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霞光
摘要:科學是一門啟蒙教育學科,旨在培養學生基本的科學素養,讓他們在學科學習中了解有關身邊事物較為淺顯的科學知識,激發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進而形成科學的行為習慣與生活習慣。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小學科學學科應堅持“五育并舉”育人目標,既要正面傳遞學科知識,又要承擔起“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任務,高屋建瓴,推動素質教育落地、落細、落實。
關鍵詞:小學科學;五育并舉;德育;美育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提出“五育并舉”理念,這給小學科學教學指明了前進方向。德育鑄魂、智育提質、體教融合、美育熏陶、勞動促進,以小學科學為載體,創新“五育并舉”教學實踐,“讓教育回歸本該有的樣子”,彰顯小學科學學科育人價值,讓每個學生享有更有質量的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在這一背景下,針對小學科學與“五育并舉”理念的融合,我想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于教材細節中滲透德育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小學科學是一種求真務實的教育活動,我們在注重科學知識講解、科學精神培養的同時,更應注重科學的內在美與善,發揮科學德育功能,喚醒學生對科學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讓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價值觀。
例如,在《地球上的水》的教學中,本課教學目標提出“要培養學生一定的環境保護意識,讓他們保護家鄉的水并愿采取積極行動保護水資源”。從教學目標出發,我以小組教學形式開展本次教學活動,讓學生們在課下查找相關資料,要求他們明確小組成員的任務分工,在課堂上用自己的方式呈現本組的調查結果。有的小組用圖片的形式呈現、有的小組將資料整理成了文字、還有的小組找到了有關水污染的課件等……學生們在動手調查的過程中也充滿了對學科知識的學習興趣,熱情高漲。更為關鍵的是,各小組成員分工明確,推進了課堂教學的有序開展,也有效培養了他們互幫互助、團結合作的精神。另外,各小組的成果展示也促成了學生們的集體榮譽感。最后,我引導學生了解有關地球上的水資源的相關內容,培養他們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意識。整個教學過程正面傳遞學科知識,塑造了學生良好的精神品格,讓他們深切感受到了友好合作、互幫互助的重要意義,更深刻地認識到珍惜水資源,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德育教育潤物無聲。
二、于課堂教學中滲透體育
體育教育旨在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讓他們增強體質,發展體力,培養他們的運動能力,形成良好的鍛煉身體與良好的衛生習慣。體育也是有效實施各育的物質保障。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介紹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出了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落實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我們也要抓住教育機會滲透體育,讓學生明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的身體才是開展一切學習與活動的基礎和前提。
例如,在《植物的根》的教學中,首先,我讓學生觀察鳳仙花,探討其身體的主要組成部分;然后,組織學生觀察菠菜、蔥的根,探討其形狀、粗細等方面的特點;接下來,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知道根在固定植物與吸收水分當中發揮的作用;最后,借助拓展活動讓學生了解如何保護植物根系。之后,將植物的“身體”與人的身體聯系起來,通過對應標簽、身體反應實驗、植物標本制作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對植物的“身體”有更清晰的認知,這樣一來,他們不僅很容易能夠掌握植物的組成部分,了解根對植物生存的重要性,還能萌生出保護自己身體的意識。因勢利導,我讓學生們交流如何保護自己的身體,滲透加強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教學目標順利達成。
三、于動手制作中滲透美育
小學科學教材中有很多動手實踐與設計制作的活動內容。如《混合與分離》《常見的力》,既有學生喜歡的實驗活動,又能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然而,小學科學中的設計制作與美術學科、勞動技術學科中涉及的制作活動有很大差別,它主要是將該類活動作為學習的重要載體,突出學生主動參與制作的過程,傾向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加強他們對科學的認知。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制作與設計活動,學生們也能夠發現科學的魅力,形成一定的審美情趣。
例如,在《沙漏》的教學中,本課旨在讓學生了解沙漏的結構功能且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用簡單的材料工具制作沙漏。于是,在教學時,我也將重點放在了沙漏的制作中。我首先為學生們分發了實驗材料,如果凍盒、錐子、細砂、硬紙板、鉛筆、膠水等。同時,讓學生們以前后桌四人為一小組制作沙漏,根據教室中的鐘表時間大致測量沙漏中的沙子從上層完全流到下層所用的時間。布置了制作任務后,學生們在小組中畫草圖、選材料并嘗試用各種方法連接制作。待各小組完成之后,我讓每個小組對自己的沙漏作品進行設計理念闡釋,帶領學生們在作品的對比中鑒賞沙漏的美,分析其中蘊含的科學知識,加深學生的理解,無形之中滲透美育。
四、于社會實踐中滲透勞育
《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切實提出并強調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誠然,小學科學是一門理實兼備的學科,更是滲透勞動教育的重要載體,致力于讓學生親近自然、親近土地,體驗勞動,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念,提升他們對社會的認識,感受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
例如,在《植物的身體》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本章囊括了植物的根、莖、葉的蒸騰作用、花、果實等教學內容。然而,如果僅僅是通過圖片呈現、視頻觀看又或是口述講解,很多學生都無法體驗到科學知識的豐富多彩。對此,我們可以帶領學生走進農業基地,真正使其在勞動實踐中了解科學知識,提升勞動素養。比如,我們可以帶領學生前往當地的農業基地,讓他們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親身經歷、仔細觀察,了解不同農作物的花、果、根、莖、葉的不同;邀請菜農為學生講解不同農作物的種植技巧,并帶領學生體驗一些簡單的農活,如翻地、除草、拔苗等,讓學生親歷勞動、感受勞動,加深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并在這一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促使勞動教育落地。
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學生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還要高舉“五育并舉”的大旗,推動素質教育向縱深處發展,讓學生掌握科學知識,形成關鍵能力,涵養科學素質,讓德育入心化形、智育穩步提升、體育活力釋放、美育成效卓著、勞育實效增強,切實探索出一條更適合小學生的“五育”教育路,讓科學學科回歸立德樹人初心。
參考文獻:
[1]劉旭.小學科學課堂德育滲透的現實困境及破解路徑[J]. 2021(2020-3):143-144.
[2]劉旭.小學科學課堂滲透勞動教育的意義及對策[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