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系統梳理了天津職業教育從改革試驗區、創新示范區到示范區升級版的“三區”15年主要建設成果,從堅持五主體制、堅持系統思維、堅持開放理念、堅持大賽引領、堅持服務宗旨的視角,闡釋了完善行業企業辦學、建設職業教育體系、創成“魯班工坊”國際品牌、探索職業教育制度創新及助推區域協同協作等五個方面的具體成效。面向教育部與天津市政府共建“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標桿”新任務,深入思考了創新發展的三大“至要”,即解放思想,筑牢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大格局;改革創新,推動天津現代職業教育的大發展;服務發展,構建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大平臺。
關鍵詞:魯班工坊;五主體制;試驗區;示范區;創新發展標桿
中圖分類號:G71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5727(2022)03-0005-06
2021年12月31日,天津市人民政府網站發布“教育部 天津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化產教城融合打造新時代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標桿的意見”。意見成文于2021年1月5日,經教育部、天津市人民政府商研政策清單,分解工作任務,落實責任部門,建立推動機制,形成由教育部部長和天津市市長共同擔任協調推動工作組組長,分管副部長和分管副市長擔任副組長,教育部相關司局和天津市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為成員的部市“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標桿”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推進職業教育創新發展。
至此,天津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發展站在新時代,開啟了新征程。
一、從職教試驗區、示范區到升級版
2005—2020年,教育部確定天津市為全國首個“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試驗區(簡稱試驗區)”(2005—2010),之后升級為唯一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區(簡稱示范區)”(2010—2015)和“國家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區(簡稱升級版)”(2015—2020)。
試驗區建設,以深化職業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為建設主線,示范區建設,以創新產教融合運行體制機制為建設主題,2015—2020年的升級版建設,以提升職業教育適應性為建設主旨。試驗區、示范區、升級版“三區”15年建設的核心目標,是全面加強職業教育服務國家戰略需要,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經過連續15年建設,天津職業教育初步實現了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同步規劃、與產業建設同步實施、與技術進步同步升級、與國際產能合作同步布局,通過實踐探索、理論研究、經驗總結和模式推廣,對國家職業教育政策和區域職業教育實踐產生了重大影響,建成具有中國特色、天津特質的現代職業教育發展高地。
(一)堅持五主體制,完善行業企業辦學特色
堅持和完善黨委主導、政府主推、行業主辦、教育主管、企業主體的“五主”體制,圍繞城市定位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對接產業轉型升級和民生改善需求,形成產業、行業、企業、職業、專業“五業聯動”產教融合機制,凝聚區域(區政府)、行業、企業、職業院校、科研院所“五方攜手”合力,區校聯手組建16個立足區域、面向產業、服務企業、輻射社區的職教集團,打造技術技能積累創新聯合體。行業企業主辦的高等職業院校占比始終保持在70%以上、中等職業學校占比保持在50%以上。完善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機制,強化行業企業主體責任,完善業績考核制度。健全職業院校領導班子選聘、調整、考核與教育部門、行業企業會商機制,探索行業企業技術骨干與職業院校教學骨干“雙棲”互聘機制,加大職業院校管理干部橫向交流力度。
(二)堅持系統思維,建設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
天津職業院校聚焦戰略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傳統優勢產業和現代服務業,辦好先進制造、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養老護理和幼兒教育類等專業。加強職業院校基礎能力建設,使其成為區域人才培養、社會培訓、職業啟蒙、社區服務、老年教育的中心。加快中職與高職系統培養、高職與本科聯合培養改革,加強應用技術大學與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牽頭引領,構建中職、高職、職教本科、專業碩士、特需博士有效銜接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通道,搭建人才多樣化發展的“立交橋”和雙師型職教師資培養的“加油站”,推進職業院校新教師入崗、試崗、勝崗“三年三階段”、在職教師“五年一輪次”綜合職業素質提升行動,初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和“工匠之師”培養培訓體系。
(三)堅持開放理念,創成“魯班工坊”國際品牌
