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金霞
【摘要】語文教育是義務教育階段最重要的課程之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初級階段側重于對漢字基礎知識的掌握,而隨著年級增長,逐步發展到對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新時期,我國教育部門對小學語文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南省澄邁縣老城中心學校小學語文教學的各個階段尚存在著較多問題。本文結合小學語文的教學情況,對教學過程中教師出現的問題展開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問題;解決方法
一、目前老城中心學校的小學語文課堂中出現的問題
1.師生之間互動不積極
在老城中心學校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在對師生互動這一現象沒有充分的認識,所以導致小學語文課堂的活躍性不高。這樣出現的問題就是教師沒有兼顧和了解到學生的感受,師生互動在課堂中的意義沒有完全體現出來。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是整個課堂的主體,沒有認識到師生互動的重要性。一些教師在開展課堂師生互動時,沒有兼顧到全體學生,小學語文教師只對成績較好的學生進行師生互動,這樣做就會導致師生互動行為沒有落到實處,其作用和意義沒有完全的發揮出來。
2.小學語文教師自身問題
目前我國中小學生的綜合素質不高和教師的素質相關,就目前來看,我國小學語文教師的素質仍然處于較低的水平,小學語文教師隊伍建設的素質水平參差不齊,也就導致小學生的素質普遍有所差異。許多小學語文教師的知識結構還僅限于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沒有及時更新知識結構和提高自身能力。這就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內容和方法過于傳統化,在課堂上的教學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不高。
3.語文作業布置的機械性
小學語文教學不僅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上有所不足,部分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設計的作業存在機械性等特征。我國近幾年進行新課改目標,目的是幫助學生全面發展,讓學生學會教材內容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目前小學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上,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堂下,都有作業布置過多的現象。在大多語文課堂上,語文教師留給學生的作業大多是重復性的作業,雖然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積累,但是沒有達到新課改下語文教學目標,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并積極主動去學習。課堂上教師布置作業沒有發揮出學生的創造性,沒有擴展學生思維的發展,還有作業形式只是單一的積累,重復抄寫。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點評作業時沒有及時提出指導性意見,沒有達到新課改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一要求。
4.沒有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鍛煉沒有落到實處,部分語文教師的板書書寫不規范,這一現象嚴重影響了教學板書美觀作用。同時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指導作用沒有發揮出來,學生在課堂上朗讀課文時,教師沒有注重對學生細節上的觀察,學生出現讀音錯誤、語言錯誤等問題教師沒有及時發現。也導致教師在課堂上沒有認真教授詞意和字形。由于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和字數有限制,語文教師需要在課堂上講授脫離課本的言語較多,脫離課本進行教學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語文興趣。一部分教師會使用課件或多媒體進行教學,在短時間內雖然能有效引導和幫助學習,但從長時間來看,真正回歸到課本時學生卻失去了語文學習的興趣。
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法
1.創造輕松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積極性
要讓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產生興趣,首先要給學生肯定的評價。在課堂上,學生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之后,教師要對學生給予肯定和準確的評價內容。如果教師沒有對學生的回答做出反饋,就會影響到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當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出現了錯誤,教師要委婉地指出學生的錯誤,既要考慮到學生的情緒,又要簡單委婉地說出錯誤內容。同時要用鼓勵的語言去維護學生的信心,讓學生對學習繼續產生熱情。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堂下,語文教師要用委婉和關愛的言語去評價和教導學生,將自己的關愛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學生,從而讓學生養成一種求真務實的習慣。讓小學生對語文感受更多的學習樂趣。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與學生經常進行互動,這樣既可以了解到學生的學習進度,又可以為自己之后的教學準備打下基礎。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影響,這樣學生和教師都能輕松的完成教學和學習任務,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在語文課堂中,如果氣氛變得輕松和愉快,那么學生面對復雜和枯燥的內容也會產生興趣,把學生由被動轉變為主動地學習。
2.運用多種方式教學,提高學習興趣
部分語文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化,這樣不僅不會提高學習效率,還會讓學生對語文課程失去興趣。所以教師要積極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中學習語文知識內容,教師還要與學生多多進行互動交流,了解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和吸收程度,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來調節教學模式。許多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沒有將教學的有效性發揮出來,要積極的轉變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效率也就提高了。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小組自主學習討論活動,在學習一篇文章時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樣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文章理解能力。教師要正確引導和安排學生進行分組,將課堂中分組的目標完成更高效,最終達到小組合作學習解決和完成任務這一目標。學生之間交流互動增多,對語文教材知識理解就更透徹。
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注重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所以教師要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及時轉變教學角色,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幫助者。幫助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和課堂互動中去。所以在新課改的教學下,教師作為引導者的身份要在課堂中體現出來,引導學生學會學習。課堂導入雖然只是在課堂中占據一小部分的時間,但是教師如果沒有采用適當的方式來導入教學,那么學生就不會把更多的時間放到課堂上,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也就大大降低。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去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案,教師要學會用藝術性的語言去引導學生和課堂教學內容相聯系相結合。
3.加強對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
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是重中之重,教師要在教學中正確運用語言技巧幫助學生準確地運用合適的文字來進行表達交流,這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科素養的途徑之一。語文課程中理解和運用是兩個方面,也是兩個重要的階段。兩者結合起來共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可現階段部分學生在學習中沒有認識到理解和運用的重要性,在語文訓練過程中,輕視理解和運用的現象大有存在。所以教師要在課堂教學訓練中將學生的理解和運用環節充分的重視起來,同時,結合教材特點與學生年齡段的特點來共同結合使用正確的言語來教導學生理解和運用,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語言能力。通過不斷的積累讓學生提高對語文的興趣,同時要兼顧教材內容與實際相聯系,讓學生在對教材的理解上和表達的情感上共同促進發展,在此環節,學生的主動積極性還不高,這就要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時充分把握重點任務,合理地將任務分配下去,運用語言技巧來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小學語文階段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所以語文課堂就要更加重視起來。語文教學是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基礎,在實行新課改的背景下,對語文的教學內容和形式發生了轉變,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縱觀我國小學語文教育階段的現狀,還有許多問題需要去解決,所以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各方面培養,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學習的結果,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才是關鍵。積極鼓勵學生,讓學生對語文學科產生興趣,幫助學生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徐峰.小學語文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及方法[J].課外閱讀:中下,2012(021).
[2]呂海梅.小學語文優秀課例教學中的存在問題及對策[J].讀寫算:教研版,2012(010).
[3]顏春花.重視基礎教學,培養學生優秀的學習習慣—淺論小學語文教學工作[J].南北橋,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