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
摘要: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相關要求,現時語文教學不僅需要幫助學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識點,同時也要通過語文教學培養學生擁有良好的品德。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將德育教育有效的融入到教學中,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愛國主義精神,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幫助學生能夠適應現時教育改革的要求,擁有良好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德育教育
伴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小學語文教學也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主要要求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也要在教學中有效融入一些德育教育,使學生從小養成愛祖國、愛勞動、愛社會的良好精神。因此作為語文教師,需要在教學中使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將提高學生素質作為教學目標,積極提升學生的個人道德品質。
一、小學語文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德育教育不被重視,影響了德育教育效果
由于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一些教師還存在將提升學生學習成績為主要教學目標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及時的對學生展開德育教育。同時現時很多的德育教育通常都是在教師語文授課時間充足、或者是授課內容不重要的情況下開展,一些教師的教學工作重心還是以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為主,導致德育教育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深度不夠,體現不了德育的教育效果。
(二)德育教育脫離實際,降低了德育教育效率
德育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與實際生活有效聯系在一起,但是當前很多語文課堂中的德育教育與實際生活距離太遠,學生難以產生共鳴。如一些教師在進行教育的時候,通常只是將晦澀難懂的理論傳遞給學生,要求學生愛國、愛社會,卻不告訴學生該樣做才是真正愛國、愛社會,這就導致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不能結合在一起,影響了德育的教育效率。
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德育教育教學策略
(一)積極利用多媒體,滲透德育思想
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其中體現出的各種思想也非常多,同時教材中也有很多課文配有插圖。教師可以積極利用小學教材的這一特點,結合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逐漸的將德育相關思想滲透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例如在小學教材中,有很多關于愛國主義精神的文章,《升國旗》就是其中一篇,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積極利用這些文章,結合多媒體將愛國主義精神滲透給學生,使德育教育發揮出應有的效果。在開始教學前,首先利用一幅中國地圖作為課程導入內容,同時將升國旗的相關視頻或者是升國旗的步驟利用多媒體動畫展示出來。然后教師對學生進行提問“大家知道升國旗的時候我們需要怎么做嗎?”“升國旗的時候脫帽或者行禮都是對升旗儀式的尊重,大家以后也要這么做。”通過這種形式逐漸將愛國主義精神用小學生可以理解的方式傳遞給學生,使其逐漸擁有良好的愛國思想,提升德育教育效率。
(二)有效結合實際生活,培養良好品質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經常會總結出能夠表達文章內容的關鍵詞或者是句子,這些內容也是教師展開德育教育的切入點。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有效的掌握好教學特性,對每篇文章都要實施深入發掘,把握好文章的總體,對文章中的關鍵性語句或者是詞語進行領悟,將德育教育落實到實處。例如在學習文章《父愛之舟》時,其中有幾個場景可以明確的體現出一個父親對孩子深沉的愛,如深夜喂蠶、送考無錫、糊萬花筒等,這些場景就是文章中心思想“父愛”的有效體現。通過這些內容,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父母之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愛父母思想,將德育教育真正與生活實際結合在一起,提升教育效果。
(三)充分利用真實故事,啟發學生美德
小學語文的教材中,有著很多的故事形式文章,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故事中包含的深刻含義,對學生展開德育教育,使學生能夠擁有美好的品德、積極的思想。同時要在教學中將這些故事剖析開來,使學生能夠在學習完故事之后,擁有勇于承認錯誤、積極樂觀生活態度等良好的品質。例如,中華民族幾千年以來,孝敬自己的父母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傳統美德,但是當前很多子女在社會的影響下以及父母的溺愛中,不僅不懂得孝敬父母的真正意義,甚至還會對父母做出一些不禮貌的行為。小學階段的學生接受能力強,在這個階段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孝敬父母思想,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三個兒子》課文時,可以將這些思想滲透給學生,使學生能夠通過文章中三個兒子中只有一個兒子幫助母親提水的場景,對自身的日常行為進行反思,使其具有良好的孝敬、體貼父母品德,以此有效啟發學生從小養成孝敬父母的思想。
(四)通過閱讀和寫作,深化德育教育
培養小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和寫作能力,也是教師的日常語文教學任務之一,加上教材中有很多內容都可以參考進行寫作或者作為閱讀練習的材料,所以教師可以在具體的閱讀、寫作教學中,滲透德育精神,深化德育教育,以此有效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時帶領學生讀這些文章的時候,可以幫助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字之美的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思想,例如學習《白楊》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文章中精彩的部分進行反復朗讀,然后給學生講解除了有這些白楊樹,還有一些無私奉獻的人們在守護著邊疆,促使學生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從思想上引導學生規范自身行為。除此之外,寫作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力,教師在教學中需要使用各種方法,積極的在寫作教育中滲透德育思想,以此有效對學生進行熏陶和感染,保證學生能夠潛移默化的得到思想方面的教育。在寫作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也符合現實改革的要求,發展學生個性、培養良好品質,也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途徑。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抓住德育教育機會,積極的將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結合在一起,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使其形成正確的人生態度,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吳楠楠.立德樹人,成人成才 ——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華夏教師,2020(2):65-66.
[2]于志賢.新課改視野下如何加強小學語文德育教育[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