天津職業教育首創原創,天津職業院校率先組織實施“魯班工坊”項目建設,實施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化、品牌化、系統化、體系化對外交流合作,創立了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品牌。2018年9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宣布,在非洲設立10個魯班工坊。同年,習近平主席見證葡萄牙魯班工坊項目建設簽約儀式。自此,“魯班工坊”上升為國家戰略。2021年9月17日,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上提出,未來3年,中方將在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建成10所魯班工坊。2021年11月29日,習近平主席出席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會議發表主旨演講提出,繼續同非洲國家合作設立“魯班工坊”。魯班工坊,開啟了發展新征程。
天津院校在亞歐非三大洲19個國家建設了20個魯班工坊,助力中國優勢產業、優秀企業和優質產品走出去。魯班工坊以國家職教試驗區、示范區和升級版建設的優質教學資源為支撐,培養當地國家熟悉中國裝備和技術、了解中國產品和標準的本土化技術技能人才。魯班工坊,萌動于試驗區建設,發端于示范區建設,起步于升級版建設,成熟于服務“一帶一路”,定型于魯班工坊上升為國家戰略。魯班工坊服務中國企業走出去,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助力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魯班工坊,是天津職業教育試驗區發展、示范區改革、升級版創新的成果集大成,是中國職業教育內涵發展、提質培優、改革創新的成果集大成“呈現”。
(四)堅持大賽引領,探索中國職業教育制度創新
天津作為首個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2007年8月,教育部與天津市政府研究確定,實施“每年舉辦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重大舉措,天津被確定為主賽場和永久舉辦城市。2008年,首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簡稱大賽)在天津開幕,到2019年,每年舉辦一屆大賽,歷經了十二屆次。大賽縱穿天津職教試驗區、示范區及升級版建設過程,已經發展成為中國職業教育領域乃至全國范圍規格最高、校企合作最緊密、專業覆蓋面最廣、參賽選手最多、社會影響力最大、聯合主辦部門最全的國家級技能賽事。隨著大賽發展,中國職業教育在深化教學改革、服務經濟社會、助力產業升級、推動區域發展、促進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可喜成績。大賽有力助推中國職業教育發展,成為中國職業教育的亮麗品牌。
天津職業院校圍繞產業發展需求,加大賽項成果轉化,研制和開發高技能人才培訓和技能賽項教學資源,完善校級、市級、國家級職業技能競賽體系,在職業院校建設多個世界技能大賽培訓基地,創設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成果轉化中心。天津職業教育創新競賽機制,拓展參賽范圍,引進國際知名品牌賽項,面向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緊缺職業(工種),吸引國際選手和國內產業工人參加大賽,實施優質賽項、教學裝備、教材資源走出去戰略,增強了職業技能大賽的國際影響力和社會貢獻力。
(五)堅持服務宗旨,助推京津冀協同和東西部協作
建設京津冀職業教育協同發展共同體,完善京津冀職業教育產教對接平臺和協同發展運行機制,加強京津冀職業教育科研、教研聯盟建設。落實天津市與雄安新區簽訂的職業教育戰略合作協議,統籌國內外優質資源,服務雄安新區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專業建設和師資培養培訓項目。加大國家職教示范區成果分享,傾心、聚力、精準、重效,采取區域系統援建、品牌整體輸出、專業結對共建、師資定制培訓、學生定向培養“五模式”,服務東西部協作“脫貧攻堅、職教幫扶”項目建設。發揮國家中西部地區職業教育師資培訓中心平臺作用,高質量完成新疆和田、西藏昌都、甘肅甘南、青海黃南、內蒙古鄂爾多斯、云南滇西以及河北承德、青龍、威縣等職教幫扶項目。
天津職業教育發揮試驗區、示范區、升級版的建設優勢,勇于開拓,敢于創新,榮獲中國職業教育領域首個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成功創設職業教育領域第一所應用技術大學,率先將職業教育納入天津市“雙一流”建設計劃,創立國家中西部地區職業教育師資培訓中心,構建起產教融合辦學體制、“五業聯動”辦學模式、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教學模式,創建“魯班工坊”職業教育國際品牌,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世界影響的職業教育話語體系,成為中國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發展的“拓荒牛”“千里馬”“領頭羊”,彰顯了一個“闖”字,體現了一個“快”字,突出了一個“帶”字。
二、新時代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標桿建設至要
2022年,是天津“新時代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標桿”建設全面開啟之年,也是天津市職業教育現代化“十四五”規劃落實落地落細的關鍵之年。貫徹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精神,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加快構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成為創新發展的主線。推進新時代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標桿52項任務,力爭在行業企業多元辦學、對接服務產業高端需求、構建思政一體化育人體系、促進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實現新突破,成為創新發展的重點。實施職業教育創優賦能行動、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增強職業教育服務能力等領域實現新進展,成為創新發展的著力點。
