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鵬
關鍵詞:高中地理;實驗情境;視頻情境;材料情境;圖片情境
引言
對于情境教學法而言,它是指在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針對性引入與創設一些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形象的場景,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思考與探討,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提高課程教學效果的教學方法。創設情境的途徑多種多樣,包括生活展示情境、實物演示情境、圖畫再現情境等,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與教學目標,引入合適的資源,創設更加有效的情境。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地理科學的特點,引入與創設實驗情境、視頻情境、材料情境、圖片情境,與地理課程內容結合起來,幫助學生理解地理知識的原理,感受地理與自然的聯系,有效解答各類問題,輔助學生提高地理知識的學習效果。
一、創設實驗情境,解釋地球運動
在高中地理課程中,尤其是自然地理的課程,存在著一些難點,這些內容無法有效通過語言描述、圖片展示的方式講解,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實驗情境的方式,將地理相關理論直觀展現出來,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知識[1]。地理運動是自然地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地球的自轉、地球的公轉等,在實施這些課程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創設生動、直觀實驗情境的方式進行教學。
例如,高中地理選擇性必修一《地球的自轉》,本課理論性較強,內容抽象且難度大,包括地球自轉基本概況、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等。教師可以先運用地球儀和手電筒等工具,模擬地球自轉現象,讓學生以中國北京為參照點,說說地球轉到不同位置時北京是白天還是黑夜,以此讓學生理解地球自轉會產生晝夜交替現象。在地球自轉周期——恒星日與太陽日的教學中,基于這個難點,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中的“模擬活動”,讓若干名學生分別按照教材的敘述參與體驗式演示活動,在讓學生親自參與實驗中,有效理解恒星日與太陽日的相關區別與應用價值。
二、引入視頻情境,講解大氣運動
高中地理課程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根據地理課程的主題和主要內容,提前搜集或制作生動的視頻情境,在課堂上引入這些視頻情境,先讓學生認真觀看,然后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根據學生解答情況進行總結,再次播放視頻,以此幫助學生理解知識[2]。在自然地理教材的大氣運動章節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引入相應視頻情境,幫助學生更好掌握相關內容。
例如,高中地理選擇性必修一《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移動》第一課時,教學目標包括掌握大氣水平運動形成以及運用、理解大氣水平運動中三個力方向以及作用、認識高空與近地面的風特征、等壓線分布圖中畫風向,比較兩個地點風速大小。在課堂上,教師先引入“熱力環流”的短視頻,引導學生復習大氣運動最基本的形式,認識不同地區受太陽輻射不均——近地面冷熱不均——大氣垂直運動——高空與近地面同一水平面氣壓差——大氣水平運動。針對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等知識,教師也可以通過引入視頻情境輔助學生理解。接著,教師提問:“風是如何形成的?”讓學生試著解釋,之后引入《風的形成》短視頻,讓學生看過之后對比高空的風、近地面的風的區別,最后予以點評與總結。
三、結合材料情境,梳理洋流活動
在高考地理中,有很多材料分析題,解答這些題目不僅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地理理論知識,而且還需要學生明確題目要求,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3]。因此在高中地理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入一些材料情境,指導學生梳理洋流活動,幫助學生更好掌握和運用洋流知識,提高課程教學成效。
例如,高中地理選擇性必修一《洋流》一課教學完成后,教師可以引入一則2017年天津卷的材料:寧波—舟山港是義烏市對外貿易的便捷出海口,從此港出口到亞丁灣的貨物,海運公司一般選擇冬季運輸,這是什么原因?通過展示從寧波港經東海、南海、馬六甲海峽、印度洋到亞丁灣的示意圖,讓學生根據本課知識試著解答。教師指導學生列出冬季利于海運的自然環境特點和海運公司的優勢,閱讀圖文和聯系理論:一是盛行偏北風,洋流向西流,節約能源;二是海上臺風少,航行更安全。運用材料,可以梳理洋流模式以及對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等。
四、展現圖片情境,探究自然環境
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根據地理課程主題,引入與之相關的豐富圖片,制作圖片豐富的PPT課件,在課堂上可以展現圖片情境,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還可以展現一些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圖片,引導學生探究自然環境知識。
例如,高中地理選擇性必修一《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本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地球表層自然地理環境普遍存在差異性,能夠分析地域分異規律表現和形成原因,認識世界自然帶等知識。可以通過引入豐富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這些知識,也可以引入高考試題中的圖片,引導學生探究自然環境的差異。比如2017年全國卷一,展現我國東部地區某城市街道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綠化帶景觀對比圖,讓學生判斷其自然植被,解釋其中差異原因,思考制約常綠灌木栽種范圍的自然因素。教師根據題干和圖片,指導學生運用本課知識分析,明確當地的自然植被屬于落葉闊葉林,兩側景觀差異主要是行政管轄不同,影響栽種因素是氣溫。
結語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法作為教育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能夠吸引學生眼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課程知識,進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課程主題內容,運用實驗情境、視頻情境、材料情境、圖片情境,有效指導學生理解地理課程知識,全面提升學生地理素養與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吉琳.情境體驗式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甘肅教育,2018(3):124.
[2]唐本貴.情境體驗式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城市地理,2018(2X):244.
[3]陳秀峰.基于多媒體技術的高中地理情境教學研究及應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7(1):301.
注:本文系2021年度河北雄安新區教育科研課題論文,課題編號:XW20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