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
摘要:在初中數學課堂引入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體系、教學流程的簡化與創新,能夠降低數學學習的復雜性,提高學習效率和興趣,將抽象知識具象化,將枯燥知識動態化,有效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熱愛,在提高學習效果的過程中讓師生共同參與其中,在積極探討中為初中數學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數學;高效課堂;
引言
以更快速、高效的落實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堂的建設與發展需要有效貫徹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方式,幫助每位教師落實多媒體技術的使用流程,促進初中數學教育開展信息化教學流程,打破傳統、單一講述式教學的枯燥性和乏味性,以更多樣化、動態化、趣味化、多樣化的視頻、影音、圖片為數學課堂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作為一位初中數學教師而言,更應學習信息技術,掌握信息技術,了解信息技術對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性,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數學學習技能,在綜合水平服務與發展過程中為學生量身打造高效課堂情景,實現可持續、健康成長。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引發學習興趣,就能夠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如果無法讓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產生極強烈的興趣和愛好,不利于學生后續的成長和發展,對于數學學習也會造成重重阻隔,如果學生能夠對客觀事物如數學差生強烈興趣,將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學習數學,發自內心的去熱愛,去投入到數學環境、數學情景當中,認真拜讀數學課本,產生濃厚的學習向往。在積極學習與探索的過程中能夠努力創設學習情境,鉆研學習知識,進而達到滿意的學習效果,與個人動機為主,以教師引導為輔,強調整個課堂的活躍性、輕松性,并不能讓單調性的數學課堂占據學生的主導地位。舉個例子來講,初中教師在講解《字母表示數》這一節課程內容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字母圖片并播放字母歌曲,通過視頻、圖片、聲音相結合的形式,讓學生對字母產生主觀印象,激發出深入學習字母形狀的欲望,比如:1只青蛙1張嘴,2只眼睛,4條腿,1聲撲通跳下水;2只青蛙,2張嘴,4只眼睛,8條腿,2聲撲通跳下水。接下來教室可以請同學們相互探討這四只青蛙、五只青蛙在跳下水后會產生什么樣的形狀呢、會營造出怎樣的畫面感呢。學生之間相互討論、積極演唱,即不會羅嗦,也不會無聊,能夠用字母代替數字,讓青蛙掉下水這個動作來代替字母與數學的學習,內容富有意義,趣味的歌曲代表問題的引導方向,既能讓學生體會到實際現實生活中數學數字學習的規律性和創新性,也能夠突出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思維過程,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簡單的畫面代入到數學學習場景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以更好的方式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1]。
二、利用信息技術,實施動態演示
數學與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內容和學習層次是存在差異的,主要是由于抽象性是數學知識應用、落實、推導與研究中的重要特點,需要學生在學習時提高想象與創新空間,但每個人在學習數學時的邏輯與動態思維能力是存在差異的,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極大的難度。在改革過程中不斷探索,實現創新化、動態化的方式,讓知識靈活的動起來,利用動態視頻、圖片的形式更好的展現數學知識的變化,進而提高學習效果和學習興趣。教師在講解《視圖》這一節課程內容時我們可以從初步上發現,視圖主要分為主視圖、左視圖、俯視圖這三個角度,像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柱形這些簡單的圖形而言,通過直觀想象,直接思考出這三種視圖的樣子,但應用于日常考試和學習當中時會發現,題目往往不僅僅是由單一的圖形構成,而是由多種圖形組合而成,相對復雜,靠主觀想象是無法簡單的從腦海中產生立體形象的,為了讓學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圖形各面的樣子,可以讓教師通過多媒體進行立體化的展示,對具體畫像進行教學,使整個教學方式更加簡單、科學、有效,更易于學生思考與接受。
三、利用信息技術,實現新舊知識的銜接
數學知識的教學不應僅僅停留在初中教學方面,整個知識體系非常龐大,貫穿于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等多階段的學習體系中,為了幫助學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學習前景,需要利用信息技術實現新舊知識的銜接,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結構時能夠在原有知識上加深知識體系的了解與掌握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優化學習方法,注重知識學習的內容和效率。因此,教師在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銜接時應提高知識連接點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其次,要合理把握二者之間的學習契機,以好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由于數學知識體系在銜接過程中可能無法保證每位學生都可以聯想到過去的舊知識和舊內容,因此教師可以合理利用信息技術,以多媒體、互聯網的形式幫助學生回憶上節課的內容,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在講解《中心對稱》這一節課程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課件將多媒體上的對稱圖形進行旋轉和變換,探究圖形對稱的特點,幫助學生鞏固之前圖形學習的基礎知識,以此為基礎進行新知識的引導與深化,讓學生提高知識內容的關聯性,更好做到溫故知新,不斷發展,積極提高現有學習水準。
四、利用信息技術,提升錯題利用率
廣泛應用于信息技術落實于錯題教學、日常練習以及考試、應試等教學活動中,能夠幫助學生避免教學錯誤,提高教學的準確率和實效性,大部分學生在遇到考試成績較低、錯誤較多時會感到很煩惱,甚至產生厭學心理,但其實錯誤是一種很好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方向,以能夠幫助教師意識到課上的教學誤差,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信息技術、多媒體教學在大屏幕上對錯誤知識進行匯總分析,積極鼓勵學生進行改正和錯誤優化,課后多加練習相關題目,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錯題的利用效率,有效降低錯題發生率。
五、結語
總的來說,在現代化社會發展體系下初中數學教學更應保證每位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做到與時俱進、創新發展,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打造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的高效數學課堂,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提升對于初中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愛,通過靈活的運用知識,達到學以致用、全面發展、廣泛落實的目標和價值。
參考文獻:
[1]以計算機技術實現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的具體策略[J].黃萬菊.讀寫算.20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