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剛
摘要:核心素養為當代語文教育之光,其使語文教學工作更加明確,同時也能助力學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本文聚焦核心素養,探討其與中職語文教學的滲透路徑,以期能為更多教育工作者提供有價值的借鑒。
關鍵詞:核心素養;中職語文;教學策略
面向中職生的語文教學要突出核心素養這一關鍵要素,脫離書本內容的束縛,結合四個要點拓展教學內容,增強學生學習體驗的同時使學生突破重重困境。通過上述教學模式也能增強語文課堂活力,使課堂成為學生溫暖的港灣,從而使學生真正愛上語文學習。
一、開展互動教學,提高語言構建能力
互動性課堂能夠為學生創設個性化的學習空間,同時也能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新時代背景下,我們可以通過互動開展教學工作,使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互動過程中深入理解文本塑造的各個角色,進而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雷雨》這一內容為例,學生可以查閱相關的劇本,以小組為單位,做好角色分配,每個角色還要熟悉自己的臺詞。最后,學生在課后進行戲劇的排練,排練期間,教師還要定期巡視,指導學生更正讀臺詞的語句,同時還要配以相應的手勢動作,栩栩如生地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感受人物身上的精神。通過上述互動模式也能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逐步提高自身的語言構建能力,對語文學習建立持久的興趣。
二、精讀文本,提高審美鑒賞能力
聚焦文本內容,從字到詞再到句能夠把握語文學習要領,同時也能助力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提升。
以《勸學》這一內容為例,首先,我們可以讓學生制作生字卡,學生可以以兩人為一組,其中一個同學寫出相應的字,另一個學生注明讀音。如礪、參省、須臾、鏤、螯等。同時,學生還要探討字義,突破生字理解大關,為后續理解文言文內容奠定基礎。當然,學生也要聚焦字的用法,如通假字,本文的通假字比較多,且與現代漢語詞義相差甚遠,如學生不能正確理解通假字,則容易陷入學習困境,也不利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可讓學生查閱資料解決這一難題,如“雖有槁暴”,理解其中的“有”與“暴”的內涵。再如,“君子生非異也”,理解“生”的內涵。為了使學生把握文章的整體大意,我們還可引入多個導學問題,如這一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一般人與君子的區別是什么?如何成為君子?通過問題的引入為學生創設個性化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深度理解文本內容,與作者進行深度對話。
三、開展寫作訓練,促進思維發展
寫作是中職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失的一個重要部分,新時代背景下,我們可從寫作入手,引入多元化的寫作內容,助力學生思維的發展。例如,以便條為例,其用于臨時性事務的通知或者審視。我們可讓學生構思多個情境寫便條,如因發燒請假、因公交車故障錯過了與朋友約定的時間、去別人家走訪主人不在等,撰寫多個便條,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通過上述方式也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借助語文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四、建設課程思政,提高文化素養
課程思政旨在從專業課程中挖掘思政因子,通過這種方式探索新的學習路徑,拓展自身思維的同時助力自身素養的發展。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與思政教育有機聯系能夠促進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使學生積累更多的發展經驗。在此過程中,語文教學也要突出運用原則,使學生脫離課堂的束縛思考專業的相關內容,從多維度思考問題,能夠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通過這種方式也能對接崗位要求,提升自身的網絡適應能力。
在此過程中,我們也要深度解析教材內容,挖掘專業元素,拓展學生的思維維度。以《項鏈》這一內容為例,為了更好地解析文章中刻畫的人物的性格,可在原有課文內容基礎上引入外國的一些思想與習俗,如西餐禮儀、舞會禮儀,了解更多的國外文化。當然,我們也可引入莫泊桑的其他作品,如《羊脂球》,感受其特有的小說寫作風格,從人物解析過程中獲得更多的閱讀靈感,突破小說閱讀困境。此外,我們還可加強課程思政建設,以杜甫的《蜀相》為例,教學過程中,我們可適當擴充背景資料,如儒家忠君愛國思想,感受詩人的人文情懷與擔當精神。再如,《赤壁賦》相關教學過程中,我們還可引導學生解析蘇軾的生存智慧,感受其在逆境中不放棄、不妥協的精神,感受其詩句中的人文精神。
綜上,中職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要從多個角度入手,如開展互動教學,提高語言構建能力;精讀文本,提高審美鑒賞能力;開展寫作訓練,促進思維發展;建設課程思政,提高文化素養等,使學生把握語文學習的要領,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綜合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彪.核心素養下信息技術與中職語文融合教學分析[J].職業教育(中旬刊),2021,20(10):57-58.
[2]張旭軍,張亞真,段習賢.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中職語文課程教學探究[J].林區教學,2021(06):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