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門對教育形式、教學管理、班級管理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種新型的教育教學方式逐漸被運用于課堂教學和班級管理中。而在農村小學班級管理中,特色文化建設屬于非常重要的環節,通過建設特色文化,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糾正價值取向,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構建良好的班級風氣,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參與課堂學習,構建和諧自由的班集體。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農村小學班級特色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探究建設農村小學班級特色文化的意義,最后對其具體的建設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農村小學;班級特色文化建設;研究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918(2022)07-0017-04
班級管理是影響教學的重要因素,而在班級管理中,做好班級特色文化建設是非常重要的。為了更好地保證班級特色文化建設質量,班主任需要充分認識到班級特色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在建設特色文化的時候,班主任還需要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況以及班級情況,然后將班級特色文化建設融入班級建設中。通過設置相應的活動、布置教室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價值觀等。通過構建特色班級文化,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道德品質,提高班級管理效果。盡管當前我國經濟建設迅速發展,但城鄉二元結構依舊存在,不僅體現在經濟消費領域,在教育層面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對農村小學教育來說,更需要加強班級特色文化,通過精神引領,讓學生在更加快樂的氛圍下學習與成長,同時推動小學教育改革與發展。
一、 農村小學班級特色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下,農村小學做好班級特色文化建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部分小學班主任在構建班級特色文化的時候,依然存在許多問題,具體包括:①班主任對班級特色文化建設重視度不高。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當前部分班主任對構建班級特色文化重視度不高,也沒有真正認識到構建班級特色文化的重要性,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重心大多放在紀律管理、學習管理上,對班級特色文化構建多有忽視,從而導致班級特色文化構建效果不佳。②班主任沒有將班級特色文化建設融入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在應試教育中,大多數學生過于關注學生的成績,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的時候,大多會以智力和教育作為中心,所以在實施班級特色文化建設的時候,沒有將班級特色文化建設與日常班級管理融合起來,導致特色班級文化建設比較形式和表面,學生的參與興趣和積極性普遍不高。③班級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完善的班級管理制度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風和班級特色文化,當前部分班主任對班級制度的規劃和完善不夠重視,對班級特色文化的建設也沒有良好的布局和規劃,導致實踐與理論脫節,不利于塑造完善的人格。同時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的時候,也很難積極地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思想價值觀,管理效果受到很大的影響。④缺乏系統的規劃。對于學生來說,在班級文化構建中,借助卡通、游戲等活動方式提升教育效果無可厚非。但目前部分農村小學教育中,為了迎合學生的需求,讓班級活動過于形式化,出現了形式大于內容的問題。很多農村小學班級中,可以看出繁雜的卡通畫、班務欄、貼花等,盡管這些“裝飾”十分豐富,且顏色多樣,但缺乏一個鮮明的主題。通過和學生的聊天發現,部分學生被這種繁雜的文化活動弄得身心疲憊,甚至有些茫然。由于缺乏正確的文化導向,沒有鮮明的主題支撐,也無法保證教育效果。⑤沒有體現個性與特色。班級文化建設必須具有自身特點,班主任教師必須能夠針對自身班級實際情況,做好目標規劃,在相關理論指導下,將農村學校特點體現出來。但目前部分小學班級文化建設中個性不足,在文化內容選擇上過于盲目、隨意,整體規劃性不足,不適合農村小學教育工作實際情況。
二、 加強農村小學班級特色文化建設的意義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行新課程改革,在新課程改革中,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所以農村小學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時候,還需要更加重視小學班級特色文化建設,通過建設特色班級文化,更好地促進學生生長和進步。以下針對加強農村小學班級特色文化建設的意義進行具體分析:①能夠提高班級管理效果。在農村小學,班級管理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而加強班級特色文化建設能夠更好地推行班級管理策略,改變以往硬性管理情況,增加更多人性化的內容,學生更愿意積極配合完成班級管理工作,班級管理效果也會更好,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②能夠幫助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小學階段,學生年齡比較小,因此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更加重視學生道德培養,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從而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礎。加強農村小學特色班級文化建設能夠學生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營造溫馨的班級環境和氛圍,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更高,學習效果也會更好。③能夠提升教學效果。對于學生來說,環境對學生的影響比較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良好的學習環境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所以建設班級特色文化能夠構建良好的班集體,學生學習環境更好,教學效果也會隨之提升。
