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抗

摘要:技能教學標準是職業院校教學標準的重要體現,是人才培養計劃制訂實施的基礎和依據。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物流管理專業分析了高職物流專業教師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提煉了物流專業教師實踐能力的提升策略,構建了基于“三段交互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
關鍵詞:物流管理;教學標準;實踐能力;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2)02C-0047-04
職業教育標準是國家職業教育內涵發展的根本保障,是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涵蓋了辦學標準、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學業評價標準、頂崗實習標準、畢業生質量標準等[1]。而技能教學標準則是職業院校職業教學標準的重要體現,是人才培養計劃制訂實施的基礎和依據。
隨著我國高職教育的快速發展,職業教育逐漸由以前的規模式發展轉向現在的內涵式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畢業學生技能水平欠缺、人才培養缺乏特色、教師實踐能力不足等問題,日益引起許多學者的關注。王斌(2020)[2]認為當前職業院校教師實踐能力提升上存在一些問題,如師資隊伍專業技能力量薄弱、教師考核激勵體系不健全、教師培訓體系不完善等。成傳雄(2014)[3]通過分析職業院校教師實踐能力提升的困境,指出造成教師實踐能力提升困境的原因有教師準入沒有體現職業教育的特點,教師下企業效果不甚明顯,在職培訓實踐性不強等。王新菊(2016)[4]指出培養青年教師的實踐能力是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對于教師實踐能力提升的重要性,無論是教育理論工作者還是實踐一線的教師,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教師實踐能力的提升有利于高技能人才的有效培養,有利于職業教育專業建設,也有利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
一、物流技能教學標準的制定依據
2012年11月教育部印發《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試行)》目錄的通知,要求各職業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參考執行。2019年4月教育部等部委印發了《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各職業院校逐步實現了職業技能與學歷教育的對接,啟動了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開發了若干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證書。為了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標準體系,2019年5月教育部頒發《高等職業學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訓教學條件建設標準》,提出了21項職業教育教學標準,要求各地職業院校加強實訓條件的建設,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這些權威文件,對職業學校開發制定物流技能教學標準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據。
職業學校的重要任務是培養職業技能人才,職業技能教學標準是職業技能標準與教學標準對接的結果,更多以學生職業技能發展為主線,通過優化教學內容、合理設置課程,將職業技能培訓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為物流企業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專業人才。
物流技能教學標準通過整合物流技能教學內容,著眼于學生職業技能的提升,依據基于企業工作過程的原則,明確技能教學目標、技能教學內容和要求、教學實施的基本條件、技能教學評價指標等,確保技能教學質量[5]。物流專業技能教學標準的具體要求,反映了行業企業對物流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反映了職業院校物流專業應該達到的教學水平,明確了物流專業畢業生應該具備的職業技能。
二、物流技能教學標準下教師實踐存在的問題
物流行業有很強的實踐性,涉及的產業比較多,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物流職業技能,能夠適應運輸管理、倉儲管理、配送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等多個崗位,這就要求物流專業教師有較高的實踐能力水平,而目前物流專業教師大多缺乏行業企業的實踐經驗,因此在教學中存在許多的問題。
(一)缺少統一、規范的技能教學依據
由于職業院校的物流專業缺少統一、規范的技能教學標準,教師在教學中沒有具體的依據參考和較為統一的評價標準,尚未形成基本的教學共識,不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以學生的職業能力發展目標為主線,沒有遵循職業技能人才培養的規律,使得一些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工作脫離企業的實際需求。
(二)教師的技能教學水平與職業標準、企業物流運作水平不一致
由于教師實踐水平有限,職業院校物流專業技能教學難以滿足行業企業以及社會的要求,教師的物流技能教學沒有與職業標準形成緊密對接,甚至差距較大。不少教師偏重于理論講授,忽略了與具體生產過程的緊密聯系,更難以構建出有效的理實一體化教學的課程體系,其技能教學水平與職業標準、企業物流運作水平不一致。
(三)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缺乏可持續性
很多開設物流專業技能培養課程的職業院校,沒有從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角度考慮建設與行業相融合的物流實踐平臺,他們雖然建設了實訓室以進行技能教學,但大多缺乏實踐、創新的載體平臺,物流專業教師實踐能力水平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自然影響了物流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水平。
(四)教師實踐能力缺乏有效的評價和激勵機制
由于缺乏技能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難以客觀、全面地對技能教學進行檢測和評價,無法反映教師的實踐能力水平和技能教學水平,也不能準確體現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很多教師在提升自身實踐能力方面的要求比較迫切,學校在創造各種制度性激勵環境促進教師主動發展成長上尚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三、物流技能教學標準下教師實踐能力提升策略
(一)修訂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要根據技能教學標準,結合企業規范,加速修訂三年制中職、五年制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教學內容,合理進行課程設置,將職業技能標準融入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之中,為職業教育培養高質量技能人才。可以對長三角區域乃至全國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現狀和特點進行分析,結合物流技能標準適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促進教師實踐能力的提升。
(二)開發物流技能教學標準銜接融通方案
受江蘇省教育廳委托,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牽頭開發了中職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技能教學標準,在中等職業教育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技能教學標準的基礎上,依托物流管理1+X職業技能等級標準(中級),制定物流管理專業技能教學標準銜接融通方案,在課程設置上進行創新,使技能教學標準與學校的立德育人要求更好地結合起來。經江蘇省教育廳審定,已在全省中職學校推廣使用。
我們著眼于學生的職業發展和終身發展,構建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中等職業教育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技能教學標準、全國物流管理“1+X”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貫穿于五年制技能教學的整個過程,前三年依據江蘇省中等職業教育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技能教學標準,后兩年依據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X”物流管理職業技能等級標準(中級)與高等職業學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標準銜接融通方案,二者有機融合,共同指向人才培養的目標,也促進了物流管理專業教師實踐能力的提升。
(三)搭建與行業接軌的實踐教學平臺
為進一步提升教師實踐水平,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向縱深發展,我們著力打造校內實訓基地,建立了現代物流倉儲實訓中心、物流3D調度中心、供應鏈規劃中心、商貿物流文化體驗中心等一批實景化教學實踐基地。同時以職教集團為依托,與行業物流企業進行深度校企合作,建立了多個校外實訓基地,借助校企合作平臺,為青年教師實踐能力的提高創造了最直接的外部環境。
(四)構建技能教學質量評價指標
技能教學管理與評價指標是確保技能教學標準有序貫徹的重要保障,通過開發和完善技能教學質量評價指標和工作標準,改革單一、封閉、與學生技能發展不配套的評價體系,可以有效解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監測與評價方面缺乏統一的、客觀的標準等問題,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為確保實踐教學評價工作的有效組織與順利實施,建立長效的評價與激勵機制,我們構建了基于“三段交互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如圖1所示。
物流專業技能教學標準是職業學校物流專業教學的依據之一,通過技能教學標準的開發,構建起技能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使技能教學標準與學校的育人更好地結合起來,也進一步提高了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 包鋒.“標準貫穿”的物流管理專業技能教學實踐探索[J]. 物流科技,2021(6).
[2] 王斌.產教融合背景下教師實踐能力提升途徑[J]. 教育教學論壇,2020(40).
[3] 成傳雄.職業院校教師實踐能力提升的困境及對策[J].成人教育,2014(11).
[4] 王新菊.提高職業院校青年教師實踐能力途徑探索[J].學校管理,2016(24).
[5] 王鳳美.1+X制度下高職物流專業技能教學標準的開發途徑[J]. 物流工程與管理,2020(12).
責任編輯:華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