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范香
摘 要:受全球新冠疫情的影響,在北京舉辦的第24屆冬奧會本不受期待,可是因人工智能、全方位自由視覺、5G、云等多項數字技術的應用,使本屆冬奧會盛況空前,中國再次向世界展示中國之美和科技實力。目前,國家正在積極推動數字技術與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方位深度融合,高職教育教學中的多媒體信息化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也是一個重要體現,這些技術手段的應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主要探討和研究的是數字技術在高職教育教學中從深度到廣度,從點到面的全方位應用,進而推動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發展。
關鍵詞:數字技術;高職教育;教育現代化
一、數字技術概述
數字技術是多種數字化技術的總稱,包括數字圖像處理技術、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應用的最大長處是能夠大幅提高整體經濟效率。
(一)數字技術
是一項與電子計算機相伴相生的科學技術,它是指借助一定的設備將各種信息資源的傳統形式,轉化為電子計算機能識別的二進制編碼數字的技術。由于在運算、存儲等環節中要借助計算機對信息進行編碼、壓縮、解碼等,因此也稱為數碼技術、計算機數字技術等。
(二)數字圖像處理技術
數字圖像處理是經過空間采樣和幅值量化后的圖像,它可以利用計算機或其他實時的硬件處理,因而又稱之為計算機圖像處理。
數字圖像處理大致包含4個方面的技術內容,包括圖像質量改善,圖像分析,圖像重建和圖像數據壓縮。
二、數字技術在高職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更有效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教學實踐表明,有效地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對于學生學習能力以及問題意識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學生通過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與發現的興趣,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業能力極佳的路徑。
(二)有利于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
學生通過接觸數字化教學資源,不僅可以獲得建構知識的能力,而且還能得到信息素養的培養。研究表明,在數字化時代和信息社會,學生達到能夠自主學習的重要的前提還取決于具有怎樣的信息素養。讓學生直接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無疑是鍛煉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的大好機會,也是檢驗其學習能力、學習收獲的最佳方式。
三、數字技術在高職教育教學中的全面應用
(一)教學方法手段中的應用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方式受到很大的沖擊,其弊端如教學思想過分強調“傳道授業”的教學,忽視學生的實踐操作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教師的專業背景,知識取向和個人喜好等因素均對教學內容及效果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1.教師必須轉換角色觀念。數字化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對以往的教與學的結構模式形成巨大的挑戰。學生在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方面所表現出的優越性,教師不僅不能回避和忽視,更應給予鼓勵和激發。
2.教師必須創新教學手段方法。面對新的教學形勢和教學條件,教師要積極激發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和創新創業能力,重新確立教育教學的側重點。教師在教學中適度加入自己通過研究分析歸納,對學科與課程的重點問題做出自己的整理、評價和前瞻,并將本學科中出現的前沿性問題加以介紹講解,有利于學生形成敏感的問題意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利于專業素質的培養。
3.教學必須向深度發掘。在教學中加強內容的深度性不僅是信息時代的要求,更是高等學校教學的重要目標。教師在課堂上針對某一問題應盡可能的提供有見地的,有科研含量的個人見解。這會使教師的教學與科研形成良性的互動,真正實現以教學帶動科研,以科研促進教學深化的良好局面。
(二)教學模式中的應用
教學模式可以定義為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數字化教學模式目前應用較多,效果明顯的有“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1.“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實際上是數字網絡學習與傳統課堂教學方法的結合。要做好混合式教學,主要分為五步走:目標設計、資源設計、活動設計、評價設計和復盤迭代。老師們在教學目標的設計過程中,要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轉變,把重復講課轉換成課前學習,還要將作業轉換成課前或課堂活動,也要在評價設計中做到加大形成性評價比例。
2.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教學理念的翻轉,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學生是主動的自我學習,教師是有針對的個別指導;同時,它翻轉了教學流程,將新知識的學習放在了課前,課上以小組協作學習以及教師答疑解惑為主,幫助學生們掌握課前自學的知識;同時,它翻轉了教學角色,學生是主動內化知識的自主學習者,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資源的提供者、課堂活動的組織者,負責個別化指導和答疑解惑。采取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要充分利用課前、課中和課后的設計,進行全過程教學。
(三)教學資源中的應用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里提到教育現代化,就是用現代先進教育思想和科學技術武裝人們,是教育思想觀念教育內容方法與手段,培養出適應參與國際經濟競爭和綜合國力競爭的新型勞動者和高素質人才的過程,具體包括教育觀念現代化教育內容現代化,教育裝備現代化,師資隊伍現代化,教育管理現代化。高等學校的數字教學資源主要包括在線課程,數字化教材,實驗實踐資源,學術報告類資源等。
數字化教材(云教材)是以滿足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需求為前提,以符合課程標準的副媒體內容為基礎,按國家數字教材標準,利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打包封裝成校本教材。具有全內容大數據特征的學習行為,可精準跟蹤學習過程可追溯的智能化教學資源體,校本云教材,可隨時隨地更新公開出版的云教材,可隨時申請再版,大學本科的云教材符合學科體系的邏輯需求,職業教育的云教材符合活頁式工作手冊式特征需求。
參考文獻:
【1】郭春玲,黃曉蓉.慕課、微課與翻轉課堂的探索與實踐[J]. 新西部:理論版, 2016(2):117-117.
【2】劉爽.信息技術在大學生創業教育中的應用[J]. 科技創新導報,2012,(30) :169.
【3】于吉鳳,邊文麗.“線上”+“線下”課堂模式推廣的可行性探索[J].吉林教育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