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彩萍
摘要:高效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高效閱讀不僅有助于學生正確理解課本內容、理清文章脈絡和作者寫作思路等,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因此,在雙減背景下,如何創建高效閱讀教學課堂就成了學校和教師關注的重點問題。本文就小學語文高效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展開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雙減背景;小學語文;高效閱讀;教學策略
引言:
隨著教育機制的不斷變革,國家更注重學生的素質培養。而“雙減”政策的出臺,不但能夠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還能將學生的學習重心轉移到課堂教學中。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育思想,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措施,站在素質教育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培育,不僅要讓學生能夠輕松地掌握語文知識,還要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一、情境教學,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起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才能促使學生能夠自主分析和思考問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的首要工作就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所以,教師應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不能直接命令學生進行閱讀,因為這樣不但無法帶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反而使學生對語文閱讀產生排斥的心理。
比如,在教授《威尼斯的小艇》時,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創建相應的教學情境。教師可以播放一段和課本內容相應的視頻片段,讓學生能夠直觀感受到威尼斯獨特的地理風貌和異國風情。在觀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插入課本內容,讓學生能夠跟隨動態視頻感受作者語言的精妙。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對“威尼斯小艇”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課本閱讀當中。還可以拓展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想象思維,同時,還能幫助學生掌握作者描寫事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二、思考式閱讀,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習慣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教學模式會使學生失去自主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進而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式閱讀,即在進行課本閱讀時,能夠對課本內容、寫作脈絡、情感表現等問題進行思考,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課本內容的閱讀興趣,還能促使學生掌握高效閱讀的技巧。
比如,在教授《狼牙山五壯士》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課本講述了什么故事?五壯士是如何完成自己的任務的?最后結果怎么樣?這篇文章體現了五壯士什么精神?哪些詞語體現了這些精神等。教師通過設計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并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準確找到問題答案。由于每個學生的想法不同,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結束后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同時,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質疑。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文章主旨,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真實情感,還可以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三、加強學生的課前預習任務
在新課改內容中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為了凸顯民主化的課程氛圍,可以布置課前預習任務。預習作業能夠幫助學生對課本內容產生初步的認知,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找到不易理解的內容,并通過教師課上的講解解決這一問題,進而促進高效閱讀課堂的順利開展。
比如,在教授《北京的春節》時,教師可以提前這樣的預習作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搜集和春節相關的視頻和趣事,并在課上和同學們進行分享。對于這樣的預習作業,學生會樂意參與并完成。教師讓學生將課本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到一起,不僅擴寬了學生的思維范疇,還大大降低了學生的課堂學習難度。
四、積累豐富的課外素材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習慣將課本內容作為教學的重點進行教授,這樣的教學方法局限了學生的語文思維。隨著新課改政策的實施,要求教師構建人本化、高效的素質課堂。所以,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不斷積累課外素材,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的同時,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能實現高質量的閱讀教學。
比如,在教授《七律·長征》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搜集這首詞的創造背景以及和長征有關的經典故事,并在課上進行知識分享。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課外知識,還可以使學生體會到長征途中的艱難險阻以及戰士們面對困難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
五、小組合作教學
小組合作是提升小學語文高效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之一。通過小組合作,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由于小學生的分析能力較差,不能全面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意義和情感。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學習,讓學生通過組員間的不同想法和建議來提升自身的語文閱讀能力。
比如,在教授《草船借箭》時,教師可以先設計一些問題,如草船借箭的起因、經過、結果;關于諸葛亮、周瑜、魯肅、曹操的人物特點等。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問題探討。并讓學生對討論結果進行記錄和總結。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指導。在討論結束后,讓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進行解答。最后,教師再結合學生的答案進行匯總,并帶領學生進行逐條分析,將學生討論中的閃光點和問題進行單一指出。
六、結合學生個體差異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想真正實現“少教多學”的效果,就要求教師能夠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學情。每一位學生都是自己獨特的想法和思考方式。因此,教師應尊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心理特征,創建有效的教學方法。比如,有的學生有很強的自尊心和好勝心,喜歡得到教師的表揚,教師就可以結合小學生的心理設計一些有趣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語文能力。
結束語:
總的來說,為了創建高效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師應從學生的閱讀興趣著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并能夠克服閱讀困難,掌握正確有效的閱讀方法,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深度理解,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薛紅霞.小學語文高效閱讀教學策略探討及關鍵要素探究[J].新課程,2022(01):90.
[2]胡歡歡.高效課堂背景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1(15):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