天津職業教育要繼續解放思想,凝聚合力,以新理念拓展新思路,以新思路落實新任務,以新任務推進新發展,在創新發展的深度、廣度、力度上再下新功夫,持續保持職業教育的領先態勢,探索形成創新發展職業教育的“中國標桿”、世界一流職業教育的“國際名片”。
(一)解放思想,筑牢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大格局
在中國近現代職業教育發軔156年之時,天津作為我國近現代工業的發源地,承襲深厚的職業教育歷史積淀,再一次肩負職業教育先行先試排頭兵的重任。一百多年前,“工學并舉”率先開創了實業教育發展的中國模式;新中國成立之初,“半工半讀”領跑全國,創設了技術教育的示范模式;21世紀初,“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示范引領全國職業教育改革,確立了職業教育的“天津模式”。如果說,試驗區、示范區、升級版建設是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發展的2.0版、3.0版、4.0版,那么,創新發展標桿建設是天津職業教育在新時代開啟了新征程。
1.緊貼經濟社會需求,開拓“四大支撐”特色發展之路
天津職業教育要堅持緊貼經濟社會轉型需求,緊跟改革創新發展步伐,緊扣民生服務改善脈搏,緊隨天津城市品牌提升,創新開拓、強化服務,繼續走好“支撐經濟轉型,服務支柱產業;支撐創新發展、服務中小企業;支撐民生改善,服務技能培訓;支撐城市品牌,服務國內國際”的“四大支撐”特色發展之路,探索一批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模式范式和經驗典型。
2.以提高質量為核心, 提升職業教育適應性和服務力
天津職業教育要始終堅持以質量為核心,對接經濟結構優化和新動能引育需要,主動融入“一基地三區”建設,緊密對接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優勢產業、現代服務業,成立產教融合研究院,動態發布企業需求信息。繪制職業教育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譜系圖,建立職業教育專業質量評價、專業預警調控機制,優化調整專業布局。完善“五業聯動”產教融合機制,發揮政行企校研“五方攜手”合力共促機制,共建應用技術轉移中心、產品工藝開發中心、緊缺人才實訓基地,打造兼具產品研發與制造、工藝開發與改進、技術升級與推廣和大國工匠培育“四功能”的職業教育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全面推廣現代學徒制,在產教融合型企業設立學徒崗和實習崗,與職業學校聯合培養。突出職業學校終身學習服務功能,落實職業學校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并舉并重。推廣復制“區校聯合體”終身學習服務模式,做優做強服務終身學習的區域型職教集團,提升開放大學系統終身學習服務能力。
3.開放式國際化辦學,構建職業教育國際話語體系
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優化魯班工坊全球布局,建設魯班工坊研究與推廣中心。聯合多方力量共同推進成立魯班工坊建設聯盟,探索建立全國統一的魯班工坊管理機制,統籌規劃魯班工坊的建設與發展。共鑒共享魯班工坊建設經驗和成果,完善魯班工坊建設的規范和標準,推廣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教學模式應用。擴大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學歷證書、技能等級證書的互通互認,大力推進“中文+職業技能”項目“走出去”,全面提升國際交流合作水平。開展應用型本科高校、職業學校與國外高水平應用技術大學合作辦學,在現有學位制度內探索高層次學徒制試點。加強國際職業教育交流與合作,以亞、歐、非20個魯班工坊為主要載體,圍繞教育思想、教學模式、技能競賽、專業標準、實踐裝備、教學資源、師資培養等核心要素,打造高端化互動平臺,增強我國在國際職業教育領域的話語權、主導權和影響力。
(二)改革創新,推動天津現代職業教育的大發展
1.發揮行業辦學優勢,完善行業企業特色的辦學機制
行業企業辦學是天津市職業教育的突出特色。天津職業教育要借助與行業企業直接、緊密的關系優勢,進一步理順相關主體關系,優化布局結構,繼續實施“兩完善一增長一加強”具有天津特色、適應行業企業主體辦學的管理運行機制,推進《天津市職業教育條例》修訂,確立行業企業辦學主體的法定地位。支持混改企業以獨資、合資、合作等方式依法參與舉辦職業教育,允許以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依法參與辦學并享有相應權利。探索社會力量與職業學校通過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舉辦實體性的二級學院、產業學院和企業大學。
2.加強職教體系建設,創新系統培養技術技能人才路徑
暢通“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進職業教育“縱向貫通”,完善中職、高職、職業本科、專業碩士、特需博士的人才培養通道,探索自主招生、綜合評價招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試、中高本碩貫通系統培養等招考辦法,深化探索中高、中本、高本、本碩系統化銜接培養新機制。推進職業教育“橫向融通”,推進學分銀行在天津落地運行,推動創立京津冀跨區域資歷框架,建立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課程互認、學生學習成果等值互換制度。推進1+X證書(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率先落實“三同兩別”要求和試點任務走在全國前列。推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機構試點實施完全學分制,建立彈性學制與自主選課制度,實現學習者職業經歷、工作能力和培訓經歷等的等值轉化。將職業院校建設成為中小學生體驗技術技能、學習科學知識、養成職業觀念、拓展素質訓練、勞動教育實踐的培養培訓基地。