三、 加強農村小學班級特色文化建設的具體策略
為了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班主任需要建設特色班級文化,從而提高班級管理效果:
(一)合理規劃班級管理制度
為了加強農村小學班級特色文化的構建,班主任應該重新審視當前班級制度的缺陷,然后分析原因,再結合班級實際制定班級文化風格。可組織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構思班級文化的特點,并重新規劃班級內學生學習制度、課桌椅的擺放、班級值日制度、活動要求等。另外,班主任也可以讓班上學生一起討論班徽、班歌、班級口號、班級特色文化內容、班級目標以及相關解讀等,通過學生的共同討論,能夠增加班級凝聚力,同時班上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也會更好,更有利于消除學生的排斥心理,學生更有參與感,也會更加自發地維護班級制度。此外,班主任還需要對學生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道德行為等進行規范,注重提升學生的個人素質,引導學生相互學習和監督,從而更好地構建良好班風班紀,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在構建班級文化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班級制度的機制作用,通過制度起到約束、規范教育的功能,為班級正常秩序開展提供保障。良好的班級管理制度能夠形成班級制度文化,結合農村小學實際情況,將意念轉變為文化,為班級文化構建量身定制文化制度。
(二)搭建具有特色的班級文化載體
與教學活動不同,班級文化的建設是內在的,需要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因此,在農村小學中,想要更好地構建班級特色文化,班主任需要充分認識到搭建具有特色的班級文化載體的重要性。在選擇載體的時候,班主任需要充分了解班上學生的特長和興趣愛好,然后與學生共同交流討論,一起選擇一個教育載體,在確定教育載體后,班主任還要充分思考這個教育載體是夠能夠引導學生感悟、體驗,是否可以讓學生自得自求,是否可以構建良好的班風班紀,是否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在經過綜合性的思考之后,最終確定具體的教育載體,從而保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搭建了具有特色的班級文化載體之后,班主任還需要積極地開展相應的特色文化教育活動,將特色文化載體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三)樹立個性化的班級文化育人理念
班主任是影響班級文化建設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想要更好地構建良好的班級文化,班主任需要充分認識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局限性,及時更新自身的教育思想,從而更好地樹立個性化的班級文化育人理念。首先,班主任需要了解什么是個性化育人理念,然后將其與學校文化、班級文化充分地融合起來,作為班級管理和班級文化建設的主要理念和思想,更好地體現對生命價值的需求。其次,班主任需要明白,班級文化建設的過程是一個發展的、動態的過程,所以在建設班級文化的時候,不能一成不變,而是需要根據學生的變化、班級的變化積極地隨之變化,班主任承擔起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角色,更好地實行因材施教。最后,在建設特色班級文化的時候,需要更具個性和特色,班主任需要對所帶的班集體有一個更加深入的認識和理解,挖掘學生個性和班級特色,然后建立特色班級文化,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引入個性化發展策略
在建設班級特色文化的時候,引入多樣化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班主任在構建特色班集體的時候,需要充分認識到多樣化策略的運用,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引入多樣化發展策略,從而更好地構建個性化班級文化。相關研究表示,對于農村小學來說,個性化班級物質文化的構建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班主任需要更加重視班級環境的布置,通過班級環境布置,更好地體現出班級文化,從而更好地將自身的特長發揮出來。此外,班主任還需要為學生構建更多發展的平臺和學習的機會,給學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然后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來布置教室,包括確定圖書的擺放地點、擺放方式、做好教室的布置等,從而讓班級環境變得更加符合學生的審美和需求,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釋放天性,開發潛能,特色班級文化建設效果才會更好。例如,班主任為了更好地突出班級的童趣,可以給班級取名為小荷花班、小兔子班、小蜜蜂班等,還可以讓學生為自己的小組取名,或者給教室的物品取名。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充分提升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學生參與班級活動的積極性更高,也更有利于特色班級文化建設。
(五)建立多元化評價機制
