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榮杰
摘要:信息化時代,“互聯網+”是各行各業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技術力量,教育領域也不例外。互聯網能夠為教育領域提供更加豐富、更加多樣化的教育資源,信息技術能夠將教育資源以具象、生動的形式展現出來,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程度,幫助教師減輕教學壓力,幫助學生減輕課后作業壓力。本文主要探究“互聯網+”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
關鍵詞:“互聯網+”;小學數學;教學模式
引言:科技的力量不可忽視,“互聯網+”帶來的巨大變革已經覆蓋各行各業,成為現代生產生活模式發生改變的力量源頭。在教育領域中,“互聯網+”模式的應用意味著課堂更加立體、多元,意味著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意味著學生的學習體驗更佳,意味著教學有效程度得到提升。數學是小學階段重要的基礎課程,抽象且復雜,很多學生對數學存在畏難情緒,教師需要正視“互聯網+”帶來的改變,充分應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能夠帶來的正面影響,提升數學教學效果。
一、“互聯網+”與小學數學
數學是一門古老的、來自于生活的課程,學生在面對數學時總在有趣、抽象、艱難中徘徊,導致大多數學生面對數學學習存在畏難情緒,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難以進一步提升。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是主要框架,學生能夠掌握的主動權終究有限,數學思維和數學能力的培養效果始終難以達到預期。“互聯網+”模式的應用為教師提供了更多的教學資源,更多開展教學的手段和方式,更有效進行師生溝通的途徑,輔助教師從單純的教導轉向一邊輔導、一邊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軌道,實現學生在數學領域的全方位成長。
二、“互聯網+”背景下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開展方式
(一)借“互聯網+”實現分層教學
小學數學屬于數學基礎的構建和砸實階段,所教授給學生的都是最基礎的數學概念、定理、技能。不少小學教師認為小學階段數學講得本就是基礎內容,所有學生的起點基本一致,分層教學的意義不大。但實際上,面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對數學興趣還是會導致小學生群體中呈現出不同的層次,教師需要針對學生在個體特征上的不同來開展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1]。部分學生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接受能力強,教師播放教學課件或微課視頻后這部分學生基本能夠理解其中所講的含義,教師可布置一些練習內容給學生,給學生自主成長的空間;部分學生接受能力一般,教師在播放課件和微課后需要提供一些重點、難點上的解析工作,幫助學生理解本節課的知識;還有部分學生接受能力較弱,教師不僅要提供重難點問題上的解析,還需要針對學生的個性問題進行單獨輔導,幫助學生把握住學習的主動權。“互聯網+”模式下,學生手中有電子平板作為學習輔助工具,接受速度快的學生可接受教師傳遞到機器上的練習題進行自主學習,接受速度一般的學生所接收到的是進一步解釋的舉例和輔助練習題,而接受速度較弱的學生則獲得每個知識點詳細講解的內容。“互聯網+”模式下教師的工作壓力被信息技術分擔一部分,學生掌握更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和進度,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
(二)借“互聯網+”拉近生活距離
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容易讓學生產生“數學就是計算”的錯覺,導致學生剝離數學與生活的關系,雖然在練習過程中會遇到很多與生活元素有關的題目,卻不會真的在生活中應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計算購物金額時除外。這與教材編寫和教師的教學工作開展方式有關,以“某水池有一個排水管一個注水管,注水管3個小時注滿水池,排水管6個小時放空水池,同時打開注水管和排水管時多久可以注滿水池?”為例,無論教師怎么講這個水池問題,很多學生在學會計算后還是會覺得這個類型題“很無聊”,覺得“生活中不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這就是數學與生活的剝離。“互聯網+”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讓學生了解這樣的類型題在生活中有其存在的價值。如果將水池視作一樁生意前期租房、買設備、進原材料的成本,排水管是生意日常運轉的每月支出成本,主水管是生意運轉獲得的每月利潤,問多久能夠將前期投入的成本賺回來。一個看似“無聊”的數學題目就成了生活中到處可見的問題,可能學生的父母每天都在面對著這樣的問題。這樣類比的方式呈現在多媒體課件上,教師可以借互聯網素材來向學生展示生意運行的模擬狀態,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重新看待這種類型題,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關系。
(三)借“互聯網+”驅動主動學習
學生在什么情況下會主動學習,答案是感興趣或獲得成就感的情況下。“互聯網+”模式恰恰能夠給予學生在興趣激發或成就感獲得上的幫助,有助于推動學生進行主動學習[2]。比如在平面幾何、立體幾何相關的課堂上,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為學生呈現出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的事物,讓學生通過自主觀察鑒定來對圖形進行分類,并根據學生的鑒定結果進行拓展。學生提到地球是球體,教師可從互聯網上搜索資源告訴學生地球是一個怎樣特征的球體,培養學生對數學的主動學習興趣。
結束語:教育的意義在于教會學生如何學、怎樣學,“互聯網+”的應用為教學活動提供了便利和技術支持,有助于教師開展分層教學、生活化教學,有助于驅動學生進行主動學習。“互聯網+”的應用價值應當得到重視。
參考文獻:
[1]李娜. 大數據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初探[J]. 試題與研究,2021(06):171-172.
[2]龐尊巖. 互聯網+背景下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學數學教學研究[J]. 中國新通信,2021,23(13):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