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歡
摘 要:無論對于哪個教學階段而言,身為教師都應該將愛國主義教育工作作為學校教育的主題。小學語文老師在對在校學生的教學過程中肩負著人文教育與知識傳授的重要使命,愛國主義作為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對學生的未來優化與培養具有較為實際的作用。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應將愛國主義作為課堂教學的核心,以愛國主義作為引導,強化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同時,教師還應強化課本素材愛國主義內容的挖掘,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樹立正確的集體主義觀念,樹立正確的三觀意識,從而促進學生的多樣化發展。
關鍵詞:愛國主義教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施策略
前言
長久以來道德都是教育的重要任務,同時也是教育的最終目的。一系列的教育內容都應圍繞著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而展開,語文是素質教育的根本課程,強化愛國主義教育是促進德育教育工作優化發展的根本體現。針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在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強化愛國主義教育能夠激發學生對祖國以及民族的熱愛,激發學生的學習斗志,強化學生的學習信念。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強化每個課堂環節的愛國主義教育滲透,教師應提升自身的教學意識,強化自身的教學目的,將愛國主義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相結合,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強化自身的人生觀、思想觀、政治觀。
一、彰顯學科特色,強化愛國主義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以教材作為教學的根本依據,同時教材也是教學活動的依據,通過對小學語文教材的整體編撰方式以及編撰內容分析,總結出愛國主義教學內容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所占的篇幅較多,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小學語文教材內容作為出發點,站在小學語文教材的立場來分析問題,布置好愛國主義傳承的場面,加強對教材中文本的利用,延展出可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教學情境,在這種教學引導下學生不但可以強化語文知識的理解與應用,還可以在語文知識引導下強化自身的愛國主義精神。
例如在《金色的魚鉤》這一課教學時,首先,教師應引導學生熟讀課文,重點講述紅軍過草地的逼真場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然后強化課文教學的主體[1]。文章主要闡述了班長抱著讓兩個小戰士飽腹積攢力氣的目的,自己即使再饑餓寧愿啃魚骨頭,也要讓兩個小戰士首先走出草地。這種強烈的教學情節蘊含了老班長無私大愛的奉獻精神,教師可以結合自身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體會到紅軍那種不畏艱險不懼困難的堅韌精神,通過教學引導學生會對如今的幸福生活更加珍惜,激昂學生學習斗志,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從而努力學習,成為祖國新時代的接班人[2]。
二、結合時代背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通過對當前小學生語文教學素材進行深度挖掘總結出,小學語文教學素材中包含的每一篇文章都具有其自身的時代背景,并且能夠對時代背景的情況進行簡單的展現,以愛國主義教育類的文章為例,多數愛國主義教育類的文章都在特定的時期以特定的歷史事件作為背景,歷史事件反映出文章作者的愛國主義精神,因此教師在對這類文章講解過程中應合理的結合文章的創作背景,引導學生能夠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爭取與作者產生共情,強化愛國主義精神的滲透[3]。在實際授課之前,教師應根據本堂課所要學習的內容,可以適當的搜集一些與當時時代背景相關的歷史知識,使學生能夠熟練的掌握文章的大意,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滲透[4]。
例如在進行《我不能忘掉祖國》這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文章的內容以時代背景作為引導,提前讓學生了解文章所要講述的內涵,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文章主要講述宋慶齡同志是孫中山先生的忠實追隨者,簡單闡述了宋靜玲同志在美國留學期間所發生的三件愛國情懷的重要事跡,因此教師可以以時代背景為引導,強化時代背景知識與文章內容間的聯系性,強化二者之間的有機銜接,從而完美的引導學生能夠體會宋慶齡同志那種“我不能忘掉祖國,我對祖國充滿了希望與理解”的偉大情懷,體會宋慶齡同志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三、結合課文內容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中國文化上下傳承五千年,具有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特點,小學語文教學能夠展示出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的內涵,由于當前小學生的整體發展現狀以及年齡特點的限制下小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還較差,無法對愛國主義教育的內涵進行全方位的理解與掌握,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合理的借助多樣化的語言、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強化自我認知。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飽含深情的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闡明、引導、解答,通過多方位的角度幫助學生加強對重點知識以及重點問題的理解,同時,教師應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幫助學生分析文章大意,體會文章真情實感,結合作者的愛國激情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與作者產生共鳴,從而逐漸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5]。
例如在進行《難忘的一課》教學時,可以根據課程的內容為學生合理的設置問題,問題可以是“作者駐足一間教室,透過窗戶看見了什么?文章中年輕的臺灣女教師是怎樣知道學生掌握祖國文字的?”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強化學生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學生通過教師教學方法的引導,能夠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雖然臺灣回到祖國懷抱的時間較短,但是臺灣人民對于祖國的熱愛程度不亞于他人,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清楚地將課文的內容進行掌握,同時在課文閱讀以及理解過程中能夠強化自身的語文思維能力,在愛國情懷引導下不斷優化學習素養。
四、激活學生體驗,強化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文學作品能夠展示出作者的思想情感,語文教學是思想情感傳遞的最佳辦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合理的強化愛國主義教育能夠強化學生的個人情感。愛國主義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形式,在語文課堂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必須要以情為基礎展開教學內容,學生勢必會激發出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感,強化自身的道德認知,優化自身的道德行為。在實際語文知識授課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整體學習特點,富有感情的為學生講解課文的內容,通過一些具體事例來引導學生啟發學生,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6]。
例如在命題作文寫作方法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命題作文的中心思想作為教學引導,在課堂中為學生例舉實物,從而增強課堂教學的多樣性,調動課堂教學的氛圍,多樣化的教學課堂能夠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學生珍惜當今美好學習生活的來之不易,從而強化自身愛國情感,強化學生的內心體驗,激發學生自身的民族自豪感。
結論
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是發揚與傳承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地點,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應將愛國主義精神貫穿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與此同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整體學習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材中的具體愛國教育內容能夠被深度挖掘出來,在多樣化教學形式的引導下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的實效性,使學生在愛國主義精神的引導下樹立正確的三觀意識,強化自我素質的發展,爭取成為促進國家發展、優化國家建設的優秀共產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王童童.愛祖國 樹新風——愛國主義教育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滲透途徑研究[J].考試周刊,2021(76):28-30.
[2]李曉梅.讓愛國主義教育在小學語文課堂傳承[J].黑河教育,2021(06):50-51.
[3]柳海生.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愛國主義教育[J].吉林教育,2021(Z1):120.
[4]梁簡亮.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08):155.
[5]王萍.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如何在語文課堂貫徹愛國教育[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0):168.
[6]張永憲.淺析小學語文課堂中愛國教育的滲透[J].當代家庭教育,2020(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