3.構建思政育人體系,創新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完善組織領導、課程改革、隊伍建設、課內課外“四個一體化”育人格局,構建思政課程、課程思政、教師思政、專業思政、學校思政“五位一體”育人機制。建設天津市職業教育“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構建具有天津特色的職業教育思政體系。依托天津海河教育園區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地、魯班工坊建設體驗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博物館和各高職院校專業實踐場館等優質思政資源,系統化建設一批融入思政教育理念、體現教育改革創新成果、展示產業發展成效的技能實踐育人基地,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
(三)服務發展,構建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大平臺
1.共研共建共用共享共贏,創建高端科研體系
成立職業教育研究院,整合天津大學、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和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的科研力量,發揮京津冀職業教育協同發展研究中心作用,聯合國內外知名高校與研究機構,打造高度協同的職業教育研究鏈條,積極主動承擔職業教育專業課題研究任務。支持市屬高校聯合職業學校按有關程序辦法自主設置職業技術教育學二級學科學位點,扎根中國大地,推進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
2.發揮聚集效應,打造職業教育“國字號”智庫
全面深化國家職業教育質量發展研究中心、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成果轉化中心、國家職業教育教學資源開發與制作中心等“國字號”項目建設,開展天津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監測,依托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成果研制高技能人才培訓和技能競賽的教學資源。建立天津市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制度,為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提供智力支持。
3.夯實師資力量,推進職業教育“三教”改革
建立校企“共聘共育”、“雙棲制”引人用人機制。全面推進高職院校人員總量管理,推動固定崗位和流動崗位相結合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探索以不超過教師編制總數30%的標準設置流動崗位。明確職業學校專業領軍人物遴選標準,設立專項人才經費,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支持引進具有創新實踐經驗的企業家、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在職業學校兼職任教。建設“工匠之師”職教師資培養培訓體系,形成中國特色“雙師型”素質教師、“雙師型”結構教學團隊培養模式、建設方案與經驗成果。
推動職業教育“三教改革”,制定天津市職業學校教材管理實施細則,支持天津市建立職業教育教材研究基地,建設一批職業教育教材教法研究基地。支持有實力的高等職業學校積極參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建設工作,加強研究,推進教材統一使用。建設一批職業教育優質教材,重點支持校企共編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新型教材和滿足魯班工坊需要的“雙語”教材。校企雙元合作開發職業教育教材,建設并更新一批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和在線開放精品課程。
三、結語
新時代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標桿建設,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實施五育并舉、德技并修,加強學風、教風、考風、班風、校風建設;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推進職業院校國際化、校企化、體系化、系統化、終身化、協同化發展;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 堅持行業企業辦學特色,探索社會力量參與多元化辦學;以提升適應性和服務力為抓手,加強職業院校現代治理能力建設和產教融合辦學模式探索;以服務創新發展為宗旨,推進京津冀職業教育協同發展和中西部職業教育協作發展,不斷完善國家職業教育“國字號”平臺建設;以促進優質就業為導向,進一步推進“五業聯動”,注重技術技能積累,強化教學診斷與改進,讓天津職業教育的創新發展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職業教育在體系建設、辦學實踐、產教融合、師資培養、助力產業發展和減貧的重要“窗口”,成為貢獻中國特色職教模式、職教方案、職教智慧的重要“供給地”。
參考文獻:
[1]呂景泉.天津職教漫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2]呂景泉.魯班工坊的核心內涵——中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品牌[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20(1):3-11.
[3]呂景泉,李力.歐洲魯班工坊項目建設、專業布局及發展策略研究——論堅持魯班工坊品牌質量,完善魯班工坊建設標準[J].職業教育研究,2021(11):4-10.
[4]呂景泉,于蘭平.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的核心要義[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21(6):3-7.
