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燕珍 鄧江華
摘要:在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指出“鄉村振興”戰略,肯定農村農業的重要發展地位,而教育作為一項基礎發展工程,推動農村教育事業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在要求。全國各地農村地區深入貫徹十九大報告精神,著力構建教育新體系,如何補齊落后地區義務教育發展短板,讓越來越多的農村兒童破除“均等化”、“不公平”教育困境,是夯實脫貧攻堅根基之所在。本文將針對鄉村振興戰略下廣州花都獅嶺鎮農村孩童的教育現狀、問題展開研究,力求解疑點、破難點、創新點,彌補農村教育的現狀不足,振興農村教育事業。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教育;教育幫扶;廣州花都獅嶺
1、引言
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定領導下,我國教育事業取得蓬勃發展,但農村教育始終是教育事業中最為薄弱的一個環節。近年來,全國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報告重要精神,立下中華民族關于建設教育強國的基礎工程目標,并為早日實現偉大復興而砥礪前行,各地積極響應“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號召,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習總書記也多次在重大場合上,肯定“扶貧先扶智”的重要性,強調注重教育脫貧,各地要著力解決教育資源均等化問題,破除貧困人口的子女輸在教育起跑線上這一難題,進一步斬斷貧困代際傳遞。因此,全國各地農村地區積極探索農村孩童教育幫扶的新模式,旨在實現脫貧基礎更加穩固、脫貧成效更可持續。
無論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還是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歷史節點下,如何讓農村教育煥發嶄新的面貌,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農村振興道路,是新農村建設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2、研究背景與意義
新時代發展下,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方法之一是加快人才建設,農村教育現狀的考量有利于建設新時代美麗農村,探索農村教育發展的新模式,進而優化農村教育發展。據研究發現,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十分突出——城鄉二元制結構尚未完全破除、城鄉發展存在較大差距、不少農村陷入日益凋敝的困局、農村地區勞動力的流失問題依然嚴峻,而農村的基礎教育問題、師資力量問題、孩童的心理健康問題等等方面也亟待改善、強化。
益燃團隊求真務實、因地制宜,通過對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獅嶺鎮農村教育的發展過程加以研究,以獅嶺鎮農村孩童的教育為調研實踐,研究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如師資力量不足、資源配置短缺、教育政策弱化、家庭教育缺乏等方面,益燃團隊通過實地走訪調研、網絡問卷調查以及國家文件研究等多種形式,為農村孩童農村教育的幫扶模式的創新建言獻策。
3、研究方法
3.1實地觀察法:益燃團隊通過對廣州市花都區獅嶺鎮周邊農村學校和農村家庭進行實地走訪與問卷調查,進一步農村學校和農村家庭的教育情況。
3.2訪談調查法:益燃團隊通過對廣州市花都區獅嶺鎮周邊農村學校和農村家庭進行走訪和訪談,搜集、整理了獅嶺鎮農村教育展現狀的佐證材料,深入了解當地群眾對農村教育發展情況的滿意度。
3.3文獻調查法:益燃團隊通過各種數據庫和網絡開放學術資源的檢索,包括相關的文獻資料、國家公開文件和地方政府報告,從《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建立建檔立卡貧困教育人口信息對比協調機制的實施方案>的通知》、《國務院扶貧辦關于印發<深度貧困地區教育脫貧攻堅實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以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的通知》等材料獲取關于鄉村振興和農村教育的數據,并對這些數據進行歸納、借鑒和總結,通過對政策的充分研究,從而獲得本文研究的理論依據。
4、廣州花都獅嶺的教育現狀
由于歷史、民俗、文化底蘊、經濟水平等原因,區各單位對教育的重視有所差異,造成了獅嶺鎮教育的相對滯后,落后于其他廣州市區;教育資源配置存在不公平現象,農村學校能獲得的教育資源少之又少,絕大多數農村中小學目前還達不到現有自身等級學校規定的實驗儀器和圖書配備的最低標準,且有些農村小學還殘存危房建筑。
在實地走訪和調查問卷中,益燃團隊研究發現,有些父母由于工作繁忙或者不懂學習方法,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要么放任不管,要么傳輸“讀書無用”、“享樂要趁早”等消極觀念。同時,獅嶺的大多數學生家長是農民或者務工,在教育觀念及教育方法上相對落后于文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城市人。盡管大部分的家長都希望孩子獲得高學歷,有深厚的知識,然而,對于孩子的學業,仍有三分之一的家長在平時不重視,不關注;還有三分之一的家長由于自身文化素質影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有心無力,往往因教育方法不當獲偏激而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有時候家長都不知道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以什么樣的方法實施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4.1農村教育存在薄弱、短板之處
