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環



【摘要】小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方式為主,在小學實施游戲教學是提高數學學習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游戲的合理設計,找準游戲切入時機,充分利用各種游戲元素等方面保證游戲活動的有效性,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游戲活動;情境教學;有效性
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經歷知識獲得過程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最直觀的認識,打通生活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促進數學思維發展。時至今日,游戲化教學已經成為了最受學生歡迎的學習方式之一。但在現實教學中,教師不愿輕易嘗試游戲教學。究其原因,是游戲活動有費時,不好掌控課堂紀律等的弊端,讓大多數教師望而卻步。那么,我們該如何設計游戲活動,保證游戲活動的有效性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巧用故事情境,貫穿數學課堂
在小學低年級,學生對故事情有獨鐘,如果能把一節課設計成完整的故事,學生自己就是故事主角,在故事情境中不知不覺地學會知識。在聽深圳市福田區南園小學教師劉玉婷執教《左右》這一課時,劉老師就把整節課設計成《奇妙救援隊》,通過大情境“去左右城堡救出好朋友”巧妙地把關于“左右”的知識點穿插進去,這種沉浸式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學習起來欲罷不能。
教學片段一:
師:同學們,你們的朋友奇奇妙妙來啦,它們那發生了一件大事兒。我們一起來聽聽吧!左右城堡的大魔王抓走了奇奇妙妙的好朋友—小猴子、小兔子、小企鵝、小河馬。奇奇妙妙必須到大魔王的城堡中才能救出它們,而大魔王的城堡藏在迷宮之中,奇奇妙妙踏上了救援之路。(配音)
師:同學們,你們愿意幫助他們嗎?
生:(興奮地大聲說)愿意!
師:出發前,精靈嘟嘟有話想告訴大家,我們一起聽聽吧!
同學們,要想闖過迷宮,必須得掌握通關秘籍!
……
縱觀整節課,剛入學不到2個月的一年級學生在劉老師的故事中一直保持驚人的專注力,就好像置身于奇妙救援隊,與奇奇妙妙一起在“左右”的知識城堡中完成一個個關卡。這樣的課堂,無論是從知識目標的達成,還是學習情感態度,或是數學核心素養的達成,都一一落實,是學生愛學,教師樂教的新式課堂。
二、引入生活情境,掃除理解障礙
雖然用故事情境設計整節課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但并不是每節課每個學習內容都適合設計游戲情境。例如,高年級的數學知識,大多數都不能使用常見的游戲方式教學。但在高年級數學中,我們仍需要運用真實的情境來溝通生活與數學的聯系。在教學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數學好玩《比賽場次》一課時,筆者通過課前訪談了解到:筆者班大多數學生對于乒乓球比賽并不熟悉,更別說比賽的規則了。對比賽規則的正確理解在這節課中有重要作用。如何在課堂上讓學生經歷或親眼看到比賽?什么方式是學生熟悉又與乒乓球這一類比賽相同呢?筆者最終想到了掰手腕比賽。
教學片段二:
師:同學們,我們來玩個掰手腕比賽吧!誰愿意上來和老師比一比?
師:如果又來一名同學,3個人進行比賽,每兩名同學之間要進行一場比賽,該怎么安排比賽?誰愿意上來安排一下?
生1:我是這樣安排的,因為要兩個人才能比一場,所以,第一個人先與第二個人比,比完就跟第三個人比,最后,第二個人再和第三個人比。這樣他們每兩個人只比一場,一共比了三場就結束了。
(學生們給予熱烈的掌聲)
師:根據剛才這位同學的安排,你能用畫圖或表格等方式表示出他們要怎么比賽嗎?
生:能。
……
史寧中教授認為,數學的研究源于對現實世界的抽象。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雖然有一定的抽象能力,但如果需要他們通過符號運算、形式推理、模型構建等數學方法去理解和表達現實世界中事物的本質、關系和規律,仍有困難。在教學片段二中,教師用真實的比賽場景為學生搭建了從現實世界抽象到數學的腳手架。學生有了這一現實生活體驗的支撐,實現了從情境—圖表—數字抽象的過渡,為下一環節結合圖和算式發現規律掃清障礙。
三、設計游戲練習,玩轉數學知識
數學課堂離不開練習,傳統的練習以做習題為主要形式。學生對這種枯燥的練習形式提不起興趣。生動而好玩的游戲化練習一直深受各年齡段學生喜愛。如何在數學課堂設計好玩的練習,讓學生玩轉數學知識呢?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把要練習的內容包裝成游戲的形式。最常見的是卡牌游戲。幾乎所有口算類的練習都能用一副卡牌變化出各種讓學生玩得“上癮”的游戲,如,口算俱樂部、數字消消樂、“我比你大”、“加減我最行”、玩轉大數,等等。每一位教師都可以設計出各種好玩實用又易于操作的數學小游戲。披上了游戲外衣的數學練習,學生玩了還想玩,練了還想練,既達到鞏固知識的效果,又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在鞏固百分數與小數,分數互化的知識點時,筆者設計了卡牌“碰碰碰”的游戲,學生在玩中掌握了這幾種數的互化,達到非常好的效果。
2.充分利用希沃白板中的課堂活動設計出具有趣味性、靈活性、形象性、實效性的小游戲。利用這一信息化平臺能提升課堂交互效果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就能輕松創建趣味互動課堂。例如,學習完《圓的認識》后,為了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筆者用希沃白板5設計了一個“圓的知識大挑戰”,每次兩位水平相當的學生進行PK。只見參與挑戰的學生專注投入,觀戰的學生群情激昂,或歡呼,或惋惜。玩這樣的游戲,不僅課堂氣氛活躍,還在輕松的氛圍中鞏固了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綜上所述,數學課堂融合游戲活動,有助于學生強化感知,在頭腦中形成表象,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在玩中學、玩中練,并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個人的綜合素養,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參考文獻:
[1]尚俊杰.游戲化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2-5.
[2]姚鐵龍.數學可以如此游戲——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M].廣東教育出版社,2019.
責任編輯? 陳?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