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紅
摘要:隨著新教材改革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越來越受到重視。語文學習強調逐漸積累的過程,小學階段是語文學習能力培養的關鍵期。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應該從長遠的角度來考慮,不僅要注重現階段的學習,還要重視語文綜合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新教材;語文素養;培育路徑
一、語文素養的內涵
在新課標中明確的指出:“在九年義務教育的語文課程中,要使全體學生獲得語文素養的基本能力。”語文素養是指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想情感、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品德修養、審美情趣、個性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等綜合評價。語文核心素養不是一種單一的能力,而是多種能力的有機結合,它不僅僅擁有基本核心素養的內涵,也融入了語文學科的特色。要求讓學生有足夠的學習熱情,受到一定的文化熏陶,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提升小學生個人的文化情趣和文化修養。
由此看出,語文的學習和運用伴隨著人一生的成長。這也是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育所要求的,目的是使培養出來的學生都有足夠的能力能夠順應時代的要求。國家對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愈發重視,很多教育政策也逐漸落實到細節。
二、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小學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時期,但許多小學語文教學仍存在以灌輸知識點為主的教學方式,老師采取“一言堂”的方式,忽視了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以及忽視了對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體現在聽、說、讀、寫等多個方面,而不同年級培養語文素養的方式、方法也不盡相同。
三、培育語文素養的路徑
(一)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語文素養
優秀的小學語文老師,擅長利用學生的興趣進行教學,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想培養語文素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第一步。作為一門語言課,聽、說、讀、寫是語文的四個基本功能,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要學會從這四個方面入手。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可以根據不同年級制定不同的策略。例如,給低年級學生播放一些有趣的音頻故事和視頻故事,并在故事中學會基本單詞和短語的寫法、讀法、意思。長此下去,學生會期待每天的語文故事,產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給高年級的學生多分享一些有趣的故事書,如世界名著。采取多媒體與書本結合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利用教室多媒體設備,播放電視劇《西游記》視頻片段,老師可以保留一點小心機,在電視劇情節的關鍵處停止播放,讓學生產生一探究竟的欲望,從而引導學生對世界名著《西游記》進行閱讀。而且,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書本中的角色進行扮演,通過演戲的方式,增加學生對書本內人物感情的理解。
(二)掌握學習方法,培養語文素養
對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來說,傳授高效的學習方法,比老師孜孜不倦地講課更為重要。當學生掌握了具體的學習方法,他可以在生活中的任何時間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這樣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也直接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1.識字方法的指導。當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時,老師不要直接告訴學生答案,引導學生主動查字典;或者利用形聲字的特點來引導學生“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從而認識新的字。2.指導學生預習課文。當學生遇到一篇沒學過的課文,無法理解該文章時,老師要引導學生先了解文章的結構,概括文章的主旨大意,猜測作者的意圖和想要表達的感情,最后再對課文細節進行詮釋和研究;3.指導學生積累作文素材。在遇到單元作文時,老師不應該直接手把手地教學,而應引導學生先形成寫作思路,利用平時積累的素材來把握作文的大致結構,確保作文不偏離主題,然后老師可以在具體細節方面給予指導。
(三)養成學習習慣,培養語文素養
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強調學習過程中的日常積累,尤其在基礎知識方面,強調習慣的養成。扎實的基礎知識包括字音、字形、筆順、詞義的等文字基本功方面的掌握。這些語文基礎知識的培養,將對語文學習產生持續的影響,學習習慣形成后將很難進行改變,比如寫字的習慣方面,寫字的筆順習慣,如果形成錯誤的筆順習慣,將很難進行糾正,因此在剛接觸知識的階段,就要形成良好的習慣。
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對于培養語文素養是至關重要的。語言素養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不是一天時間就能達到的,因此好習慣的養成非常關鍵。例如,每天跟著音頻一起誦讀一篇詩詞,鍛煉學生的聽力和語感;每天讀一篇陌生文章,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每天堅持寫一篇日記,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及觀察生活、積累生活素材的能力。
(四)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
閱讀能力是語文綜合素養的一種體現,閱讀能力包括了分析概括能力、表達能力、理解分析能力、思辨能力、文學素養等綜合能力的運用,對于語文素養的整體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閱讀是知識進行輸入的過程,是語文學習積累的方式,同時通過閱讀還可以為寫作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礎。閱讀習慣的培養依賴于老師的引導,家長的陪伴,活動的開展。
當然,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和老師更要注重孩子情感的喚醒,透過文字來了解作者的思想內涵。小學階段的閱讀過程中不要忽視朗讀的重要性,朗讀是書面語言的聲化,通過朗讀不僅能排除閱讀中受到外部環境的干擾,保持思想的集中,還有利于孩子領會語言的感情色彩,更好地來把握閱讀的層次、結構、中心思想。
四、結語
綜上所述,老師需要認識到培養學生素養的重要性,并且運用合理有效的辦法,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傳授語文學習方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是一個漸進發展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當腳踏實地,努力探索、積極創新、大膽實踐,積累更多有效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顯著發展的途徑及方式方法。這既是語文新課改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更是推動所教學生茁壯、和諧發展的客觀要求。
參考文獻:
[1]周莉.小學語文核心素養課堂的實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12):25.
[2]陳紅珍.把握教材編寫理念 培養學生語文素養[J].青海教育,2018(08):33.
[3]劉曉慧.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培育路徑探尋[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12):14-16.
[4]馬鐵平.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育的困境與改善路徑[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0(0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