農村落后地區義務教育存在“不均”、“短板”淺薄的現狀。近十幾年來,中國農村由于打工潮的影響,農民工外出務工的情況尤其突出。通過調查廣州花都區獅嶺鎮發現:有些村落45歲以下的勞動力幾乎都外出打工,居家的長輩缺乏一定的文化教育能力,因此很多學生由于受家庭教育的影響而導致父母教育、關懷不到位;同時,落后地區教育資源受分配不均的影響,以致不少孩童無法接受平等、公平的教育。
4.2農村兒童的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需要被關注
在廣州花都獅嶺鎮地區,有些父母因外出務工而把孩子托付給家中長輩進行撫養,孩子的成長經歷只有爺爺奶奶的陪伴。在發展的過程中因為缺乏一定的家庭教育與關愛,致使孩子從小缺乏安全感和共情能力,心理也較為脆弱,沒有父母的教育下,孩子就像一支漂浮不定浮萍缺乏了“根”,也就是所謂的“留守兒童”——原生家庭的影響將可能會伴隨孩子終身。他們不樂觀甚至悲觀,缺少了年少的活力與對未來的熱情,因為農村教育的尚未完全普及和局限落后,再加上父母的家庭教育的缺失,在素質與知識上存在很大的“痛點”與“缺口”。
4.3農村兒童的學習模式具有局限性
隨著新時代科技的日益發展,新時代的教育往往伴隨著“科技興國、科技強國”發展理念,但農村貧困地區并未實現完全普及科學教育理念,導致學習模式仍然處在“落后”且“局限”的現況。以廣州花都獅嶺鎮農村地區為例,當走進一些“留守兒童”的家中,益燃團隊發現他們的學習僅僅停留在最初的落后學習模式,且受到父母外出務工的影響,居家的長輩并不具備足夠的文化水平來教育孩子,導致循環鏈處在一個較為“尷尬”的局面——年老長輩輸出有限,年幼兒童輸入受限。
5、針對獅嶺鎮農村孩童教育的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5.1補短板——落實教育政策,讓每個學生有學上、上好學
加速振興“精準幫扶”路的建設,打通教育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第一,實施教育扶貧“一對一”精準幫扶,深入分析廣州花都獅嶺鎮農村兒童不同的受教育情況和家庭情況,制定相應的教育幫扶計劃,改良“一對一”的結對幫扶模式,進行“伙伴式教學”,陪伴農村兒童共同成長,給予他們全方位、多層面服務,為他們打造平等且質優的教育環境,讓每個孩子有學上、上好學。第二,實施“送教上門”,通過了解獅嶺鎮農村兒童的想法和學習狀況,走入孩子們的家,進行跟蹤輔導,實現送教上門,做到給予農村兒童立體教學,增加雙方的信任感,提高學習積極性。除此之外,還可設立“候鳥驛站”,開展暑期定期支教活動。
5.2強能力——全方面提升能力,合理調配師資力量
正視農村落后地區兒童心理、素質、知識的“痛點”與“漏洞”— —填補助力“健康發展”為年少夢插上翅膀。第一,不同門類學科(文化+藝術)全方位模式。一方面,大學生通過文化輔導,糾正學習過程的錯誤方法,傳授科學的學習方法;另一方面,通過一對一的模式了解獅嶺農村兒童的不同興趣愛好,組建興趣班,大學生可利用課余時間教孩子們繪畫、唱歌、朗誦、彈樂器等等,進行藝術類的娛樂活動,提高審美藝術能力。第二,推廣“互聯網+云端服務”,通過網絡錄播、直播、視頻連線形式進行線上教學;與獅嶺鎮農村兒童建立微信、QQ,利用互聯網,進行云端式服務。此外,還可結合自媒體,利用公眾號以及自媒體短視頻平臺等進行公益傳播,鼓勵更多志愿者助力農村教育。
5.3兜底線——立體化資助學生,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失學
以大學生的身份發起公益基金,尋找校企合作平臺,募集教育基金作為定向幫扶啟動資金,呼吁大學生將比賽獲得的獎金或是通過拉贊助獲得的資金自愿地捐贈給農村兒童作為他們的幫扶資金。兜住貧困線,從學習資金、獎勵資金到科技資金等多方面助力農村教育發展。針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低保人口、五保人口、殘疾人口和單親家庭的兒女,實在無力負擔教育費用的,可通過社會公益發起,為他們尋找定向的教育資助者,遵從自愿自主原則實施定點培養——反哺社會的培養計劃。
6、結語
通過對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廣州花都市獅嶺鎮農村兒童教育現代化建設問題及策略研究,圍繞鄉村振興戰略、教育資源配置、農村家庭教育等方面做詳細分析,有效促進城鄉教育優勢互補、共享資源、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推動城鄉教育發展一體化,破除均等化困境,進而實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及鄉村振興戰略下的教育人才的高質量、高水平、高素質培養。
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農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的意義是符合現實的和滿足未來的。無論經濟發展程度如何,教育一定要跟上發展腳步,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是守好控好這五線:輟保學防范線、義務教育保障線、教育質量控制線、農村振興支撐線、思政工作安全線,全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農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焦后海,韓露,柴然.鄉村振興戰略下的農村教育資源配置思考[J].教育導刊,2018(05):24-30.
[2]宮長瑞,劉夏怡.論加強黨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全面領導[J].北京教育(德育),2020(06):12-17.
[3]張靜靜.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中西部農村教育現代化研究[D].揚州大學,2020.
[4]袁蔡庭,張銳,田遠芳,彭霓.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教育現代化建設問題及策略研究[J].作家天地,2021(16):97-98.
[5]張偉賓. 貧困地區教育短板如何補齊?[N]. 東方城鄉報,2016-06-30(A02).
基金項目:2020-2021學年訓練項目,廣州工商學院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益燃計劃—鄉村振興戰略下廣州花都獅嶺鎮農村孩子教育幫扶新模式(項目編號:xj20211371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