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英
摘要:目前,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已成為新時代教育的重要目標。在學生的綜合素養中,德育素養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重要。青少年正處于思想品德逐步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做好德育工作,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小學教育中,德育是重要環節,學校和教師必須抓好學生德育工作。面對當前小學德育工作的現狀,大力探索改進德育工作的有效路徑,能讓德育價值最大化。文章展開對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與策略探究。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與策略
前言:德育在學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學階段是一個人德育的奠基時期,因此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年齡的增長,小學生不斷受到一些不健康的思想理念的干擾,給新時代的小學德育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這就需要教師采取有效手段進行德育,強化小學生德育的認知,并對小學德育的途徑和模式進行創新,使得小學生可以接受正確、健康的德育。
一、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面臨的問題
1.教師德育理念較為落后
教師作為德育教學的引領者,其個人的綜合素質和思想會對培養學生德育素質產生重要的影響。目前,部分小學教師的教學理念仍然受到舊思想的限制,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過于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卻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更有甚者認為,德育沖擊了學科教學,浪費教學資源,不愿意為開展德育教學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偏激地把教育重心放在了學科知識教學方面。在這樣的應試教學理念影響下,造成小學德育無法取得應有的效果,難以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2.德育教育模式較為單一
部分學校雖然認識到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德育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德育工作模式缺乏創新,德育教育方式過于簡單粗暴。這些方法已經被實踐證明,不僅不能起到教育人的效果,而且會適得其反,給小學生的自尊心以及積極性造成沉重的打擊,導致學生難以全身心投入學習和生活中,對教學的實際效果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二、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與策略
1.展開豐富的德育實踐
在開展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有必要培養學生形成自立的意識,讓學生在其中進行主動學習和思考。只有這樣,才能夠強化學生的參與程度,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擁有更加優良的學習體驗。
例如,在這其中,教師可以以環境保護為主題開展實踐活動。在開展活動前,教師需要先向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講授,讓學生能夠在理論層面上對保護環境產生一個正確的認知,使其能夠從教師的講述過程而掌握保護環境的方法和渠道。之后,教師再向學生開展實踐類的活動,比如,教師可以組織班級中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植樹活動,讓學生走出校園到合適的地區進行植樹,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在小組內能夠通過相互的配合與幫助來完成植樹任務。在整體的活動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讓學生在課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植樹知識的查找,學生可以通過詢問專家、圖書館資料、查找網絡渠道等,來進行材料的收集。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便能夠逐漸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其掌握更加豐富的學習經驗,促進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的提升。通過真實的體驗過程,學生也能夠擁有更加豐富的感悟,使學生能夠通過對活動的完成,而逐漸樹立起較強的環保意識,讓學生能夠熱愛自然、熱愛環境。通過實踐活動的展開,能夠從人際交往、合作意識、學習態度等多種方面培養學生的思想品格,全面促進提升學生的思維發展。
2.加強家校合作
小學生良好人格的塑造,家庭教育也可以從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的德育必須與家庭教育實現有機的融合,二者從始至終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在德育教學中,家校之間要形成密切的合作關系,為小學生營造出合適的氛圍,瞄準共同的目標尋找契合點,潛移默化地對小學生施加影響。小學生在不同的環境激發中的德育學習,有利于開闊他們的眼界,鍛煉他們的思維。例如,我們可以通過舉行班會形式,邀請家長參與班級管理,及時發現并解決德育中出現的問題,并就家校之間有關德育方面的內容進行溝通和交流,教師與家長可以各自從自己的視角,分析和研究小學生的心理狀況,在此基礎上把家校合作的德育教學計劃訂定出來。教師還可以組織德育類知識競賽,并邀請家長參加,實現家校雙方的共同進步,從意識與精神的高度實現家校之間德育的高度統一。
3.創設德育氛圍
針對德育教育區別于其他學科的獨特性,教師可以適當地豐富創新開展德育教育的具體方式,把枯燥難懂的理論知識與有趣的實踐活動結合,為學生積極地吸收知識創造良好氛圍。教師可以在重陽節組織學生以班級為單位去敬老院為老人們打掃打掃衛生、或者是表演節目,學生在在聽老人們講以前的故事中可以感受到人都是會老的、要尊重每一位老人,在以后的生活中學生都會記得這份感悟,把敬老愛老的美好品質牢記于心,在自己每天的行為中實踐。教師還可以在植樹節帶領同學們去植樹,讓同學們共同體驗植樹的辛苦,這樣他們會產生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的意識,并且在學校時不會再隨意地踐踏一草一木。班會活動課也是開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教師可以給每周的班會活動課規定一個主題,可以是誠信、文明、公正等等,讓學生準備與主題有關的詩歌朗誦、小品、歌曲等節目,通過這些節目的表演,每一位同學對優秀的道德品質又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在班會活動的輕松環境之下,更加有利于學生對德育教育的吸收。除了積極組織活動,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在課余時間為學生們播放“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等等節目,通過一樁樁一件件真人真事讓學生潛移默化地體會到優秀的思想道德品質,在德育教育的良好氛圍中,學生可以主動地重新確立自己的人生態度,樹立起自己的思想道德追求。
三、結語
綜上所述,做好提升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方法研究,不僅可以提升德育工作的質量,還能夠為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帶來助力。在實際工作中,班主任除了要發揮自己的教育管理、引導作用,還必須為學生提供足夠的體驗空間,讓他們可以參與到班級管理、生活當中,并從中獲得良好的體驗,進而實現道德素質、思想觀念的教育,真正做到將德育從教師的灌輸轉變為學生的體驗,實現德育基本模式的改變,從而更好地實現德育目標。
參考文獻:
[1]于果.芻議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519.
[2]凌瓏.淺析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