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蕾
摘要:在2018年1月頒發的《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版)》中明確了學科核心素養體系這一問題。其中明確了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利用問題的方式讓學生學習知識,針對一些數學知識,教師設計出相對應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讓其產生學習的興趣,在引導中實現教學。也表明了灌輸式教學的弊端,在教學中應該主張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為主,實現探究式學習,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形成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習慣,培養出綜合型人才。
關鍵詞:高中體育;單元教學;問題鏈
引言:
體育單元教學問題的呈現和遞進是以課程時間做依據的,在問題鏈中,“鏈”的連接性十分重要,在教學中怎樣才能提出有高質量的問題,怎樣構建“問題鏈”,并且在教學當中完美推進是教學的重點,這也是新時代下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作為體育教師必須為教學事業做出努力和思考,為教育事業的進步改革貢獻力量,實現教育創新。
一、當前高中體育單元教學現狀
在教學分析中總結發現:首先,在單元教學問題設計這一部分教師的基本框架沒有出現錯誤和偏差,但是有一些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缺少“問題鏈”的考量,在實際踐行以及教學手段這兩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其次,完善的“問題鏈”對于教學有推進作用,但許多教師并沒有完全理解“問題鏈”教學的內涵,將“問題鏈”與提問教學混為一談,最終導致教學問題頻頻出現,例如,第一,教師提出的問題十分表面,只是考量學生對以往知識的記憶情況,而沒有設置一些關于知識內涵的問題;第二,有的教師設計問題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思想境界,導致問題難度較大,以現在的知識掌握情況學生根本無法回答;第三,教師設計的問題沒有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問題的設置沒有邏輯順序性。再次,結合觀察市、區內教學設計特點發現,其中“問題鏈”是同運動項目特點緊密相連的,學生在初步學習階段大多是動作要領的記憶學習,等熟悉之后在展開加強訓練,練習動作的技巧性和穩定性,最后再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進行成果展示的階段;最后,教師在教育中需要滿足如下幾個部分,第一,保證問題的設置同教學目標相一致,與單元學習內容相吻合,并且問題設置的角度需要從學生出發,第二,問題表達必須清晰易懂,第三問題的設置需要與教學進度保持一致,第四,問題的涉獵范圍必須是在學生學習范圍內的。
二、高中體育單元教學“問題”與“問題鏈”的設計
(一)“問題鏈·導學”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
在教學中可以發現,有的學生對體育課根本沒有任何興趣,甚至是排斥,造成這種現象與教育者本身有直接關系。教育者需要尋找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讓其主動加入到體育學習當中的策略。在筆者的學校內引入了問題鏈·導學”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的出現給體育教學開辟出了新的道路,更是推動體育教學進步的關鍵因素,這種教學方式的推出使得學生一改從前,開始向往體育課,在教師提問環節,學生從疑問到思考,從思考到學習,形成了良性的思考,營造了較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習慣。學生在這樣的課堂當中能夠感受到體育課的樂趣,實現在快樂中學習,享受學習的過程。在學習中相比于解決問題而言,提出問題更加關鍵,提出問題也是發現和創新的開始。教學進步的前提是創新,在教學中應該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提,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學會觀察,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學生才會成為學習的主人,實現提升。
(二)由個例到共性的問題遞進——抓住規律
從高中體育教學的角度來看,學生們需要學習的體育課程十分豐富,不同的體育項目有一定差距,但是仔細斟酌會發現不同體育項目之間的聯系,也就是運動力學原理。在生本理念下,教師要意識到學生的愛好可能是分散的,但其邏輯思維能力又處在慢慢發展階段,因此,教師在設計遞進式問題鏈時,可以階段性地將個性運動進行對比學習,讓學生通過抓住規律的方式來完成從個例到共性的遞進學習。比如上面提到的足球運動,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一項體育運動,除此以外,籃球與羽毛球也是喜愛度很高的運動,教師可以在已經向學生們教了這三項運動之后,將三者置放在一起進行對比教學。比如,用粗線條的方式“運動前的熱身運動→運動中的注意事項→運動后的放松運動”,讓學生們對比看這三項運動在熱身環節時,是否有各自側重的熱身部位,類似于手臂、腰部、脖頸等,熱身運動一般都可以有幾種,每一種的著力點在哪里。讓學生們對比看在運動后的放松環節,三項運動各自可能出現的酸痛部位或者亟需放松的部位是否不同等。由于每一個學生的運動能力不同,各自會出現的運動疲憊度或者機體部位的勞損度也不同,但用這種橫向對比與縱向鏈的方法,學生能夠發現自己與其他人存在的不同,既可能借此發現自己的運動天賦,又有可能發現自己的運動薄弱之處,而在摸索對比的過程中,從個性到共性的對比,學生就會更好地理解體育學,力學中的運動規律。
(三)由分散到集中的問題遞進——系統培養
體育運動的學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時間的積累,更需要循序漸進的展開教學,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他所學習的運動技巧也是具有廣泛意義的,學習的內容會在體育鍛煉中實現融合,將知識合理的運用在實際當中。反之教師的問題鏈設計可以從多個到整體,讓學生在學習中鍛煉整體性思維。例如球類運動涵蓋的內容十分豐富,包括足球、網球、排球等等,但球類運動與田徑卻不是一個類別的運動項目,在不同的運動項目中所應用的訓練方式也大不相同。針對“球類運動“問題鏈的構成上,教師可以抓住不同球在運動中的統一性,進一步展開教學,從單一的知識擴散到整體的知識,這樣就構成了循序漸進的問題鏈。
結束語:綜上所述,問題鏈的教學手段推動了體育教學的進步。簡而言之,問題鏈是多個問題堆積聯系起來的,在多個問題之中都有一個中心和要點,這也是連接多個問題的元素。通過問題鏈可以將學生的思維聚集到一個結點,讓學生圍繞著這些問題展開思考,這樣的形式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除此之外,在問題鏈的教學下,學生會對知識又更全面的認識。
參考文獻:
[1]龔海勇.生本理念下體育教學問題鏈層次遞進設計研究[J].田徑,2020(1):3.
[2]朱迎春."問題鏈·導學"教學模式運用于體育教學的探索[J].運動,2011(15):2.
[3]曾騰,李荔,楊廣.對高中體育課堂"教學評一致"的思考[J].體育教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