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榮華
摘要:在當前這個信息化時代中,網絡被應用在生活的各個領域中,讓人們的生活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教育作為民生大計,也應該去適應當前這個時代的信息技術,將信息化背景與學科建立起聯系。小學語文作為一門應用性較強的人文學科,旨在增強小學生的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需要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基礎上,將知識與生活建立聯系。
關鍵詞:小學語文;信息化背景;教學策略;實踐
前言:
進入21世紀,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讓教學形式更加多樣化。在這種背景下,各種各樣的教學資源鋪天蓋地的涌現在網絡平臺上,使得互聯網成為了全新的教學平臺。小學語文教學在講解語文學科知識的基礎上,更注重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轉化,也就是說學生要在生活中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而這個轉化的過程就更需要作為班主任的教師開展教學指導工作,讓學生在信息化時代利用豐富的學習資源拓展語文與生活的聯系,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信息化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一)教學設施陳舊且不足
語文作為一門對人文素養和文化知識積累要求較高的學科,學習起來有較大的難度。所以在語文課堂上需要頻繁地運用教學設施,來輔助優化語文課堂。但是部分學校信息技術化設備運用時間較短,而且部分小學語文課堂存在很嚴重的設施短缺問題,關于信息技術的設備很少配備,教學設施也大多落后老舊,壞損未及時更新的情況亟待解決。
(二)教師教學觀念落后
在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大多數教師多在乎成績,重視語數外等科目的教學,忽視對信息技術的運用,導致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不佳,語文課堂死氣沉沉。同時,教師的教學觀念影響了教學方式,教師多采取講解練習的傳統教學方法,沒有意識到信息技術的教學功能,沒有利用信息技術讓知識實體化和可視化,這就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缺乏學習主動性和學習積極性。
(三)教師信息素養有待提升
教師要使用好信息技術和設備,就要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和計算機水平。但是由于目前信息技術設備使用率不高,技術型人才較為缺乏,所以小學語文教師信息技術知識相當有限,不能很好地利用信息化教學工具輔助教學,導致小學語文的信息化水平和教學質量較差。另外,還存在教師錯誤地使用信息技術教具的情況,導致難以發揮教具的真實教學功能。
二、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
(一)變革教學方式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往往忽略學生的學習感受,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盲目的開展“填鴨式”的教學形式。這樣只會讓學生學習積極性被消磨,學習效率大大較低,而且學生也不能利用所學知識改變生活,實現知識與社會生活之間的轉化。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利用互聯網和教學策略,促進教學方式的變革,從學生的教學感受上改變現狀,讓學生能夠發揮自主性,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促進教學方式的優化,提高教學效率。
(二)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
在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學教學課堂,教師的信息素養與互聯網使用效率直接掛鉤。要提高語文的教學效率,就要鼓勵小學語文教師積極適應信息化、智能化的新技術教學方式,積極主動并有效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推動信息技術新路徑支持教師發展和教學活動的開展,鼓勵教師更新觀念、重塑角色、提升素養、增強能力。積極參與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等教師培訓課程等。在不斷地學習中促進自我的信息技術能力和信息素養的提升,從而促進小學語文課堂的高效化和信息化,從而優化小學語文教學。
(三)利用好微課視頻
微課作為信息化背景下課堂的重要教學工具,主要是將大量繁瑣的學習資源濃縮成幾分鐘的簡短視頻,在視頻中充分明白了學習的關鍵點,讓學生在短時間對知識有較全面的理解。同時微課視頻還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學生的課余時間,讓碎片化的學習時間被合理利用,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學生隨時隨地都能學習。利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讓復雜的文章內容和文化思想更加深刻化、清晰化,更易于學生進行知識的理解和實踐。例如,教師可以將教學的知識內容利用微課信息有機結合并顯示在屏幕上,可以播放一些關于社會美德的宣傳片,使學生對語文人文性有深刻的了解,將學習的知識點利用大屏幕體現語文學科的德育色彩,加強學生的直觀感受。進而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得出認知結論。這不僅是學生拓展學習的過程,還是學生文化認知能力發展的過程。
(四)拓展學生學習途徑
如今信息技術高度發展,家家戶戶都擁有了互聯網。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的延展性,讓學生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隨時隨地都能學習語文知識。還可以通過各種網絡即時會話技術,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開展關于語文生活化內容的討論。例如,建立QQ群、微信群,引導班級上的學生都加入群中,讓學生在群里面暢所欲言,拓寬知識面。還可以利用學校的微課平臺,讓學生能隨時隨地進行微課的觀看,實現語文知識的有效預習、復習和拓展延伸。另外,教師甚至可以開通微博、抖音賬號,發布視頻讓學生能夠通過大數據進行隨時隨地的學習。小學語文教師應該主動探索互聯網的應用模式,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素養,豐富學生的學習途徑,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不斷發展自我。
(五)設計聯系生活的信息化教學情境
利用互聯網的資源,教師可以設置新奇有趣的生活化課前導入,讓學生能夠在興趣的引導下展開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適宜的網絡教學推進方式,利用巧妙的角度和新的切入點取得好的效果。例如,在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故宮博物院》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輔助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來幫助學生感受故宮博物院的氣勢恢宏,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播放用白板、互聯網,設置合理的故宮布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同時,在學習了職場內容的文章后,教師可以詢問學生關于故宮的理解和看法,引導學生感受古建筑和生活的美好。通過這樣的信息化的語文教學引導,學生既完成了知識的運用,又能強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六)優化評價機制
教學評價不僅能通過激勵機制促進學生對思維的探索創新意識,還可以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展開反思。教師要注意考察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方面面,發掘學生在學習中的創新點和閃光點,發布形成性評價而不是終結性評價。有些時候盡管學生已經在信息技術的教學輔助下展開了大段的探索,但是還是沒能有實質性的進步,教師要注意肯定學生的思維過程,而不是只在意結果。另外,在信息技術整合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采用信息化評估方法,不只是局限于師生評估,讓先進的信息系統展開智能評價。
三、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符合當前網絡時代的教學要求,能夠促進學生實現生活與課堂的有效結合。能夠拉進語文學習和學生生活的距離,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語文文化觀點,和正確的三觀,塑造應用型人才。班主任教師更要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轉變教學理念,促進學生思想層面的發展,讓學生通過網絡進行拓展延伸,明確生活與語文的聯系,從而踐行教學的形式。
參考文獻:
[1]徐倩.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與優化策略探究[J].? 2021.
[2]袁潔.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J]. 知識窗, 2021(8):1.
[3]屈娜. 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 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 2020(08):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