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楠
摘要:特殊教育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點部分,由于接受教育主體的差異,教育的方法和內容也有所差別。隨著新課改的改革和推行,特殊教育形式和內容的改進也在持續地進行中。生活化教育由于其學習的實踐性和直觀性在特殊教育領域被廣泛推廣和應用,在語文教育方面的教學效果亦是十分顯著。為此,本文就生活化教育在特殊教育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和評價進行了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生活化教育;特殊教育;語文教學;教學應用
引言:
特殊教育,即為滿足特殊學生學習、生活需求而進行的特別教育。與普通教育相比較而言,特殊教育在學習對象、教育方式和教學內容等方面都存在極大的不同。在特殊教育中,應用創新性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和水平。而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基礎。故而,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恰當應用更為人性化、生活化的教育方式,有助于特殊學生群體對課程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的參與感與積極性,讓他們在生活中學到知識,又能活學活用應用于生活,從而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一、生活化教育在特殊教育語文教學的現狀
目前,隨著課程標準的更新和改進,生活化教育已被廣泛地應用于特殊教育語文教學方面。語文任課老師在對特殊兒童進行教學時,主要的方法為采取生活中的現實例子來引導特殊兒童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將生活中的事物與語文知識融合進行講解。比如,在講解拼音的讀法和寫法時,播放相關的故事來引導孩子學習,讓孩子進行生活化的場景想象,并收集一些動物音調卡片和水果拼音卡片進行展示,讓學生聯系起來拼讀。現階段,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在特殊人群的語言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和成績,提高了特殊兒童學習的信心和能力,是當前主要的教育方式之一。
二、生活化教育對于特殊教育語言教學的具體應用
特殊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彌補特殊學生群體的不足。通過將語文教學生活化的教育方式,不僅能夠增強課堂教學效果,也能對特殊學生學習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故而,如何讓語文教學更貼近生活實際,是現階段特殊教育需要不斷探索的方向。
(一)學習與生活的融合
語文任課老師密切關注學生生活的內容與情況,把學生的生活知識和教學知識巧妙地融合,以此來訓練學生們的語文能力和水平。任課老師在進行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應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來展開,在學習中生活,在生活中學習,降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難度,增強其自信心。
因為特殊兒童身心的缺陷,致使其生活的范圍比較窄,圈子較為單調,思想較為單純,與社會的聯系相對較少,對社會的認知程度比較淺,所以一定程度上缺乏對社會生活的真實認識。語文任課老師應該先對學生社會生活的實際認知情況進行充分了解,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多媒體技術進行靈活的知識展示和教學,把教學課本上死板的文字和內容生動靈活地展現出來,使學生能切身理解和感受相關的知識,降低學生理解知識的難度。
(二)培養學生的興趣
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學習起來相對來說比較枯燥,語言和情感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通過長期的學習積淀來形成。智力正常的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都不是很高,身心障礙的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則更低,若提高障礙兒童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能讓其從被動的接受轉變為主動的學習。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老師可以拿一些生動有趣的玩具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比如拿恐龍和小豬玩偶進行角色扮演,并把教材故事賦予玩偶,進行生動的故事場景表演,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觀看表演時學習情感和語言知識。
(三)表達生活化,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實際教學中,和諧的師生關系和愉悅的課堂氛圍,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重要因素。相較普通學生而言,特殊學生更容易對教師產生心理依賴和信任,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更有親和力。在學習上,盡量用簡單易懂的表達方式傳授知識,加強雙相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需求;在生活上,多關心和幫助學生,從心理上拉近與學生的距離。
(四)從生活中取材,豐富教學內容
在特殊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針對特殊學生群體的特點,有目的性的在生活中選取素材,融入實際教學之中,豐富教學內容,以便更好地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習積極性。例如,在講授書信寫作課程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圍繞節日給親朋好友發信息祝福、給筆友寫信講述自己難忘的經歷等主題進行,讓其在貼近生活的氛圍中,鍛煉和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理解溝通能力和寫作能力。
(五)合理處理生活情感和樹立正確思想道德觀念
通過生活化的語文教學,讓孩子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能正確處理親情和有情,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如當孩子與朋友在進行交往時,會懂得為朋友著想,在朋友有困難時給予合理的幫助,好東西和朋友分享,合理處理生活情感;在日常生活中,當孩子看到街道上有人亂丟垃圾時,會想起老師曾在課上講到不能隨地亂扔垃圾,孩子就會撿起垃圾放進垃圾桶,讓孩子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
(六)借助多媒體,教學方式生活化
在當今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技術已得到廣泛應用。所以,語文教師完全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視頻、圖片、音樂等進行輔助教學。例如,在講授《烏鴉喝水》這篇文章時,教師就可以上網搜索相關的動畫在課堂上播放,讓學生更直觀的理解文字內容和文章所要講述的道理。而且,這種形式更有趣味性,學生更樂于參與。
結論:
總而言之,應用語文教學生活化的方式,是當下開展特殊教育的重要策略,也是提升特殊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課堂有效度的重要舉措。因此,特殊教育語文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重視生活化教學方式。針對特殊學生群體的特殊性和實際需求,在生活中找素材、找思路,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學習技能,實現學于生活、用于生活,促進其更長遠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潘雅萍.淺談智障學生的生活化語文課堂[J].學周刊:A,2011(2).
[2]翁利群.淺談有效的培智生活化語文教學實踐[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7(12).
[3]索偉.淺談生活化教學在特殊教育中的重要性[J].2016(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