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霖昌
摘 ?要: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重要內容,也是當前教師在開展實際教學中的難點問題。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在啟發學生思維的過程中,具有不可忽視問題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廣西壯族自治區級課題《初中道德與法治、高中思想政治課主體探究教學模式構建研究》研究成果為依托,通過情境教學法來創設問題情境,并借助情境教學法的作用,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啟發,從而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問題情境;情境教學法;思維能力;初中道德與法治
一、新課改下多元化教學方法的綜合利用分析
(一)初中階段教學常用的教學方法
當前初中階段常用的教學方法比較多,本文主要提及三種常用的教學方法。
1. 問題教學法
問題教學法簡單來講就是將教材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展現,使學生在探索問題過程中獲取知識、掌握知識、培養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問題教學法的應用需要教師合理設置問題,保證問題能夠反映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發散思考。
2. 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指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夠有目的地將一些富有情緒色彩、生動形象化的場景引入到教學之中,促使學生端正態度,幫助學生對教材內容正確的理解掌握,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在應用時需要合理設置情境,保證所設置的情境能夠與課程內容相適應。
3. 自主探究式教學
自主探究式教學顧名思義是引導學生自身對問題展開探索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究能力。
在教學中,可以采取多元化教學方法,并將各種教學方法合理的結合,從而達到綜合利用的效果,例如問題教學法在設置問題時,可以將問題相關的情境內容融入其中,從而使問題教學法與情境教學法結合,可以通過學生自主探究的形式對問題進行解決。因此,需要利用多元化教學方法創設問題情境,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啟發。
(二)創設問題情境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創設問題情境實際上就是對多元化教學方法的綜合利用,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之中創設問題情境的可行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從初中生層面來講,初中生處于青少年階段,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烈,對問題的探索有著一定的渴求,尤其是帶有一定情境的問題,更加能夠吸引初中生探究,能夠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其次,從道德與法治教學課程層面來講,此課程與現實生活聯系比較密切,且講解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通過設置特定情境,能夠使抽象問題具體化,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最后,從新課改層面來講,創設問題情境是問題教學法與情境教學法的結合,這種結合的教學方法符合新課改的要求,提升課程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基于三個層面來講,創設問題情境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是可行的。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
在創設問題情境時,需要結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的特點以及問題設置的主要方式來對問題情境進行創設。
(一)尋求矛盾焦點,培養辯證思維
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應該尋求討論的焦點,即找出問題的主要矛盾,借助主要矛盾來創設兩難型問題情境,從而驅使學生能夠將自主性發揮出來,對問題進行判斷,并對問題的最終答案進行選擇,再由教師從各角度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掌握真正的道德內容,并使正確價值觀得以確立。例如在九年級上冊《凝聚法治共識》一框中,在講解“厲行法治,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時,以垃圾分類為主題,針對當前垃圾分類遇到的推行難的問題,設計“垃圾分類的推行靠政府嚴格執法,還是靠人們的自覺遵守”這一問題,讓學生展開辯論。通過充分的辯論,讓學生關注社會生活熱點,充分認識垃圾分類需要依靠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了解法律和道德各自的作用、優劣勢以及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關系,認識到我國要推進垃圾分類,既要依法治國,也要以德治國。
(二)鼓勵學生質疑,培養批判思維
質疑可以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敏于發現,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越是敢于質疑的學生,其主體作用越能得到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且要幫助學生樹立質疑精神和批判意識,學會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有著豐富的課程知識資源和社會生活資源,在開發和探索這些資源時,了解學生在學習中的興趣點,創設切合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提出疑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中,使課程知識得以掌握,并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例如展示近年來網絡平臺出現的各類吃播視頻和圖片,以量大驚人為噱頭,直播大快朵頤、狼吞虎咽的畫面吸引眼球,部分吃播博主假吃、催吐、浪費糧食等行為引起網友熱議。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你是否贊成吃播博主的行為,為什么?在此問題的驅動下,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與合作探究,質疑吃播博主的行為,嘗試從道德、法律等角度進行分析,通過查找相關依據和評判標準,從而認識到在網絡平臺做吃播節目是公民的自由,但“大胃王”博主的行為用假吃、催吐等方式欺騙觀眾,誤導消費,是不誠信的行為。此類吃播博主行為的流行,會造成不良的社會風氣,進而影響國家、他人的利益。根據我國《反食品浪費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禁止制作、發布、傳播宣揚量大多吃、暴飲暴食等浪費食品的節目或者音視頻信息。法律禁止此類吃播節目,標定了網絡直播的界限,有助于引導良好的社會風尚,促進網絡直播健康有序發展。
(三)合理設置懸念,培養發散思維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目的在于使學生對道德和法治的基本知識、常識性內容進行掌握,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品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性。在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需要結合一系列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案例,設置問題情境的懸念,來促使學生對這些案例深入思考分析,從而使學生能夠獲取真知,這不僅能夠活躍學生思維,而且還能夠鍛煉學生發散思維能力。例如在講解七年級上冊《愛在家人間》一課時,可設置這樣的懸念問題情境:小明與同學周末去玩,沒有按時回家吃飯。當剛進家門時,小明發現媽媽正坐在餐桌前看著他。這時教師便可以問:“請你設想兩種故事發展走向,并分析其中的原因。”通過這一懸念問題情境的創設,或許學生會存在不一樣的說法,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答復引導學生反思分析,并從中獲取正確的做法,使學生明白溝通傳愛的道理,感悟父母對自己的關愛,掌握和父母溝通的技巧,化解親子沖突。
三、結語
在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之中,問題情境的創設實際上是當前各種流行的教學方法的有效結合,包括問題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需要綜合利用這些方法對問題情境進行創設,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同時通過問題情境使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責任編輯:秦 ?雷)
參考文獻:
[1]楊銳. 用提問點亮學生思維的火花——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為例[J].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01):85.
[2]張玲. 初中道德與法治有效提問策略分析[J]. 中外交流,2019,26(45):200.
[3]范勇. 構建情智課堂,培養綜合素養——以道德與法治課為例[J]. 學苑教育,2019(13):20-20.
[4]劉繼明. 試論如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J]. 國際教育論壇,2020,2(05):86.
[5]王紅梅. 情境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J]. 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0(0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