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玲
摘 要:隨著新時代教育改革的穩步推進,學校德育教學工作日益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問題,各種新媒體的興起和普及、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孩子的成長環境……多種因素給新時代學校德育教學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筆者根據新時代學校德育教學實際情況,并結合相關教育文獻,總結出以下幾點關于解決德育教學熱點、難點及其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德育滲透、教學難點、人才培養、方法策略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已經成為了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工具,但網絡信息真假難辨,學生又處在成長的關鍵時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他們很容易因為不健康、不真實的網絡信息而受到傷害,從而產生扭曲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不利于孩子的全面發展與成長 。同時,部分學校的新時代德育教學工作存在假、大、空的現象,德育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嚴重脫鉤,甚至出現“口號響亮,行動無力”的現象,一部分學生感覺老師的德育教學枯燥乏味、缺乏新意。同時,部分學校的德育教學工作開展的過于生硬、死板,理論知識和學生的實際行動教育一直處在割裂狀態,這樣的德育教學效果效率低下,不能積極主動地吸引學生,主動規范自己的行為,還有可能引起學生的反感。
一、教學缺乏創新是新時代德育教學工作的“攔路虎”
傳統的“填鴨式”德育教學工作往往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分學校缺乏系統、全面的德育教育體系,這也導致他們對德育教學的認識只停留在“識字懂義”的層面,并未升級到“落實行動”的層面。同時,大多數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老師滲透的德育知識,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不能對老師的德育教學工作產生認同感,更不能將德育口號、規則真正落實到現實生活中,德育教學工作不能真正發揮作用,形成了“德教無用”的尷尬局面。另外,一部分老師只是利用PPT、圖片、視頻機械的講述做人做事的道理,學生只是在被動地聽講,課堂參與度很低,課堂上很少學生舉手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樣的授課模式不僅難以保證學生的聽課質量,還會增加學生的厭倦感。部分學校為了追求高升學率直接簡化或直接省略了德育教學內容,課堂上滿滿的理論知識干貨、考試重點內容,這樣便形成了教育的真空,很有可能會培養出“有才無德”的學生,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因此,廣大學校必須創新德育教學模式,利用情景式角色扮演、課堂學習小組、趣味德育游戲等多種形式培養更多具有責任心、感恩心的優秀學生。
二、網絡的快速發展給德育教學工作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如今早已經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許多學生早已經適應了利用電腦、手機進行學習的模式,日益先進的各類電子設備對于學校德育教學工作而言是把雙刃劍,許多學生很有可能被網絡上的黃、賭、毒、暴力血腥視頻、圖片所洗腦,這些不良網絡信息會逐漸滲透、污染學生原本健康的心靈,誘導學生對社會、國家、民族產生錯誤的偏見,甚至有部分學生因為黃、賭、毒走上違法犯罪的不歸路,導致許多祖國的花朵就此夭折。同時,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網絡上的一些謠言甚至有可能會扭曲老師所倡導的德育價值觀。在部分校園里,有的學生甚至在德育課堂上看手機、看小說、考試利用電子設備作弊……各種各樣違反校規校紀的行為時有發生,由于部分學生沒有正確利用電子設備,進而每天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沉迷于網絡游戲,網絡小說,他們更沒有興趣去聆聽老師的德育教學內容。日益以普及的電子設備給學校的德育教學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廣大老師只有引導學生健康文明使用網絡設備,我們才能讓信息技術服務于學校的德育教學工作,進而提升學校德育教學質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善良和溫暖。
總之,新時代學校德育教學工作風險與機遇并存,德育教學工作的難點和熱點問題亦是提升德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因此,只有廣大教育工作者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學校的德育教學工作才能真正落地生花,遍地結果!
參考文獻:
[1]傅秀玉.新媒體環境下初中德育教學的難點與對策研究[J].內江科技,2021,42(05):153-154.
[2]陳葦宜.關于如何突破新形勢下中職德育必修課教學難點的思考[J].現代職業教育,2017(05):63.
[3]葉寧.利用信息技術 ?激活德育課堂 ?促師生互動—中職學校德育課堂課程改革初探[J].中國職工教育,2014(1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