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光
關鍵詞:化學教學;綠色化學;高中化學
引言
教育事業的發展要與我國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相適應,不僅是依靠社會發展為支撐,更不能脫離社會發展,要為社會發展服務。目前對高中化學教學來講,就是教師應提高教學質量,不單單向學生傳授課本的理論知識,更要把最新的社會理念融入到化學教學中,明確培養目標是向社會輸送既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又具有綠色環保理念的化學人才。
一、結合生活實踐,培養學生綠色化學理念
高中學生學習生活緊張,化學課堂教學時間畢竟有限,沒有太多時間留給學生思考學習。同時受空間局限,在教室內,可用的教學器材比較少,老師教學發揮也受限制。在這種十分受限的狀態下,很難讓學生對于綠色化學有個清晰完整的概念。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突破課堂教學的限制,將知識和生活相連接,在課堂上著重培養學生綠色化學的理念,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去實踐這種理念,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反過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1]。例如:在學習高二化學選修一的改善大氣質量這一節時,老師可以從目前大氣污染中較嚴重的方面入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二氧化硫等方面。在講解這些主要大氣污染物時,引導學生將這些污染排放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主動思考這些污染產生的原因、生活中有哪些行為與這些污染排放有關,最后引入新能源開發對環境保護的作用,并讓學生觀察生活中有哪些新能源開發成果,加深學生對綠色化學實際效用的認識。這種教學方式充分利用學生日常生活中零碎時間,以及隨處可見的教學資源,突破課堂教學對時間、空間的限制,不僅提升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還樹立學生綠色化學的觀念。
二、關于實現綠色化學在課堂理論教學中的滲透
老師的課堂教學以教材為主體,就目前高中化學教材來看,尚沒有關于綠色化學的單獨教材,在高中人教版的化學教材中,也還沒有這種理念的獨立章節。而且由于考試內容傾向和學生升學壓力影響,單設綠色化學課程也具有現實困難。但是人教版高中化學中也有不少地方貫穿了綠色化學的思想,要做好綠色化學理念的滲透教學,教師勢必要深度挖掘和利用教材相關內容,對教材內容適當延伸,關注綠色化學研究進展,積極補充、轉化綠色化學最新知識,在課堂理論知識講授中,時常補充一些相關原則,使得學生逐漸理解、接受這種理念,提高學生化學學習中的綠色環保意識。例如:在講解"化學與可持續發展"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從曾經的"先發展,后治理"的發展方式入手,當時的化學發展也順應這種潮流,推廣使用一些對土壤污染很大的農藥、污水排放不注重處理后排放,使一些有毒、有害化學物質進入水體,嚴重污染環境,甚至危害人類身體健康。做完背景導入后,教師再引入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與綠色化學,闡明綠色化學是與可持續發展思想相適應的,它旨將化學發展推向一個更高的層次,試圖尋找新的化學原料,在確認對環境無害的條件下推動社會發展。這種在理論教學中滲透綠色化學理念的方法,不僅可以警示學生不要輕視化學,而且讓學生認識到綠色化學的重要性。
三、關于實現綠色化學在實驗中的滲透
化學教學離不開化學實驗,化學實驗具有直觀性、真實性的特點,一些化學實驗還可以產生奇妙現象,這些都非常容易激起這個年齡段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從而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把握。教師在進行實驗的操作過程中,可以通過對比實驗,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不同的實驗方式對環境的影響,從而來滲透綠色化學理念。例如:在進行制堿實驗時,對比"侯氏制堿法"和"氨堿法"的制堿過程,先提出"兩種制堿法所需的CO2來源有何不同?"、"為什么‘侯氏制堿法’使用原鹽,而不用‘氨堿法’中的食鹽?"、"兩種制堿法的污染物產生情況"等問題[2],再讓學生通過實驗過程觀察、思考兩種制堿方式的區別,最后匯總完善學生關于問題的答案。這個對比實驗過程中,"氨堿法"通過石灰石的煅燒得到CO2作為原料,而"侯氏制堿法"的CO2來源于氨廠副產品,顯然"侯氏制堿法"原料更加綠色;而"侯氏制堿法"之所以不用食鹽,是因為其利用率低;同時"侯氏制堿法"的過程中不會有CaCl2的生成,對環境更加友好。顯而易見,這種對比實驗過程處處體現了綠色化學思想,而且更易被學生吸收。
結語
高中時期是學生開始全面學習化學知識的一個重要時期,作為教師,在這個時候的教學過程中主動滲透綠色化學理念,不僅是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也能幫助學生構建一個完善的化學知識體系。因此,我們作為高中化學教育工作者,要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系統,積極主動向學生傳遞綠色化學理念,為化學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逄廣瑄.探究高中化學教學中的綠色化學思想滲透策略[J].第二課堂(D),2021(08):59-60.
[2]楊忠勤.高中化學教學中滲透綠色化學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當代家庭教育,2021(19):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