在班級管理和教學當中,評價機制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為營造特色班級文化,班主任需加強對班級管理評價機制的建設,將多元化評價機制引入班級管理中,同時運用激勵機制,明確各個班級文化的優缺點,明確學生的個性和特點,從而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更好地構建適合學生的評價機制。此外,教師在建立多元化評價機制時,需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喜歡外界夸獎的特點,將鼓勵評價、激勵評價運用其中,同時選擇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全班評價等多種評價形式,引導學生也積極參與班級活動評價中,從而更好地發揮出多元化評價的效果。
(六)構建家校溝通模式
在農村小學管理中,班主任不僅需要重視學校的管理,也需要充分重視家庭教育管理,所以在構建特色班級文化的時候,班主任需要積極配合學校建立家校溝通模式,將班級文化積極地給學生家長介紹,然后與學生家長溝通交流,讓學生家長了解班級文化建設的特點與方法,從而引導學生家長積極參與特色班級文化建設,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也會隨之提升。例如,班主任可以將當前運用比較廣泛的社交軟件和社交平臺充分運用起來,構建家校互動溝通平臺。班主任主動將學生在學校的情況告知家長,而家長也可以及時給班主任反饋學生在家里的情況,從而讓班主任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同時,班主任可以向家長展示本班文化建設進度,從而讓家長也能更好地感受到班級文化,積極參與到班級文化建設中。
(七)構建富有內涵的校園環境
在構建班級文化過程中,必須在特定環境下進行塑造。農村小學班級文化構建需要在特定的環境中,而學校環境作為學校文化的實際載體,通過具體文化、符號等加以塑造。班級文化是學校文化的一部分,是具體體現,只有構建富有內涵的校園環境,才能為班級文化構建奠定基礎。校園中每個角落環境因素都可以成為班級文化構建的輸出源,包括校園讀書走廊、文化墻、升旗臺、花卉園、多功能室等,都會給班級文化構建造成一定的影響。另外,人際交往環境也是校園環境的一部分,農村學生往往更加具有“野性”,參與各種活動的活躍性更高,但說話的方式也較為獨特,有時候顯得不是太文明。需要教師能夠注意引導,在日常教學工作開展中,應該引導學生處理好師生關系、生生關系,這對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為班主任,應該尊重每一位學生,能夠和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與學生交朋友,引導學生一起進行探究學習,增強彼此之間的信任感,讓其學會說話、學會交際。在相對和諧的交際環境下,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級文化。
(八)開展形式多元化的班級文化活動
班級活動是農村小學生在學校生活的最基礎形式,是構建和諧班級文化的關鍵。班主任必須善于組織學生開展相關活動,尊重學生地位,以學生興趣、特點為出發點,設計豐富多彩的班級文化活動。一方面,教師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班會活動,包括演講、相聲、討論、辯論等方式,目的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總結階段性班級工作。當然,主題班會活動必須能夠與學生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對身邊教育資源進行深入挖掘,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讓其從內心接受教育;另一方面,通過一些愉快的文體活動,包括班級運動會、長跑、廣播體操等,或者組織班級小組拔河賽等,充分挖掘學生的特長,讓其有展示自我的平臺,獲得更多體驗感。當然,對農村小學來說,可以組織學生利用節假日開展實踐活動,包括春游爬山、書畫展、唱歌比賽等,通過耳濡目染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充分體會班級集體生活的快樂。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在農村小學教育中,做好班級特色文化建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班主任需要充分認識到做好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性,通過制定完善的班級管理制度、搭建具有特色的班級文化載體、樹立個性化的班級文化育人理念、引入個性化發展策略、建立多元化評價機制、構建家校溝通模式等方式,更好地建設特色班級文化,促進學生進步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魏亞麗.農村小規模班級的班級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以四川省綿陽市某小學為例[J].教育界:綜合教育,2019,36(11):9-11.
[2]李春巖.中等職業學校特色班級文化建設的實踐研究[J].汽車博覽,2020,42(2):74.
[3]鄒勤.中職對口單招班級文化建設的策略研究[J].北方文學(下旬刊),2019,13(5):170.
[4]李福平.農村小學特色班級文化建設研究[J].新課程(教研版),2019,42(3):230.
[5]丁步洲.強化文化建設:農村學校教育質量提升的關鍵:初中文化建設案例群研究[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31(2):110-115.
[6]任杰.淺談促進小學生道德發展的班級文化建設策略[J].才智,2019,47(22):128-129.
[7]李莉翠.小學班主任文化建設的有效策略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19,53(11):154.
[8]李建華,辛興強.農村小學特色班級文化建設的再思考[J].文學少年,2019,66(7):69.
[9]李慧英.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班級文化建設的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19,29(11):369.
作者簡介:趙相偉(1965~),男,漢族,甘肅蘭州人,榆中縣清水驛鄉建家營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