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育才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全面落實素質教育,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已成為當前教育的最大熱點。體育學科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受到各方的重視。農村學校由于體育訓練的投入有限,受訓練場地、體育器材的采購等方面的影響,不能像大城市那樣可以結合學生的普遍需要開設形式多樣的訓練課程。因此,跳繩作為一種簡單且有效的訓練項目成了農村學校普遍開設的課程。特別是梅州地區,跳繩已經納入中考體育的一個重要項目。可見,跳繩在農村學校中具有重要作用。那么,農村學校的中學生應該如何通過有效訓練來提升成績呢?本文結合課題研究就這一議題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農村中學;跳繩;訓練方法;優化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在課程性質中就明確指出: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內容的學科。這就非常明確地指出了,體育教學不僅僅是體育課那么簡單,而是體育與健康的綜合。跳繩作為體育課程中的一項常規項目,不僅能鍛煉到臀部、腹部、腿部,還能鍛煉到全身的肌肉,可以說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特別是當前跳繩已經納入中考必考科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農村地區,學生雖有經常接觸跳繩,但缺乏有效的訓練。因此,初中體育教師應該如何根據中考的要求,創新教學模式,優化訓練方法,全面提升跳繩的有效性,從而在中考體育中取得更高的分數呢?通過課題研究,課題組認為農村中學跳繩的方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優化。
一、以生為本,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教師在進行體育課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模式,激發學生對體育與健康學科的興趣。這就突出了學生主體性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跳繩看似是一根繩子的運動,但其實是一項系統工程。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從初一開始就要重視每一節課,合理規劃跳繩的訓練,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重學生跳繩興趣的培養,讓學生把跳繩當作籃球、足球一樣的訓練項目,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讓學生參與到跳繩這項運動項目上來。
例如,在練習“跳繩”的時候,如果我們只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給學生發一根繩子,然后按部就班地讓學生進行訓練的話,學生的自主性自然不強,他們會覺得這樣的訓練又苦又累,不能夠充分激發學習的興趣和訓練的潛能。我們不妨按照《課程標準》,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模式,通過創新教學方法,采用多種訓練方法,如,“小組比賽”“快者為王”“接力賽”等訓練方法。當然,還可以采取請優秀的學生來當“小老師”的形式,指導其他學生進行跳繩。這樣一來就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教學生這樣的一種方法可以減少學生之間交流的隔閡,讓學生進步更快。通過創設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模式,可以讓學生的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從而更好地進行訓練,提升訓練的效率。
二、激勵教育,提高學生的參與信心
《課程標準》在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的闡述中明確指出:“義務教育的體育課程要注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在體育運動中培養他們堅強的意志、合作精神。”明確指出了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的重要性。當前農村中學的不少體育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在升考中取得滿意的成績,在進行跳繩訓練的時候,只注重訓練強度,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這種做法讓學生覺得跳繩是“苦、累”的項目。往往訓練很久也沒有進步的時候,學生的自信心會嚴重受挫。因此,在進行跳繩訓練的時候,體育教師要注重激勵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傳統的跳繩訓練中,教師往往只強調學生多練、多跳,但是在訓練的指導上往往忽略了一部分素質比較差的學生的感受,他們可能會擔心因為自己跳得不好而受到其他同學的譏笑,導致他們不敢參與到練習中來。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善于從學情出發,把學生分為幾個有“梯度”的小組,對比較弱的小組要進行激勵,鼓勵他們:每個掌握訓練的方法和技巧的所需要的時間都不一樣,大家要敢于正視自己不足,然后找出產生不足的原因才能夠后來居上,變成真正的強者……通過這些語言激勵,讓學生放下心理包袱;然后在指導過程中要特別關注掌握方法要領比較差的學生,然后耐心地進行指導,鼓勵他們,“只要老師在,一定可以后來居上”。這樣一來,學生參與課堂訓練的信心就會大增。同時,對于學生取得進步,哪怕是一點點進步,教師都要進行及時的表揚。慢慢地,學生就會掌握訓練的技術,提高訓練的效率。
三、體驗教學,促使學生掌握方法要領
《課程標準》在課程總目標中就明確指出:“體育教師要善于在體驗中引導學生掌握訓練的技能和方法。”因此,在跳繩訓練中,教師要特別注重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體驗體育帶來樂趣的同時,開拓視野,培養創新能力,從而進一步讓學生掌握跳繩的基本要領。
例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跳繩的基本要領,提升學生跳繩的成績,我們可以先播放《跳繩有哪些好處》的微課,讓學生切身感受到跳繩的重要作用,同時還可以播放《花樣跳繩》的微課,讓學生感受到原來小小的一根繩索也可以產生如此大的魅力;接著可以進一步播放《跳繩的技巧》,讓學生大概了解跳繩應該掌握哪些基本的方法;然后,體育教師可以結合視頻把相關的步驟和要領進行分割和示范訓練。示范訓練后,要求各小組派代表上來進行示范,看看哪個小組的學生示范得最好。這樣,就可以把跳繩的相關要領,如,搖繩主要靠手腕部位控制;開始前通過試跳,將繩索長度調至自己最合適長短;跳起的雙腳要協調,與地面距離一般在3-5CM左右,落地時稍有屈膝緩沖動作,跳起的雙腳膝蓋需要保持平直狀態,小腿不能有明顯的屈膝;全身放輕松,呼吸調整平穩……一條一條地傳授給學生。每講一條都叫學生上來示范,并且進行提問,讓學生進行思考,同時還讓學生進行示范體驗。雖然一時還不是很規范,但是學生卻饒有興趣。可以說,雖然是一堂體驗教學,但是學生的積極性卻非常高,而且調動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學生“動、樂”結合,在體驗中掌握了知識。
綜上所述,全面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已成為當前國家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任務。體育學科在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為國家培養更多的體育人才中承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跳繩作為中考體育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考試項目,農村中學的訓練場地雖然比較差,學生的意識也不夠強,接受能力也相對較差,但體育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從農村中學的實際出發,高度重視跳繩的訓練方法的優化,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進行系統的訓練,從而提高訓練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田慶海.跳繩運動在體育課堂中的運用[J].田徑,2019(2).
[2]姚龍.跳繩在體育教學中的妙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8(9).
責任編輯? 陳?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