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艷紅
摘? ?要:邏輯思維能力既是學生掌握數學的主要工具,又是學生提高數學成績的重要動力。教師可通過巧設練習,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從語言上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借助信息技術;結合實際生活,強化思維能力等方面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只有通過合理地訓練學生的基本邏輯能力和思維,才能合理地展開課程教學,進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邏輯思維;培養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22)07-0028-03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需要通過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進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對于小學數學教師來說,提高學生的數理學習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邏輯思維能力既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工具”,又是學生提高數學成績的重要動力。因此本文將著重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措施加以分析和討論。
一、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一)課程目標的具體要求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成為當前教學的重點目標之一。許多奮戰在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也在積極探索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了解小學生的學習心理和思維方式,制定合理的教學方針,按能力培養小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邏輯思維能力。
教師要從課堂教學實際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就必須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觀念,更切實地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采用各種課堂訓練方法和活動方式,以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空間想象力、類比能力,以及從詞匯到數學語言之間的思想轉換能力。學生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數學能力,才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全面發展,培養思維能力和綜合素養。
(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小學生的思維處于發展階段,數學課堂中通過教師有意識地引導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得到發展,從而使學生能夠觀察、思考、分析問題、從更多元的視角來理解各種知識,以適應新的時代要求,適應未來學習。
(三)提高學生數學課堂的積極性
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如何正確高效地掌握數學知識與邏輯思維技能的訓練密切相關,需要在嚴格遵循教師課堂教學規律的基礎上開展相應的練習,以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從而促進他們對數學基礎知識的了解與掌握。教師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中,獲得數學問題研究的快樂。
(四)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
數學學科是基礎學科,小學是學生形成各種思維能力的重要階段。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除傳授學生數理基礎知識外,還需要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判斷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以及總結能力的提升。
(五)形成歸納整理的好習慣
數學是一個涉及表達、認知、分類、演繹及綜合的學科。其中邏輯思維能力,是學生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學生所有能力的前提與基石。數學知識是具有高度關聯性的,邏輯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習者形成知識架構,把所有知識點聯系在一起,讓學習過程變得更加高效和有效。在傳統的課程教學中,存在著忽略了學習者自主性發展這一問題,讓學生對知識進行自主的歸納、整理也是一種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
二、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巧設練習,強化學生的思維
課外練習不僅檢驗教學效果,還提供了反饋信息。教師可以通過合理地設置課外練習題來達到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但要注意提高練習題質量,減少題數量。
(二)滲透數學思想方法,開闊學生的思維
啟發式教學方法是數學課程的主要教學方式之一。通過教師向學生介紹某一知識點在人們的腦海中是怎樣產生的,然后再現知識點所產生的情景,并指導學生分析推理問題,最后通過解決問題掌握知識點。這種教學方法使得學習者在掌握知識點的同時,也經歷了思考的過程,訓練學習者思考的廣度與深度。
(三)從語言上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數學語言是一種特殊的語言,需要較高的邏輯性。讓學生清楚地說出來,不僅鍛煉了他們基本口頭表達能力與語言表達技巧,同時還訓練了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所以數學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目的,加強訓練學生的基本口語表達能力。
(四)借助信息技術,降低學習難度
情境教學是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利用信息技術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師指導學生從情景中發掘數學問題,尋找數學現象,并利用學科知識處理數學問題。
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一)”這一課時,教學目標就是指導學生了解分數的基礎知識,掌握幾分之一的定義,并了解分數中各部分的名稱。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現代技術創造新穎的課堂情景,例如在課堂上呈現水果切切樂的游戲視頻,然后引入切分的基本概念,接著引發學生對分數基本概念的思考,根據個人經驗,學生能夠把課本中模糊的詞語轉換為視覺經歷和事實,可以更加直接地了解分數的定義。
(五)深入分析教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數學知識之間是互相聯系的,經過比較,才能使學習者發揮主觀能動性,重新分析基礎知識點的聯系與區別,并實現復習過程的真正遷移,進而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之效。
又例如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在教材例題后面有一句文字:它們的分母不同,就是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要把它們轉化成同分母分數才能計算。學生在理解“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這一概念時,教師要聯系已知的關于整數、小數加法的運算規律,并做出比較反思:在整數的加減法中“數位對齊”是什么含義?小數加減法中“小數點對齊”是什么含義?從而,讓學生綜合比較來理解“數位對齊”“小數點對齊”“分數單位相同”的含義。
(六)實現數形結合,強化思維深度
為了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小學數學教師要善于對相關知識的各個方面進行總結和思考,還要充分融入數學思維方式。例如:圖形結合可以幫助學生通過現象把握知識的本質,運用數與圖相結合的方法是充分發揮了圖形的可視化作用,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鍛煉了其思維的靈活性,使學生更快、更準確地解決數學問題。
(七)結合實際生活,強化思維能力
有很多數學問題是從生活中衍生出來的。在小學數學課本中,不少知識與日常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對于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各類問題,都可運用數學思維來思考。在進行數學活動時,教師要將數學教育經驗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利用所學的知識處理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以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例如,當學生在學加減法這一內容時,由于課本的知識講解比較乏味,教師就要給學生設置生動有趣的問題情景,如設置“買家”和“賣家”來買賣糖果。通過利用學生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找到思考問題的正確方式,調動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八)以學生的個性為出發點
數學教師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適時收集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及時地調整好自己的教學計劃和訓練規劃。當學生實際學習情況較差時,教師就在課前、課后創設基本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思考,而針對實際學習情況比較一般的學生,教師須更全面地設計教學問題,而針對實際學習情況比較良好的學生,教師則可以設計一些發展性問題,這樣設計安排更有利于大部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十分重要。只有通過合理地訓練,學生的能力才能得到較好的提升,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小學數學課程應從低年級開始對學生進行基礎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也須根據學生邏輯思維發展的規律逐步進行培養。
參考文獻:
[1]王岳宏.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J].學周刊,2021,(31):43~44.
[2]王? ?玲.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思考[J].求學,2021,(39):71~72.
[3]張繼宗.淺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當代家庭教育,2021,(27):135~136.
[4]冉光新.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1,(26):61~62.
[5]劉愛霞.探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具體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9):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