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琪
關鍵詞:行動導向教學法;中職語文;實踐運用
引言
行動導向教學法以”行動導向驅動”為形式,包含了很多教學技術,例如角色扮演、項目教學、模擬教學法、引導課文教學法、頭腦風暴法等等。在教學活動中利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和老師的引導作用,強調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從共同完成某一方面的”各項任務”入手,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共同完成”各項任務”,進而達到教育目標。它的實質其實是把理論和實際緊密結合,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被廣泛提倡以來,它已經成為了一個具有很明顯效果的新潮教學方法,而被許多職業教育專家所接受。
1、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特征
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德國的職業教學中得以成熟應用,這種方法強調老師以學生為導向,學生積極參與”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行為引導式教育的全過程,老師則成為整個學習過程的主要組織者、咨詢服務者和協助者。行動導向教學法是將專業課程系統與員工行為系統集成化的課程方法,是我國職業學校教學改革的新篇章。
2、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的重要性
2.1可以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
在傳統的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通常強調的是語文課教學的總體計劃和學生的語文成績。在這些情形下,老師通常采取灌輸式的語文課教學方式,將學生視為儲存知識的容器,使得學生的了解學習過程十分被動。同時老師在評價學生的方法上也往往僅僅看學生的成績,而忽略了學生的個別化發展和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這對學生的總體綜合能力的培養產生了負面的影響。而這樣單調的語文教學形式和上課管理模式也使得學生完全沒有教學興趣,在這些情形下,老師所設定的教學方式也很難在教學上得到高效地實施。而把行動導向式教學方法運用到中職語文課堂,則能夠進行語言教學方法的革新,能突出學生的市場主體地位,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語文課堂顯得更高效。
2.2可以增強學生語文學習意識
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方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讀書激情,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意識和讀書意識,從而增強學生的語文教育素養。行動導向教學方法則突破了傳統教師灌輸式教學的局限,加強了教師間的平等交流能力,使師生更為和睦交融。學生了解到語文課教學的重要含義,學習中的主動積極性就會更加提高,對于自身在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提問也會更加熱情主動性地和教師展開交流。如此,教師才能更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有針對性地開展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進行學習教育工作,促進學生的個體化健康發展,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素養。
3、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教學上的應用對策
教師要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他們充分地想、充分地說、充分地行,從而成為課堂的主角、教學中的重要參與者,培養語文能力。行動導向教學法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則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參加和指導人,其宗旨是充分發揮學生對課堂的主體能動性。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3.1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教學法主要是由老師按照內容創造情景,然后讓學生充當主要角色,通過角色扮演分析故事內容,學生充分感受文中角色的情感變化與心理活動模式。這種教學法常用于帶有故事情節的作品中。比如,在學習《竇娥冤》(節選)一課時,讓學生們各自擔任課文里人物的小配角:竇娥、監斬官、蔡婆婆、路人等。通過短劇表演,學生會主動克服文言文閱讀障礙,熟悉課文內容。也會自覺地體會人物內心,作出人物評價。有些學生會主動尋找該文的整個故事梗概,了解整部劇作。利用這些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更直接地體會文中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增強了教學印象,還可以使學生在扮演人物的過程中去體驗怎樣開展人際關系,從而培養社交能力。
3.2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主要是采用分組協作的方法,由學生共同完成某個教學項目,又被叫做模塊教學法。例如在學習《紀念劉和珍君》一文時,因為該文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把學生分成幾個組,給小組確定任務,例如讓找出不懂的句子,找出該文的寫作原因和目的,找出作者對請愿活動的看法的句子等等。通過組員配合完成這些項目,學生能夠較快的把握文章。不但訓練了學生閱讀文章的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合作溝通、分類總結等方面的社會才能。
3.3模擬教學法
模擬教學方式主要是通過仿照情景進行教育,如老師根據某個課題,安排學生模仿有關那個課題中的任何小品、短劇等,從而使學生學會在該情景中怎樣使用語言技巧,以便于更好地掌握課文主旨。比如,學生在學習《守財奴》時,老師可以設定環節,讓學生們模仿演員”搶奪梳妝”的這一場景,并讓學生們在演出中思索二個提問:葛朗臺老頭的動作細節,揭示出了他的什么內在獨白?當葛朗臺太太突然暈死過去以后,葛朗臺老人會作何反映?學生會可以根據這二個提問,仔細讀完課文然后觀看表演,以便得出一些有學生們自身的思索的結論。這一教學方法中,鍛煉了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傳統的中職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老師們過多重視對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而忽略了學生職業素養及其相關職業技巧的訓練,這不利于把學生培育成為綜合型人才。所以,老師們一定要采用更現代化發展的語文教學方式,把行動導向教學法運用于中職語文課教學中,并通過更多樣化的語文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積極地開展語文學習和研究,以滿足學生的個體化快速發展需要,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快速發展成才打下扎實根基。
參考文獻:
[1]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2]徐嵐.職業教育研究.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技校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2011.5.
[3]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4]江朝輝.雞西大學學報.引導文教學法在高職《大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