同角度、不同的切入點看待同一件事物。現我國當代的傳統美術教育具體實施的模式都是借鑒西歐的風格,尤其是從我國引入“蘇聯模式”后,將素描、顏料等作畫方式作為中職美術教育中的輔助繪畫工具,長此以往降低了我國傳統藝術的地位,摒棄了中國民族傳統的教育,以及如何能讓更多的中國兒童了解中華民族的國粹,并認識中華的國粹,進而才能熱愛、學習、傳承、再發揚,都是需要藝術教育工作者反思的。我國的強盛,不但要專注于物質文明,而且需要更多地體現在精神文明上。而沒有了中華民族特點的教育,是對中華民族國粹精髓的褻瀆。
在國外的教學中,美術教育也是占據著重要的教學地位。例如日本,在二戰后中國實施過幾次教學改革,國語、數學等在中國受到關注的學科教學都有所減弱,但只有美術課在這其間沒有受到任何的影響,不僅如此美術課的重視程度得到了空前的提升,特別是在藝術傳承和再創造的融合中,提升了學生各個知識領域的儲備,讓學生各方面技能得到綜合的提升,以滿足未來進入工作崗位的職業需求。與我們有一海之隔的鄰國臺灣,同樣也是重視中華本土文化教育,并積極地將中華傳統文化納入教學,最終建立了既富有臺灣特色又與全球文化接軌的中國中職教學模式體系。
現在我國正極力提倡素質教育,美術素養的教學與訓練也是素質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而中國畫又是我國美術的杰出代表之一,因此中國畫的教育可有效增強素質教育的效果。此外,中國傳統美術當然也要學會與借鑒的,將各種美術揚長避短,融會與貫通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大的趨勢。而近年來,“中國畫元素”在服裝設計、插圖、平面設計、包裝設計等涉及多方面領域,都能夠看到我國畫的生命力與韻味,也就是說國外都十分看好我國的國畫,那我們國人更有義務去喜愛并保護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藝術。不僅如此,表明了原有的我國畫與現代美術設計并沒有格格不入的關系,更沒有相對立的,而只是相互互補的。因此,當前我國的教育形式中在中職院校增加中國話賞析的教育是十分必要且必需的。
二、中國畫教學在中職美術教育中具體的實施措施
1、規范教學設置
首先要明確中國畫在中職教育中的教學內容以及預計達成的教育目標,除提升繪畫技藝外,教師還應落實提升學生對中國畫藝術的鑒賞能力,增加開設學生參與實際國畫鑒賞的教學活動,比如,在課堂中涉及一些手工課和中國畫藝術的練習與創新能力的課程,這樣既能的動手實踐才能,也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繪畫相關的學科(如服裝設計、平面設計等)需要學生更進一步掌握中國畫的基本技巧,并著重訓練學習者的藝術創造力以及對中國畫審美加工能力。
2、選用適當的課程
大多數中職的美育教學的主要目的并非為了培育藝術技術人才,只是利用美術教師對中職院校的學生實施藝術審美教育與情感課程。在中國畫課程中,可讓學員通過觀看古代和近現代杰出的藝術作品,讓學員開闊眼界,拓寬認識領域,提升精神境界。而一些人文主題的藝術作品,也有助于培育學員的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心。
3、設置了積極的評判標準
藝術是一個主觀因素較強的專業領域,好或不好并沒有肯定的標準。在作出評判之時,不應當將藝術技法當作唯一的評價準則,而要把學生在藝術創造過程中所體現出的想象力、創意與表現力,也視為評判依據的主要內容。
4、積極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中國畫成為我國特色的傳統美術,是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使后人認識它、熱愛它是中國教育工作人員們義不可辭的責任。我們不要為了注重實用性而拋棄藝術傳統,因為減少或者撤銷中國畫課程就無異于涸澤而漁,既不利于中華民族藝術的弘揚發展,也會嚴重損害其國際競爭力和不斷發展壯大的能力。
結束語
由此可見,當前國內各大中職院校的教育已經受到社會上的廣泛關注,因此需要提升中職院校內的科目設計水平,保證所涉及的科目都有其獨特的意義和價值。在中職美術教育中,除提升學生的繪畫技藝外,還需要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對中國畫的鑒賞水平,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這對中職美術教育有著非凡的意義。伴隨著社會上對各界人才的迫切需求,中職院校的教師還需結合實際進行課程的完善和創新,保證學生學習內容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黃文祥.高師美術教育專業中國畫課程教學改革探微:寫意山水畫“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美術教育,2018(1):46-48.
[2]劉敏.中職美術教育專業美術課程中國畫的教學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7(22):137.
[3]羅黔軍.基于多媒體技術的中國畫教學改革策略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9(17):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