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初中體育教師需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轉變傳統的授課方式,以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為出發點,將工作重點放在教學模式的不斷完善與改進上。文章探討利用行動導向教學法提高初中體育教學質量的策略,旨在通過發揮該教學方式的優勢,提高授課質量,帶領學生提高身體素質。
【關鍵詞】行動導向教學法;初中體育;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2)06-0088-02
行動導向教學法以其有效性、實用性等特點逐漸在初中體育教育領域中展現出應用價值,能夠適應初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可行性較強的訓練項目,為實現教育模式的改革與發展提供強大推動力。教師可以在該方法的引導下明確初中體育教學目標,規范課程內容,豐富授課方式,優化設計過程,創設教學情境,突破教學重難點,制定評價體系,培養學生的開拓性思維。
一、明確教學目標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需要先明確其教學目標,以此為基礎利用行動導向教學法進行教學[1]。教師在確定目標前,需要充分了解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但是在理解深度方面還存在一定的欠缺,教師需要引導其在科學的訓練方式下掌握運動技巧。
教師可以通過體能測試、調查問卷等多種方式了解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其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而針對班級學生的整體情況制定一個符合集體成長需求的教學目標。與此同時,還需要重視每名學生的個體差異,將其劃分為多個不同層次的學習小組,根據其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發展目標。通過整體目標和分層訓練目標的有效整合,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滿足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基本要求,對于提高授課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二、規范課程內容
初中體育課堂中,課程的內容是根據教學目標和實際情況來確定的,教師需要充分理解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基本內容,將其與課堂訓練項目有效結合,為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幫助。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行為主體、行為動作、行為條件和行為表現四方面內容進行分析,一般情況下,行為主體為學生,行為動作是其所掌握的體育基礎知識和運動技能,行為條件是在教師的幫助下能夠獨立完成的動作內容和運動技能,行為表現是指能夠完成的訓練項目和相應結果。
經過上述四個方面的綜合分析和研究,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訓練情況制定明確的課程內容。在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法時,不需要針對各項訓練目標制定詳細的訓練內容,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和需要學習的內容,為促進其全面發展提供條件。
三、豐富授課方式
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法,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體育實踐,營造良好的運動和學習環境[2]。為了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訓練體驗,教師可以借助多方面力量實現授課方式的多樣化。在展示基礎知識和運動技能時,可以直接使用實物進行演示;針對部分難以引入課堂的材料,可以借助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將其通過視頻、圖片的形式展現出來。
除了在課程資料的展示形式上呈現多樣性外,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具體的課程內容選擇合適的授課方式,采用比賽、模擬訓練、角色扮演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這樣不僅能避免出現大量枯燥乏味的訓練和固化的講解形式,還能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其自主完成學習目標。
四、優化設計過程
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具體過程的連接性和有效性將直接影響其最終教學效果。因此,教師需要在設計過程內容時采用先進的理念和高效的方法,重視教學設計工作。設計過程應該包括調查實際情況、了解知識點、制定方案、劃分小組、布置小組任務、指導小組活動、評價等多個環節,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在設計時,每一個環節都有其需要重點考慮和隨機調整的內容,教師需要安排好相應工作。
五、創設教學情境
在初中體育課堂上,長時間、高強度、枯燥的訓練方式容易令學生產生厭倦的心理,教師可以利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引導其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提升對訓練項目的參與熱情[3]。通過游戲、比賽的方式改變部分訓練內容的展現形式,可以創設一種趣味性強、競爭激烈的訓練情境。此外,教師可以將游戲規則的設置等權利交到學生的手中,讓其自行完成情境的創設,提升學習質量。
六、突破重難點內容
初中體育教學中,重難點內容的學習和訓練對于教師的教學技能和綜合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可以利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完成重難點內容的突破[4]。以跨欄跑的訓練為例,大部分學生會擔心自己在跨欄的時候會碰欄而受傷,因此在跨欄的時候會下意識地過度抬高自己的雙腿,這會嚴重影響其跨欄動作的規范性。因此,教師可以將攻欄技術設置為該課程的重難點內容。
針對這一難點,教師可以利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將學生劃分成人數合適的若干小組,并給予其明確的討論任務:如何縮短身體過欄的時間?引導學生在討論中總結出貼近欄架過欄、起跨腿過欄后積極下壓、上體前傾等標準動作的技術要領。在實際訓練過程中,教師可以讓部分學生按照討論的結論進行實踐,而另一部分學生負責觀察其動作的標準性和有效性。在進行討論和改進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
七、制定評價體系
制定評價體系不僅能夠幫助教師快速、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能夠實現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應用價值。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身體素質進行全方位測評,其評價內容的有效性和評價結果的準確性將決定其評價結果的應用價值。除了評價內容的擴展,還可以在評價主體上實現有效擴展。評價主體不應局限于教師,學生自己、小組合作成員、班級同學都可以成為評價主體。教師可以將學生自評和互評的結果作為后續教學工作中了解學生實際情況的數據資料,為進一步提升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應用價值奠定堅實的基礎,提升訓練質量。
八、培養開拓性思維
在初中體育學科中,學生會接觸到多種球類運動,球類運動往往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身體協調能力和團隊配合能力。教師可以利用任務驅動法引導學生將已經掌握的知識內容與運動中遇到的情況相結合,通過團隊討論、戰術分析、實際配合操作和戰術改良的方式探索出全新的訓練技巧,最終在實戰演練中通過綜合評價和整體分析的方式實現開拓性思維的培養和專業技能的鍛煉,促進授課質量的有效提升[5]。
教師在使用行動導向教學法時,可以將任務內容作為推動學生不斷進步的動力,在告知學生具體的任務目標時,不需要直接告訴其解決問題的方法,應當給予其一定的探索空間,激發其探索欲和求知欲。教師可根據學生總結出的經驗和結論進行適當總結,幫助其掌握正確的知識并形成良好的運動能力。
行動導向教學法可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實現運動能力的有效提升,對于提升其核心素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體育課堂中展現出重要的應用價值。教師需要借助這種行之有效的授課方式引導學生掌握體育技能和知識,培養個性化發展的優秀人才,促進社會的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楊帆.初中體育小組合作策略[J].知識窗(教師版),2020(12).
[2]李佳良.立足初中體育課堂? 思考校園足球發展——以初中一年級一節足球展示課的設計[J].青少年體育,2020(12).
[3]郭永紅.初中體育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研究[J].智力,2020(36).
[4]張淑梅.初中體育訓練的安全與對策分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0(24).
[5]盧勉,黃進委.核心素養下提高初中生參與體育課堂的主動性研究[J].運動精品,2020(12).
【作者簡介】
黃韞雯(1993~),女,漢族,江蘇南通人,本科,初級教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