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萍
摘要: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教學知識的傳遞、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反饋等都需要借助語言。教師的語言表達方式和質量對學生知識的接收及情感起直接作用。為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更好的吸收以及師生情感的交流,教師語言的應用需更具有藝術性。
關鍵詞:低年級;課堂教學;教學語言
引言:
數學是一門科學語言和特殊符號的表現形式,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的教學內容較為抽象、枯燥。低年級學生年齡層次較低,各方面發展還未完善,自我調控能力弱。注意力穩定性和持久差,容易受外界影響而轉移,因此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有限。加上低年級學生的思維過程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處于語言發展的過渡時期,掌握的詞匯量比較少,對于過于深奧或者在生活中不常用到的語言較難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想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的效率,相對的考驗教師的語言藝術。
在課堂教學、學生學習過程中,語言是重要的媒介,“教學語言是教師為了實現教育目的,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活動、傳授學生知識、管理教學活動秩序和學生相互交流情感的語言”,“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語言的應用不僅會影響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學的成果,還會影響學生能力的發展。低年級學生的年齡階段特點還處于從具體到抽象過程的發展,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詞匯積累量及生活與社會經驗不夠豐富,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語言的藝術性顯得尤為重要。關于教師教學語言藝術提出以下幾點:
一、運用生動富有童趣的語言
1.兒童化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要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數學知識的主人,就必須構建起他們感興趣的課堂教學環境,以感興趣的課堂教學環境跟數學教學內容建立起一座可實現他們進行聯想的橋梁,從而引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由于低年級學生剛從幼兒園升入小學,規律性學習的時間短,且由于自身特點注意力持久性差,容易被外界因素影響,加上數學學科本身內容較為抽象。因此要求教師的語言要具有趣味性,盡量的繪聲繪色的方式講解課堂教學內容。例如在講解新知識時可以借助情境。以一年級上冊《比大小》為例:在學習新知識時,以情景導入:今天天氣很好,三只小猴去戶外游玩,帶了好多水果,有梨、桃子、香蕉,如果每樣水果都分給每只小猴,夠不夠分?通過探究每只小猴夠不夠分來吸引學生的興趣。
2.借助肢體語言
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特點,思維還處于具體到抽象轉化階段,為了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掌握課堂教學知識,教師的教學語言還可以借助肢體語言。肢體語言主要分為兩種,首先是教師的表情,微笑的表情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微笑和點頭表示對學生的肯定,皺眉表示對學生的行為或答案否定,鼓勵學生進一步思考。其次是動作:在低年級課堂教學過程中借助手勢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如一年級上冊“大括號”較為抽象。教師可以借用左手和右手合起來變成一個大括號的手勢引導學生理解“大括號”就是合起來一共有多少的意思。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借助手勢可以增強語言力度,讓課堂顯得不呆板,給課堂增添活力。
二、運用激勵性言語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新課程標準指出,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性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指導。教師要多運用激勵性語言鼓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參與性,讓學生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面對低年級學生群體時更需要注意多層次、多角度,多樣化的評價學生。教師要擅于表揚學生,尤其是對學習有困難或沒有興趣的學生。只要發現學生的進步就要及時的表揚。如上課提問一些簡單的問題,讓有學習困難或者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回答。如果回答對了,可以鼓勵他:回答正確,有很大的進步。還有的學生平時不敢舉手,舉手時及時的請他回答,就算回答錯誤也一樣可以運用激勵性的語言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如:雖然沒有回答正確,但是他勇敢的舉起了小手,希望下次還能看到他高舉的小手。
三、運用多樣化具有層次性的的提問引發學生的思考
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一個特殊的認知過程。在數學課堂上想要充分的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積極的思考,要注意教師提問語言的多樣化。例如在學習新課一年級《認識加法》觀看主題圖時,可以說:“從圖片中你觀察到了什么?用你的小眼睛認真觀察”“你能大聲的告訴大家你觀察到的嗎?”“為什么是用加法呢?”“你是怎么計算的呢?”“你有什么好的計算方法可以告訴大家?”“你能勇敢的告訴大家你對這道題的解法有什么不同的一意見嗎?”多樣化、多層次的提問,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達到更佳教學效果。
結束語:
總而言之,語言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生動、形象具有激勵性和層次性的教學語言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發展,無形中提高學生課堂的積極性。因此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教學語言要講究藝術,善于運用語言的技巧,通過教學語言藝術達到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小學新課程標準[S].北京市: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羅霜.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的趣味性策略探討[J].才智創新教育,2018(1):176
[3]池瑩慧.小學數學教師口頭語言與肢體語言結合使用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