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衍亮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引言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作為新課改工作的重要理念,不僅對小學數學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生活背景挖掘兩者之間的聯系,突出生活化教學的規律與本質。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們必須從多角度、多方面地融合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圍繞著學生數學素養和思維能力養成為核心,進一步探討和實踐應用生活化教學方法,才能充分發揮出生活化教學的價值與意義,最終達到讓學生喜歡學習數學,實踐數學的目標。
一、創設生活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創造生活情境,主要是為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學習才能,而針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方式,就必須從具體的教學情景中引導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以增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了解和印象。因此,結合學生學習特點和所要教學的內容,設計生活化的情境進行教學引導,以幫助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比例》時,對這一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設計,應當結合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比例現象,啟發學生理解這一節課的數學知識與概念。所以通過生活中存在的比例現象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比如,結合生活中地圖存在的比例現象,以及身體比例的現象呈現,都是通過結合學生實際的生活體驗,強化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生在了解生活中有趣的比例現象后,充分認識到數學知識學習的重要性。再比如,教師讓學生結合校園中的實際布局,通過比例縮放的形式繪制校園結構圖,主要是通過比例知識的學習與掌握,促使學生實踐應用數學知識感受解決問題的滿足感。
二、結合生活實際,強化思維意識
教師作為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教學的主要引導者和組織者,必須通過深入挖掘課堂教學內容,發現日常生活中的教學素材,才能夠創設出具有課堂生活化教育特點的數學教育課堂,以此讓學生在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既能積累一定的學習經驗和生活體驗,也能通過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呈現與應用,全面認識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從而體現出數學知識學習的價值。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位置與方向》時,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生活化,需要教師結合學生認知規律與生活經驗,對這一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整合,才能將生活與數學知識的學習探索結合在一起。比如,在鼓勵學生大膽猜想與勇于質疑的能力,教師圍繞學生思維意識強化進行訓練,應當側重于提出相對應生活化的問題,促使學生結合數學知識進行深入的思考與分析。如尋找自己的座位在教室的幾排幾列?自己所在的教室屬于學校中的什么位置?通過引入生活實際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解決,學生依據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進行分析時,在原有的實際體驗基礎上對知識進行建構,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意識的強化,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與應用的認可。
三、開展實踐活動,側重學以致用
數學離不開日常生活的重要反映,就是用數學知識處理日常生活問題,以反映數學和日常生活間的聯系。由于數學知識既源于日常生活,又服務于學校生活注重學生的學以致用,才能將數學知識實踐運用到實際的訓練中,確保學生數學知識得到鞏固,運用數學知識和經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得以提高,最后實現培養小學生全面掌握數學知識,實踐運用解決現實問題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面積》時,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擴大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在進行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進行的實際教學應當圍繞鞏固學生數學知識,提升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為核心,確保啟發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比如,讓學生在課后對所感興趣的物體表面積進行測量,以及整合所測量的相關數據,才能通過讓學生實踐探究數學知識,充分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的問題。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引導學生鞏固課堂中所學到的重要知識點,也能獲得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為學生今后學習數學知識和實踐應用解決問題奠定基礎。
結束語
總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方法應用,應當側重發掘生活中的數學知識,以及啟發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樣既能提高學生數學實踐能力與思維能力,也能通過生活化課堂教學方式的創新。教師需要積極革新教學理念,充分圍繞生活化的引導為核心,從而達到教學數學教學質量和效率提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朱永昌.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初探[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1):259.
[2]張天玲. 找尋生活中的數學,探尋數學中的生活——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探析[J]. 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8,(03):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