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彥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現狀;策略
我國越來越重視小學生的課余時間。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積極響應政策,為小學生布置更有針對性、更加高效的作業練習。一方面,幫助小學生從過量的課業任務中解脫出來,將更多的時間用在培養興趣愛好上。另一方面,通過優化作業內容,讓學生對語文知識有全新的認識,進而培養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總之,現階段的語文教學活動,需要注重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結合實踐體驗語文知識。因此,在作業設計方面,也同樣需要進行調整,以便更好地提升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效果。
一、設計個性化任務,增強語文作業的趣味性
小學生對知識有著很強的探索欲望,但是如果教學氛圍比較單一,會在一定程度抑制他們的探究動力。同樣,在布置語文學科的作業時,遵循多元化的原則,結合小學生的個人興趣愛好布置作業任務。通過多元化設計,展現學生在個性上的獨特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小學生的內在潛能。
以《美麗的小興安嶺》為例,筆者在引導學生學習這篇內容時,借助了多媒體設備,讓小學生充分了解小興安嶺不同季節的風景。學習完這篇內容之后,筆者需要為學生布置一些作業,需要他們掌握課文中的生詞。在之前的作業設計中,筆者不會給學生提供記憶的方式,只是簡單的要求他們掌握,而學生也很難通過高效的方式去記憶,導致部分學生難以快速地掌握這些生字。但是,通過優化作業設計,筆者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將生詞融入其中,比如有的學生喜歡畫畫,筆者鼓勵他們再結合生詞在文章中出現的具體內容,將這幾個生詞所在的場景組合成為一幅畫。此外,對畫畫不感興趣的學生可以使用其他的方式,比如講講生字出現在課文中的那一場景中。借此充分體現作業的層次性,讓學生在興趣愛好中體驗識字的樂趣,幫助他們更好地夯實語文基礎知識。
二、更新作業設計理念,豐富預習方式
預習環節同樣是小學語文作業中的一部分內容。高效地預習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課堂教學內容。同時,高效地預習,有利于教師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使課堂教學活動更加順利、更有效果。
比如,在學習文言文《鐵杵成針》時,為了更好地開展課上教學活動,教師比較注重學生的預習效果。在傳統模式下,大部分教師會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比如熟讀課文,比如了解這篇文章講述的大概內容以及掌握其中的注釋等。這樣的作業設計比較單一,難以激發小學生的預習興趣,導致預習效果欠佳。對此,在優化作業形式的背景下,教師可以將預習任務進行開放性處理。這一則內容在我國家喻戶曉,大部分家長都有所耳聞。對此,教師可以布置家庭作業,發揮家長在育人工作上的輔助作用,給小學生講解其中的深意。通過這樣的家校聯合互動,能夠幫助小學生提前了解文章意思,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將更多的時間用于培養小學生道德品質上,讓小學生認識到持之以恒的重要意義。在這樣的設計下,課余作業不再是單純的學習任務,更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三、結合生活實際,借助作業體驗生活
通常情況下,小學生語文教師會結合小學生自律性較差的問題,給他們布置較多的作業任務,以此幫助他們養成學習習慣。但是,隨著教學活動的開展,這樣的作業形式表現出一定的負面影響作用,導致部分小學生抵觸學習活動。對此,教師需要及時轉變作業理念,探索更加有效地方式,讓作業成為學生探索學科知識的重要方式。對此,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將生活化的元素融入作業中,增強作業任務的體驗性,打破傳統模式存在的局限性。
比如,在學習《海上日出》這篇文章時,為了強化學生對這一內容的印象,也為了幫助他們結合文章更好的體驗生活,筆者布置了觀察一場日出的作業任務,并在課堂上簡單說一說自己看到的日出景象。通過這樣的設計能夠讓小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體驗課文中描繪的生活場景,以此培養他們對生活的熱愛,感悟語文學科的魅力。
總之,作業應該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最佳伴侶。對此,教師需要注重作業形式和內容的多樣性和趣味性,避免讓作業任務成為小學生的負擔。
參考文獻:
[1]黃文良.淺談小學語文作業的優化設計探究[J].新課程:小學,2017(10):1.
[2]王春霞.試論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優化問題[J].報刊薈萃:下,201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