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蘇月
摘要:隨著我國基礎教育的不斷完善,減負政策的提出,也給基礎學段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尤其是小學數學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合理安排作業,內容,設計更高質量的數學課后作業成為了很多同行都在探究的問題。本文將圍繞減負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展開,探究希望可以用更加科學的作業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關鍵詞:減負背景;小學數學;作業設計
前言:
減負背景下,小學生的數學作業,被嚴格控制在一定時間范圍之內,根據教育部及國家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作業,中高年級階段可以布置少量作業,但語文、數學等主要科目的總作業量必須在合理范圍之內。這給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教師的教學節奏也會受到影響,如何在不影響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減輕學生的負擔,就成為了數學教師需要探索的問題。
一、轉變作業設計的傳統觀念
對于擁有多年教學經驗的小學數學教師而言,數學作業是他們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課堂上,學生沒有完全吸收的知識,教師可以寄希望于課后作業。學生即便上課不認真聽講,通過完成大量的課后作業,也能夠達到理想中的教學效果,只不過花費的時間會更長,耗費的精力也會更多。但現如今,減負背景下,這樣的教育理念不再適用于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須盡快轉變個人的教學觀念,將課堂上的教學質量提升上去,減輕學生課后作業的學習負擔。
例如:教學“三位數除以兩位數”這部分知識的時候,對于小學生來講,計算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題目本身就具有很高的難度,很多學生必須要經過非常謹慎的思考才能計算出算術題的答案。放在過去,教師可能會把講解知識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題目練習就放到課后,但現如今,教師必須將講解知識和題目練習融入到一起,在課堂上完成一系列的講解。課后的作業或學習任務只能發揮錦上添花的作用。課堂上,教師先講解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基本方法教學,一些簡單的計算技巧,然后帶領學生一邊學習技巧,一邊練習計算,爭取讓全班學生在課堂上就掌握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課后作業可以布置一些基礎性的題目,讓學生自主練習,鞏固課上所學內容,比如課堂上教師講解了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簡便思考的計算方法,教師可以根據課上講解的內容給學生準備10道有針對性的計算題,讓學生列豎式計算。這樣的作業量對于普通程度的學生來講,可以在30分鐘以內完成,既不會給學生造成太大的作業負擔,又能夠補充課上教學的不足,提高數學教學的整體質量。
二、重視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
小學階段學生的個人素質以及學習能力正處在飛速發展的階段,很多孩子的智力發育比較緩慢,可能學習某些邏輯性較強的數學知識時,學生的個人能力還沒有發展到那種程度。也有一部分學生智力發展的速度比較快,邏輯思維能力天生就強,所以聽教師講解知識的時候,這部分學生的吸收速度總是很快。教學某些頗具難度的數學知識時,教師應當注意設計階梯性的作業,盡可能照顧到不同學生的能力差異。
例如:講解“多邊形的面積”這部分知識的時候,課后練習題里經常會出現一些復雜的多邊形,需要學生發揮創意性思維,才能夠快速解決。對于絕大多數小學生而言,學習這部分知識是具備一定難度的,要想憑借自身的思維能力解答出課后題的答案,更是難上加難,所以設計課后作業的時候,教師可以將作業劃分為兩個等級。第一個等級是常規題型,這類題目和教材上的教學邏輯,以及學生在課堂上做過的題目比較相似,只需要借助常規的邏輯,就能夠快速解答,不會給學生造成太大的負擔,又能夠起到鞏固課堂所學知識的復習效果。第二個等級是進階題型,這部分題目和課堂上教師講解的題目略有不同,需要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思考不一樣的解決方法,可能一道題目會存在多種解題思路,對于那些邏輯思維能力較好的學生來說。選擇第二等級的作業會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創意性思維,長期堅持還可以起到提高綜合分析水平的效果。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自主選擇做哪部分作業,對于個別思維能力特別活躍的學生,教師可以私下給他們一些偏向性的意見,鼓勵學生選擇第二等級的作業,培養個人的能力。
三、豐富課后作業的內容形式
一般來講,小學階段,數學學科的課后作業就是讓學生自主做題,通過適量的做題,鞏固課上的所學知識,不過,在減負背景之下,教師要進一步優化數學教學的整體效果,不能光考慮做題方面的能力,還要綜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和數學思維。所以適當設計一些實踐性的作業,豐富課后作業的內容形式,也是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完善數學教學的有效方法。
例如:教學“可能性”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備課時間設計一款小游戲,作為學生的課后作業,可能性的有關知識具有很強的游戲色彩,如果只是用做題的方式去深化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程度,可能會浪費掉這部分知識本身的趣味性。所以,將知識和游戲結合起來,并且把游戲變成學生的課后作業,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優化課后作業的有效形式。比如教師可以準備一些骰子,每個學生在教師手中領取兩枚骰子,回家以后自己擲骰子,記錄每次擲骰子的結果,學生可以自己設計一些游戲規則,比如骰子是一、四或六的話,就是取得勝利,反之就是輸掉了游戲。這種實踐性的作業有利于培養學生做作業的興趣,在完成作業的時候,學生并不會感覺到壓力,反而會覺得這種作業形式特別新穎有趣,一邊玩游戲,一邊鞏固自己對可能性的認知。置骰子的過程中,學生也會不斷思考自己取得勝利的概率是多少,一遍遍的檢驗和變換規則,可以讓學生從生活實踐的角度對可能性產生新的理解,提高數學教學的整體質量。
總結:
現階段的素質教育更加強調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不再一味的強調成績的重要性,而是將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綜合能力等作為教育教學重點。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正處于認知、行為、心理成長和成熟的黃金階段,更好的發揮素質教育對學生所起的作用,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習效率,并形成終身的習慣。
參考文獻:
[1]胡媛.減負增效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策略[J].數學大世界(中旬),2020(04):75.
[2]楊淑清.淺析減負增效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策略[J].讀寫算,2019(28):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