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滿
摘要:伴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各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層出不窮。尤其是在當前互聯網的背景下,教師將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進行結合產生的現代教育手段,已經成為輔助課堂教學的重要方式。在信息技術的加持下,教師可以優化學生們的教學環境,給予他們豐富的體驗感,從而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基于此,本文就小學數學課堂運用信息技術的具體方法進行分析,從而為一線數學教師提供些許的經驗。
關鍵詞:小學數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對策
數學是小學階段的基礎課程之一,憑借其抽象化、復雜化的特點,導致學生們存在著很大的學習難度。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可以將抽象化的問題利用視頻、圖片的形式呈現出來,讓問題具體化、形象化。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豐富教學資源,創新教學形式,對學生們的積極性、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有著很大的幫助。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談一談小學數學融合信息技術的具體對策。
一、在傳統教育理念的基礎上融入信息化教學理念
想要將信息技術深層次地融入課程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做的便是從教學理念上進行轉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往往占據著課堂的主導地位,唱著自己的獨角戲,并沒有從學生的視角來考慮問題。教師需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思想,采取以生為本的理念。讓學生們成為課堂的主人。當然,教師不能夠將信息化教學占據一整節課堂,時間一長,同樣會增加學生們的反感,而是要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知識點,采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很多教師沒有認識到信息化教學的內涵,進而導致教師變成了電影院,授課內容成為影片。
二、教師要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國家近幾年對于教育事業的投資力度顯著增加,很多的小學教室都陸續安裝了多媒體設備、電子白板、視頻投放器等資源,甚至部分學校還實現了互聯網的全覆蓋,可以說網絡化教育資源十分豐富。但是很多教師對于互聯網的掌握程度有待提升。在面對大量的信息化設備時,并不能夠運用自如,有時候還需要借助語言描述+黑板粉筆的形式,尤其是在畫圖、作圖的時候,還局限在手工制作上,讓教學效率難以提升。想要保證教師能夠熟練地運用信息技術和信息化設備,尤其是在幾何畫板、微課資源等方面的應用流暢度,學校需要定期給教師們開展相關的培訓工作。學校可以邀請在教育信息化領域較為專業的學者、專家入校給教師們進行培訓,也可以引導教師們通過線上學習的方式自主學習信息化教學的方式。不過,教師們想要提升自身的信息化能力不能夠操之過急,而是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方式來逐步提升自身的應用能力。
三、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們創設情境,煥發學生學習興趣
將學生們放在情境之中開展相關的學習活動,可以給予他們較強的學習體驗,進而提升學習的質量。因此,教師在課堂導入、問題創設等方面均可以采用情境創設的方式,借助多彩的圖像、視頻、圖片以及聲音來刺激學生們的感官,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和求知欲,進而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
比如,在講解“認識小數”這一小節的內容時,教師借助互聯網技術為學生們播放了一個視頻。在視頻匯總,三名同學正在教室里測量桌椅的長寬高。在測量的過程,一個學生提出疑問,課桌的長度為4分米,高度為5分米,這個數字除了可以表示成為分數以外,還可以怎樣用“米”來表示。教師借助了這個比較常見的場景來為學生們創設了問題情境,讓他們的思維充滿了活力。
四、運用信息技術來講解空間體知識
空間體是小學數學中比較最重要的一個內容,它涉及到不同空間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知識。這些知識具有抽象化的特點,尤其是在計算表面積的時候,學生們難以想象某個空間體的展開圖,從而影響了學習的效率。為了幫助學生們更好地掌握不同空間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公式,教師便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給學生們進行動畫演示,解疑破難。
以“圓柱體的體積”為例,教師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們掌握圓柱體體積的推導公式,便可以借助flash動畫演示的方法,將圓柱體平均分割成為相等的兩個部分,然后繼續均等切割,總共切割成為16份,然后按照一定的規則拼接好,發現切割之后在拼接的圖形類似于一個不完全的長方體。緊接著,動畫演示繼續將援助地面均分,且份數更多,如32份,64份,然后再拼接。結果發現拼成之后的內容越來越無限接近長方體。此時,教師讓學生們將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對應圓柱體的各個元素,從而推導出圓柱體的體積公式。這有效解決了學生空間想象能力不足的問題。
五、結語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借助信息技術能夠顯著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尤其是在豐富教學資源、拓寬教學形式等方面有著十分顯著的效果。因此,教師需要將信息化教學手段滲透到教學的各個階段,努力向著現代化教育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葉愛國.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深度融合實踐探析[J].中小學電教:綜合,2021(11):2.
[2]陳茵.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有效融合教學探析[J].廣西教育,2019(17):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