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迎來了互聯網時代,越發重視高校學生的思政教育。在新時代的背景下,信息資源逐漸多元化,使高校思政教育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同時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在傳統授課模式下,大量信息沖擊著大學生的價值觀,學生逐漸對理論課程失去興趣。下文中,將主要針對互聯網時代思政教育改革路徑進行深入分析,以此來提出創新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思政教育;改革路徑;探析
前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其存在不僅在于考試,是為了幫助大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糾正行為意識上的錯誤,對學生進行一個正能量的引導,促進其全面發展。在某些意義上,思政教育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政治保障。互聯網作為科技發展的產物,在教育領域有著一定的作用,可以為思政教育提供契機,提高教學效果。
一、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含義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創新,平臺資源越發豐富,為高校提供了現代化教學平臺,由此衍生了慕課、線上課程等授課方式,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在這種背景下,思政教育有了更加開放的學習資源,比如:網絡平臺、釘釘、騰訊會議等等,新型傳播模式使平臺資源更加多樣化,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攝取想要學習的內容,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便于接受教育,進行個性化學習,達到學習目的[1]。
二、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困境
(一)傳統思政理論課吸引力低
當前,部分高校在思政課堂上,依然在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模式,學生在課堂上被動的接受教師灌輸,學生參與度不足,積極性不高,課堂主體性得不到體現。導致學生對思政課堂上教師講授的知識理解不夠,未看到思政課的作用。在互聯網時代下,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各種學習資源,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2]。
(二)不良信息沖擊學生價值觀念
互聯網上充斥著各種資源信息,其中也包括各種不良信息,會在一定程度上沖擊學生的價值觀念。在互聯網時代下,每個人都有發布信息、傳播信息的權利,獲取信息的渠道在逐漸增多,為學生索取信息提供了便利。同時,也有邪教思想、黃賭毒信息遍布網絡,學生在選擇學習資源時,會受不良信息干擾,影響其價值觀。大學生涉世未深,三觀還未成熟,對扭曲信息的鑒別能力不夠,很容易被誤導,在思想道德方面發生變化[3]。
(三)創新教育實踐不足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思政課程開始改革,在教學資源運用這一方面發生了變化。但是有部分高校仍然沒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實踐力度不夠,在應用方面存在不足,有出現學生對教學內容反感的現象。主要是因為在高校思政課堂上教師互聯網資源使用不當,對其認知存在偏差,缺少教學經驗,無法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課堂,學生融入不進學習環境,學習效果低下,對思政教育的發展極其不利。
三、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路徑
(一)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互聯網具有便利性與時效性等特點,可以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慕課、翻轉課堂的出現代表了我國教育新形勢,正在朝著網絡化的趨勢發展,互聯網技術起到了關鍵作用。對教育形式進行創新,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邏輯思維,對學生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自十九大后,高校提高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但是有部分院校對思政教育的認知仍然不足。這就要求高校在實際中落實教育政策,將其貫徹各個教學環節中,強調思政教育的地位,給予教育工作者話語權,讓學生對思政教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4]。
(二)培養高素質思想政治教育隊伍
想要發揮思政教育的作用,就必須積極轉變教育觀念,改變學生對思政教育的印象,除了落實上教育政策以外,思政教育工作者還需跟上時代的變化趨勢,積極提高自身的能力,強化自身的綜合素質。在互聯網時代下,適當社會變化,學習與互聯網相關的軟件,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將互聯網+融入思政教育。例如:利用互聯網平臺收集教學資源,與平臺上的優秀教師進行知識探討,在線下課堂運用創新,保存數據實現共享,為學生營造一個高效的學習課堂,可以增加課堂吸引力,讓學生對思政教育產生興趣,為學習思政提供動力[5]。
(三)加強網絡監管與凈化
隨著各國文化交流越發密切,我國開始涌現大量的不良信息,這些良莠不齊的信息,會影響高校學生發展,沖擊著學生的思想價值觀。由此可見,網絡監管的重要性,必須凈化網絡,整合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網絡學習環境,學習利于自己成長的知識。在加強網絡監管的同時,需要積極對網絡信息進行過濾,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傳遞給學生。在疫情防控期間,很多軟件因為使用人數多而崩潰,營業商應強化軟件承載能力,對其進行優化,便于學生隨時學習。
(四)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進行創新
單一的線上教學存在著許多問題,會限制個別學生學習,線上自主學習學生比較有較高的自控能力,自控能力比較差的學生適合線下學習。在開展思政教育時,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特點,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將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結合在一起,整合線上學習資源,幫助學生理解課堂內容,通過線下課堂為學生解答,領悟思政課程的內涵,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結語
根據上文可以得知,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高校思政教育開始與互聯網技術結合在一起,推動高校思政教育發展。高校應當積極優化教學體系,強化創新意識,通過互聯網平臺整合教學資源,完善教學模式,在實踐中探索教學方法,為思想政治課堂注入活力,營造出一個積極向上教學課堂,對學生的發展有很大幫助。
參考文獻:
[1] 楊福軍. “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研究[J]. 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 2019.
[2] 馬小紅. 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問題糾結及對策研究[J]. 普洱學院學報, 2019, 35(1):2.
[3] 李曦, 井國蘭. 淺析大學生”蟻族”群體思政教育現狀[J]. 2021(2019-5):98-101.
[4] 劉文君, 李倩. 自媒體平臺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方式的影響[J]. 教育與職業, 2020(3):4.
[5] 李建峰, 王佳政, 張勛宗. 媒介融合背景下校園媒體的思政教育”立體”特質分析[J]. 2021(2015-3):85-90.
作者信息:劉婷,新鄉學院,女,江蘇省丹陽市,漢,1988.03,碩士研究生,助教,思想道德與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