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琴琴
摘要:隨著教育制度的不斷推進,數學課程對學生數學思維的要求逐漸提高,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已經成為現階段數學教育的重要教學目標。由于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數學教學教學法開始滲透到數學教學課堂當中,并能夠有效的提高數學教師的教學質量,以便于數學教師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思維。基于此,本文圍繞借助數學教學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展開探討,以期數學教師能夠更好的開展數學教學活動,并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散。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思維發展;數學核心素養
引言:
數學教育對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有著一定程度的要求,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便需要學生能夠樹立數學思維,只有促進學生發散數學思維,才能夠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了解數學、學習數學,進而學會數學。而數學教學教學法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其不僅可以使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來直觀的感受數學,還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在數學教學中運用數學教學對學生學習數學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應用數學教學,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并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便是數學教師重要的教學目標。
一、培養學生數學思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方面
大部分數學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都會采用教師講寫做、學生聽抄看的教學模式推動數學教學課堂,在這種數學課堂當中,由于教師的教學模式缺乏新意,且教學手段單一,以至于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當中,無法有效的樹立數學思維,進而影響到學生學習數學的學習質量。
(二)學生方面
1.學生缺乏正確培養數學思維方式
部分學生在培養自身數學思維時,往往會產生錯誤的觀念,即數學學習成績優異,便等于具備良好的數學思維,因此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當中,會更加注重記憶數學定義、定理、公式,但當學生遇到需要已數學思維進行分析的問題時,往往會出現無法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的情況,且在理解數學知識時也有著一定的難度,而這便是學生缺乏正確培養數學思維方式的表現。
2.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較差
從本質方面來看,數學學習的過程等同于數學思維的活動過程,而數學語言作為學生樹立數學思維的重要載體,對學生學習數學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交流便是學生培養數學思維的重要途徑之一。
但根據實際情況來看,學生在課堂中與數學教師進行課堂互動時,由于并不具備數學語言能力,因此在課堂互動中無法有效的與數學教師進行交流。
二、數學教學在促進學生思維發展中的應用策略
(一)創設數學教學情境
現階段的數學教育要求數學教師必須為學生創造一個可供學生思考與交流的數學學習環境,并以引導學生通過數學教學的方式,進而觀察、推測、探討數學知識從建立假設、推理驗證、得出結論這一構建過程,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數學,樹立數學思維,進而掌握數學知識正確的運用方式,以此培養學生自身的數學素養。
數學教學情境作為數學課堂中重要的教學環節之一,對數學教師組織數學課堂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在現階段當中,多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中開始發揮其關鍵的教育功能,其能夠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清晰、直觀,以及將生動的將靜態的數學知識轉變為動態的數學知識,對學生梳理、歸納、整合自身所學的數學知識有著極大的幫助,且對推動教育發展有著十分顯著的效果。因此,數學教師可以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的方式為學生創造數學教學情境,進而以向學生展示數學知識推斷、構建過程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并使學生樹立數學思維。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有關《長方體》一課的教學活動時,可以準備多個不同形狀的幾何物體,如長方體的文具盒、正方體的魔方、球體的乒乓球、三棱錐的三棱鏡、圓錐的漏斗、圓柱體的易拉罐等,在將幾何物體裝在一個不透明的箱子后,小學數學教師便需要讓小學生在不能通過直接觀察,只能依靠感知能力的情況下,在箱子中找到長方體的幾何物體,小學生在運用自身的生活經驗與學習經驗后,能夠快速的分辨出長方體的幾何物體,且小學生在觸摸到其他幾何物體時,也能夠加深對其他幾何物體的印象,并引發思考。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只有學生對數學教學內容感興趣,才能夠自主的參與到數學教學課堂當中,因此數學教師必須有效的發揮數學教學在數學教學當中的作用,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學習數學困難的學生而言,其學習困難的根本原因便是數學科目所具備的抽象性與邏輯性,因此學生在感到學習數學困難后,變易于失去對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而游離在數學課堂之外。與此同時,數學的抽象性與邏輯性正是數學課程獨特的特征與優勢,其對推動多方面專業領域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其并不意味著數學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必須始終保持嚴肅的狀態講解數學知識。數學教師必須明確一點,即越是抽象的數學知識,越需要數學教師以更加深入淺出的方式為學生進行講解,只有學生能夠理解數學知識,才能夠可以學習、參與學習、愿意學習、主動學習、學會學習,而數學教學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并幫助學生培養數學思維。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規劃《軸對稱與平移》一課的教學大綱時,首先要求小學生對日常生活進行細致的觀察,并尋找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具有軸對稱與平移的特征,當小學數學教師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小學生便可將自身所見的物品以數學語言的形式進行描述,引導學生進行生活中的平行現象的思考,實現學生對于相關概念的理解能力的提升的同時,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數學教師若想更好的在數學教學中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便必須通過創設數學教學情境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創新學生的數學思維,多元化的設計數學模型,以此強化學生應用意識,進而更好的發揮數學教學對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作用,以此有效的完成數學教師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趙淵, 吳雪英. 用數學教學促進學生思維深度發展——以”拼圖探索一類多項式的因式分解”為例[J]. 中學數學教學參考, 2021(26):20-22.
[2]岳峻. 借助數學教學 誘思明理 促進思維發展[J]. 中學數學教學, 2021(1):4.
[3]羅綿景. 設計數學教學,發展理性思維——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 中學數學:小學版, 20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