[5]呂景泉,張維津,米靖.論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教學模式的“工程化”——從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說起[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2):14-17.
[6]呂景泉.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國職業教育的制度創新[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21.
[7]呂景泉.“五大理念”引領國家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區建設發展[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6(1):5-12.
[8]呂景泉,楊榮敏,狄建明,等.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服務發展,深化推進國家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區建設[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7(1):3-9.
[9]呂景泉,耿潔,米靖,等.協同與協作——職業教育的京津冀協同與東西部協作“實錄”[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
[10]教育部 天津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化產教城融合 打造新時代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標桿的意見[EB/OL].(2021-12-31).http://www.tj.gov.cn/zwgk/szfwj/tjsrmzf/202112/t20211231_5768417.html.
(責任編輯:崔英俊)
Enhancing the Adaptabi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Building a Benchmark for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On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ianjin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Pilot and Demonstration Area
LV Jing-quan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ianjin 30022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main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ianjin in the past 15 years from the pilot area,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area to demonstration ar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hering to five main bodies system, systematic thought, open concept, competition guidance and service guidance, the paper explains five results including improving the school running system of industry-enterprises, building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creating an international brand of "Luban workshop", exploring the innov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promoting the regional collaboration. Facing the new task of jointly building the benchmark of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between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ianjin municipal government, this paper deeply considers three essentials of innovative development, including emancipating the mind to build a solid pattern of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ing and innovating to promote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severing the development to build an innovative platfor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Luban workshop; five main bodies; pilot area; demonstration area;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benchmark
作者簡介:呂景泉(1964—),男,博士,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副校長、教授、正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自動化技術應用。
基金項目:2021年度天津市教育科學規劃重大課題“新時代職業教育標桿建設研究”(項目編號:AJE21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