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振美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小學生由于處在青春期,天性活潑好動,因此只有針對學生的特點,運用翻轉課堂將小學語文教學變成富有樂趣的課堂,讓學生深刻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內涵,才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通過對翻轉課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進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對促進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做出積極貢獻。
關鍵詞:翻轉課堂;小學語文;教學實踐
引言
針對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其中關鍵的是培養學生對于語文的興趣,讓學生愛上語文的學習,從而有效改善目前的局面,實現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翻轉課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體現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因此新課改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改革,積極運用翻轉課堂,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一、積極運用翻轉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的小學語文的教學,教師講到哪學生聽到哪,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感受。因此要積極運用翻轉課堂,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例如,在《出塞》一課中,教師可以先就詩詞背景進行描述,以便學生對當時的環境有個清晰的認識,進而安排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中心思想。然后進行課堂翻轉,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應的內容,增強學生的體驗,提高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和認識[1]。又比如在《端午粽》一課學習中,教師可以運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運用生活化的教學策略,讓學生描述自己家中過端午節的場景,以提升學生對文章的興趣,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的提升。同時在翻轉課堂中,教師要將課堂交給學生,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索能力。教師可以就端午粽設置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朗讀,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利用翻轉課堂,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
翻轉課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往往還是要以增強興趣的方式積極加以實施,這是構建翻轉課堂的關鍵。例如,在《黃繼光》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積極運用現代化教學設備,上課前播放黃繼光英勇犧牲的視頻,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達到課堂翻轉的目的。多媒體教學具有便捷高效、快速準確的特點,因此教師要積極促進多媒體技術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針對具體的問題,應用多媒體教學展示給大家,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三、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促進翻轉課堂的開展
在翻轉課堂中,教師要積極引入合作學習模式,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通過設置合作學習小組,使學生之間加強溝通和交流,以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教師在合作學習小組的設置上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實際學習能力,小組成員既要有優等生還要有中等生和后進生,這樣的搭配設置是讓優等生帶中等生和后進生,使大家共同發展和進步。例如,在《蝙蝠和雷達》一課中,當教師在講解內容時,首先必須根據特定要求將班上的學生分成幾組。此后,教師可以給每個小組研究任務,讓小組討論還有哪些人類的發明是利用了動物的原理。讓小組內成員積極參與進來,共同做好相關問題的研究和解答。以此增強學生的語文技能,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及進步,達到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目的。通過開展合作學習模式,有效提高了學生之間的交流,也促進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語文思維[2]。
四、運用翻轉課堂,營造生動有趣的教學環境
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改善傳統學習中無聊枯燥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與教師和同學進行有效的溝通和討論,并充分發展其思維能力。同時教師也要積極組織活動,以創建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教師應在翻轉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例如,在進行經典的《江雪》翻轉課堂教學時,讓學生扮演柳宗元的角色。體會柳宗元面對生活無常的嘆息時,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利用這種情境鼓勵學生換位思考,并讓他們思考在給定情況下的感受。因此運用翻轉課堂,營造生動有趣的教學環境,學生可以主動思考和理解古典文學,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理論知識的興趣,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這也要求教師積極轉變自己的角色,將“一言堂”改為“群言堂”,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目標。
結論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運用翻轉課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通過積極采取積極運用翻轉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利用翻轉課堂,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促進翻轉課堂的開展、運用翻轉課堂,營造生動有趣的教學環境等教學策略,有效實施翻轉課堂的教學,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陳雪晴.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2):244.
[2]陳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8):2055CB87376-AB46-4DCD-AD07-D1F9DD4B9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