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旺鵬
摘要:初中道德與法治復習課是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它在學生道德與法治能力提升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運用思維導圖等方式進行單元整體教學指導學生開展知識復習, 通過高階思維試題訓練,使道德與法治復習課堂更具目標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生思想和行為綜合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復習課教學; 創新思路
引言:初中道德與法治復習,特別是中考復習,涉及得到的知識點比較多,且各種真題資料眼花繚亂,如果學生只是一味的做題,復習效率不會得到很大的提高。雖然道德與法治考試是一門等級科目考察,但是學生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分析題干和題肢,抽絲剝繭找出最貼切和全面的的答案也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答做題的正確性和全面性,教師必須科學的觀念、合理的方法指導學生開展知識復習,為其制定高效的復習計劃和做題技巧。
一、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復習課教學存在的普遍問題
目前很多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復習課上只是重視對書本上基礎知識的教學,而不去給學生拓展一些情境,這種復習課教學課教學讓學生感動枯燥乏味,很難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實效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給結合知識滲透時政和社會熱點,這樣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而且對道德與法治學科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樣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其次,一些教師在教學中以自我為中心,在復習課過程中不考慮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和掌握的整體性,總是一味地知識羅列,這種教學方式存在很大弊端,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是零散的。因此教師在復習課教學時需要通過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提升道德與法治水平和成績。
二、道德與法治復習教學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一)迷信題海戰術,指導方法不到位
一部分教師迷信題海戰術,鼓勵學生做大量試題, 缺少對經典例題的分析,沒有針對性變式訓練,導致學生復習時間的浪費,復習效果不佳。其次,教師在進行復習教學時,缺乏系統的方法指導,甚至一部分教師在講解試題時只是單純地說對或者錯,沒有深入分析其中的原由,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審題技巧,做題效率不高。
(二)復習規劃不合理,未能因材施教
很大一部分教師認為復習課的時間越長越好,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教師會加快講課節奏,趕課程進度,不能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復習效率不高。其次,教師在實行復習課時,經常忽略學生的學習基礎以及認知水平的差異性,采取一刀切的復習方法。
三、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復習的有效性策略
(一)以素養為核心,思維導圖復習
道德與法治學科是一個綜合性的課程,也是一個人文學科,不僅僅是注重學生知識素養形成,更應關注學生人文素養養成,價值觀的培養。期末單元復習課堂要講究高效,部分教師會追求片面的高效復習方式,而忽略學生個人主導性。在復習課堂中,部分教師以講練為主,忽視學生實際接受能力、消化運用能力,更不會關注學生人文素養、實踐能力的提升。這會導致學生養成只聽教師講,自身不思考的壞習慣,學生被動的思維模式被禁錮在教師的引導路徑中,長期的被動教育學習會使學生喪失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如今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應試考試注重于知識的整合和能力的考察,所以在復習課堂中,學生素養和能力不容忽視。在期末單元復習時,教師要積極讓位學生,充分挖掘教學主導與學生主體思維互動的契機,讓學生結合已學知識,自主完成思維導圖的建構。通過自身思維導圖的構建,學生能夠自主接受、消化知識,同時學生思維能力、組織構建知識的能力也將提升。
(二)巧設問題探究,邁向高階思維
課堂問題是激發思考的重要能量集,有效的課堂提問是引導學生開展思考和探究的媒介,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亦是如此。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是緊跟時代步伐的,通過思維拓展,它可以銜接上任何一件時事,而新鮮的時事也是吸引學生專注于課堂的重要元素。因此,在道德與法治復習課程中,教師除了要幫助學生回顧知識點,還可以利用已學知識點,巧妙地設置問題,激活學生的興趣點,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問題探究中鞏固知識、深化思維,逐步向高階思維邁進。以八年級上冊《網絡生活新空間》的復習教學為例,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網絡已經在生活中十分普及,在網絡的助力下,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和新穎獨特。而學生對網絡存在極強的好奇心,教師可以利用問題"網絡改變了什么"為引導,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網絡不僅可以改變人們的生活節奏,還會滋生網絡謠言,甚至網絡犯罪。鼓勵學生在探索中發現網絡的優點與弊端,更加客觀和全面地認識網絡,并對相關的網絡知識更加熟悉和了解,引導他們走向更加高階的思考。問題是思維能力提升的重要媒介,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發展迅猛,大量的知識涌進,使得他們常常無所適從,在學習時也容易沒有頭緒,而借助問題的引導,學生就能夠有目標、有節奏地開展知識復習。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道德與法治的復習課中,教師一定要改變以往的復習思路,并非復習的時間越充裕效果越好,否則只會一味地趕課程進度,忽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教師應該合理規劃復習時間,明確復習方向,緊跟時政。此外,教師還應該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在題干中審出重要信息并做精確回答。
參考文獻:
[1]張春燕. 對分課堂模式應用于初中思想品德復習課的探索——以九年級思想品德復習課為例[J]. 教育觀察,2018,7(02):57-58.
[2]孫麗華. 試論初中思想品德中考復習階段的教學策略[J]. 中國培訓,2016,(04):257.
[3]李鳳珍. 新課標下初中思想品德學科復習策略探析[J]. 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4,(12):17.
[4]劉夕容. 復習課也要“課改”——論初中思想品德復習課的教學策略[J]. 林區教學,2014,(07):67-68.
[5]謝旺明. 初中思想品德課高效復習的應對策略[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33(08):59-61.
[6]周玉玲,張貴友. 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現狀及創新途徑[J]. 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09,15(19):31+173.377EABF4-8C4C-4FA7-AB35-AC53A17B04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