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英
摘 ?要:在初中教學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學生道德修養的提升,有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和成長。要想進一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師能逐步滲透賞識教育,給予學生適當地肯定和鼓勵,逐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其能全身心參與到知識的學習和探究中。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賞識教育;道德修養
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重視學生道德品質、思想道德的培養,在課堂中逐步滲透賞識教育,使學生全身心參與到知識的學習和探究中。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全面分析和了解學生,運用恰當的教學語言,設置多樣化的獎勵,還需要帶領學生進行反思和總結,最終實現學生道德修養的提升。
一、賞識教育的相關概述
(一)賞識教育滲透存在的問題
第一,未能重視賞識教育。從當前的教學情況來看,部分教師未能真正認識開展賞識教育的重要性,仍舊過于重視學生考試成績的提升。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無法借助賞識教育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和道德意識,無法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因教師缺少較強的教學主動性和積極性,因而無法保證發揮原有的作用和價值,無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最終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
第二,賞識語言過于死板和程序化。部分教師在開展賞識教育時,往往會采用較為單一、大眾的語言進行賞識,不夠重視語言的針對性。這樣的方法雖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但因經常使用單一性、程序化的語言,使得學生逐漸出現厭倦感和疲勞感。簡單、寬泛、缺少個性化、針對性的賞識語言,無法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更無法保證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二)賞識教育的滲透原則
第一,針對性原則。要想將賞識教育的作用和價值充分發揮出來,就需要教師能夠針對學生情況的不同做出不同的評價,給予學生更具有針對性、個性化的鼓勵,逐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師在具體應用賞識教育時,不僅需要認真分析和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有目的性、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還需要教師能夠根據具體的事件進行具體的分析,運用賞識教育評價學生的行為。
第二,整體性原則。賞識教育具有整體性,需要教師能面向所有的學生,以期能夠提高所有學生的思想境界,實現學生道德修養的提升。在具體開展賞識教育時,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社會屬性,保證學生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統一性,促使學生能夠逐漸形成較為全面、完善的素質結構;教師還需要保證學生身心的統一發展,有效協調學生的各項素養,從整體的角度逐步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和素養,從根本上保證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賞識教育的策略
賞識教育并非是簡單的夸獎,而是融合了不同教育流派的不同理念,需要教師能夠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既要重視心理環境的營造,還需要關注學生的內在潛能,利用學生積累的經驗、學習情況等進行適當指導。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從多個環節滲透賞識教育,從教學語言、德育環境、教學方式等多個角度進行深入思考。
(一)準確把握和了解學生
看待學生的方式決定了教師采用怎樣的教育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領域也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學生觀也因此發生一定的改變,需要教師能將學生看作是獨特、發展中、具有獨立意識的人,而這也是賞識教育中教師應當秉承的學生觀。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發展和成長的黃金時期,發展速度較快,也出現非常多的矛盾。承認學生所具有的獨特性就是承認學生差異的根本所在,也是明確學生主體地位的關鍵前提。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賞識教育的滲透,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分析,增加教學的生活化。尤其是在教學一些與學生日常生活、個人成長存在緊密關聯的內容時,教師還應當準確把握學生的真實做法和想法,在此基礎上,教師就可展開具有針對性的賞識教育,逐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學《和朋友在一起》時,教師就可在上課時講述一些自己與朋友之前發生的故事,也可讓學生去講述自己與朋友之間的故事,使學生能在此過程中感受到維護友誼的用心、建立友誼的愉悅、失去友誼的痛苦等。教師還可為學生講述網絡交友的相關案例,滿足學生網絡交友的渴望與好奇心,使其能準確把握網絡交友的利與弊。在此過程中,教師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辯證分析和看待問題的能力,還能讓學生基于自己所積累的經驗進行思考和分析,逐步增強學生的交友意識。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靈活運用賞識教育,給予學生適當的肯定,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交友方式。
(二)運用積極、準確、激勵的教學語言
在道德與法治、賞識教育中,語言是至關重要的載體。在滲透賞識教育時,教師應避免使用枯燥、乏味的說教語言,避免采用必須、應該等命令性語言,否則將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因此,教師必須要利用合理準確、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運用更加準確、積極的語言;教師還應當保持較強的明暗性,快速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并在恰當的時機利用積極、準確的語言進行夸獎。
例如,在教學《感受生命的意義》時,教師需要激勵所有學生發表自己獨特的想法和觀點。每個班級內既有性格較為外向的學生,也有較為內向的學生。針對這些不善于溝通的學生來說,教師更需要運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獨特的想法和觀點,還要讓其他學生認識到內向的學生同樣擁有非常多的優點,值得其他學生學習和借鑒。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運用帶有啟發性的語言,借助層層提問的方式給予學生正確引導,關注和尋找學生回答中是否出現前后矛盾的地方。除了運用有聲語言給予學生合理賞識外,教師還應當充分利用自己的肢體語言。
(三)設置多樣化的獎勵
在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日常教育教學中,教師要逐步滲透賞識教育,給予學生充足的贊賞和肯定,使其能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滿足感和成就感。要想將激勵的作用和價值充分發揮出來,那么就需要教師能充分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興趣愛好、個性特點等,選擇一些適合學生、滿足學生喜好的獎勵,這樣才能起到較好的激勵作用。例如,在正式教學前,教師可借助匿名投票、互動交流等方式,引導學生寫下自己想要的獎勵,教師需要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挑選,從中選擇合適的獎勵。之后,教師可將這些獎勵寫在小紙張上,為課堂教學中的抽獎活動做好充足的準備。
(四)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和總結
在實行賞識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還需經常帶領學生進行反思和總結,使其能主動發現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不足和優點,在第一時間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而這也能為下一節課的教學奠定良好基礎。例如,在教學《創新改變生活》時,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結束前總結和歸納該節課的知識點,引導學生從多個方面進行總結。教師還需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列舉出自己的不足和優點,提出改正不足之處的方法。針對學生的表現,教師需要進行適當的表揚、贊賞,逐步滲透賞識教育,將賞識教育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中,教師必須認識到賞識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和方面了解學生,給予學生具有針對性的表揚;運用恰當的教學語言,在教學前帶領學生進行反思和總結,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喜好設置多樣化的獎勵,最大程度發揮賞識教育的作用和價值。
(責任編輯:秦 ?雷)
參考文獻:
[1]桂在余.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中融入賞識教育的課堂實踐[J]. 中學教學參考,2019(18):51-52.
[2]陸偉.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賞識教育的滲透[J]. 求知導刊,2019(11):19.
[3]劉俊麗.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中融入賞識教育[J]. 神州(上旬刊),2019(2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