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艷燕
摘要:現階段,隨著我國不斷深入實施的新課改,使我國低年級教育教學也發生一定改變,特別是低年級數學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向學生講解數學知識,也需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促使學生可以形成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較,數學學科屬于一種比較抽象復雜的知識,導致學生的數學學習也是一個比較復雜的思維過程。因為可以利用十分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數學中的各種定理、符號與圖形等,就是說學習數學屬于學習數學的語言,所以在低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極其重視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數學;學生;低年級;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大部分教師都認為數學學科是一門抽象復雜的學科,學生只需要對數學基本概念、定理,以及習題的計算進行掌握,就可以很好的掌握與運用數學知識,會嚴重忽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從而導致學生不具備數學表達能力。特別是學生數學規范用語的運用,以及閱讀能力的形成等方面,都會對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造成影響。因此,教師在開展低年級數學教學時,除了需要向學生講解數學知識,還需要在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同時,鼓勵學生在數學語言表達過程中對數學知識進行理解,不斷強化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促使形成良好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從而奠定學生數學學習的基礎。
一、提高低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施,我國教育部門對于學生數學學習提出一定要求,要求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可以形成良好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與合作運用能力。在低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為確保對上述教學目標進行滿足,教師必須極其重視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1]。因為數學語言屬于一種承載數學知識的載體,學生只有具有良好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才能夠規范有效的與其他同學進行有關于數學知識的交流、探討,并對自己的數學見解進行表達,有助于學生之間進行有效的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所以教師必須極其重視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二、提高低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策略
(一)巧妙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自主表達
數學語言具有較高的專業性與規范性,導致學生在接觸數學語言時會存在怕自己說不準確,不敢開口說的情況,在這種時候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問題,吸引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大膽的表達自己所掌握的數學語言。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與數學認知經驗,設計難度適當的問題,促使學生通過思考就可以回答的問題。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解“厘米和米”的知識內容時,可以將一段錯誤的描述作為課堂導入,小明早餐買了一根長20米的油條和一袋長10米的袋裝牛奶,進入高4厘米的校門去上課。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分析與探討這段話存在的錯誤[2]。學生根據已經掌握的知識經驗判斷出這段話中錯誤的單位表達,并與組內其他成員進行探討,在學生的探討過程中教師只需要在一旁傾聽與引導即可,即使學生的數學語言不夠規范,教師也不要立即指出,而是在學生討論完之后一起進行總結。因此,在低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讓學生描述錯誤的長度單位,并與其他同學進行熱烈的討論,能夠更加利于學生深刻的理解相關的數學語言知識。
(二)提供示范性的指導,提高學生表達的條理性
低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不僅思維水平較低,語言表達也嚴重缺少條理性,而數學語言是一種具有較強邏輯性的語言,導致低年級的學生根本無法準確的表達數學語言。因此,教師在低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為學生提供可以模仿與學習范本,教師可以利用具有條理性的句式表達一下數學內容[3]。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解“100以內的加減法”的內容時,就可以利用“首先……然后……最后……”的句式,以29+18-20為例,首先計算前兩數字的加法,然后得出結果以后在減去第三個數字,最后得出最終結果,促使學生通過教師的示范,不僅可以復述運算的思考過程,使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鍛煉,也可以掌握相關的運算法則,進而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結束語:
總而言之,傳統的低年級數學教學都比較重視向學生講解數學知識,讓學生對數學題目進行練習,并將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成績作為教學目標,根本不重視學生數學思維能力與數學運用能力的培養。因此,在低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為確保讓學生開口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在教學活動中融入一些學生熟悉的事物,再對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進行規范,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促使學生可以更好掌握與運用數學知識,進而奠定學生日后數學學習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顧麗英,提升低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策略分析[J]. 下一代, 2019, 000(001):P.1-1.
[2] 王麗萍, 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策略[J]. 2021(2018-15):63-63.
[3] 李長燦, 姚明旭. 低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 科普童話, 2020, 000(002):P.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