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璇
摘? 要:近年來,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群文閱讀法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它的核心內容是以“群文閱讀”為中心,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訓練,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閱讀習慣、閱讀和品評等方面的能力,進而提高他們的綜合語言能力。文章從培養高中語文的古詩欣賞能力出發,對其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代詩歌;群文閱讀
一、高中古代詩歌閱讀教學影響因素
(一)古代詩歌的特殊性
高中課本所選用的古詩年代比較長,跨越了漢唐宋三個時期,與實際生活沒有太多的關聯,所涉及的內容也與實際生活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在實際生活中,很難使用到古代詩詞,導致古代詩歌內容不容易被學生理解。從語言的特點來看,古代詩詞的語言精練有其特有的韻律性,與現代漢語的語用習慣有很大的差異,這就導致許多學生在閱讀古典詩詞時要花時間去思索,去體味,并根據注釋進行聯想,而不能完全領會其中的意義和內涵。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古詩詞自身的特殊性,導致了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導致了師生對古詩的理解不夠透徹。
(二)高考指揮棒的影響
在高考的背景下,教師和學生的心理壓力很大。雖然國家一直在推進高考改革,但人們的傳統特念已經根深蒂固,尤其是古代詩詞,更是在高考中占據了很大的比重。從高考的視角來看,教師的教學將會對考生的高考成績產生直接的影響,并對其將來的發展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有所偏重,老師們只好以考題為中心,對學生進行古典詩詞的教學,把欣賞變成了知識的灌輸,忽視了文化的內涵,造成了學生學習興趣的低落,詩歌鑒賞能力的發展緩慢。
(三)學生自身因素影響
學生學習古代詩歌的目標至少有兩個方面:一方面通過學習詩歌弘揚傳統文化;另一方面不僅僅是自我的提升,更是通過學習古代詩人的情懷構建自己和民族、自己和國家甚至世界的高質量聯系的過程,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古代詩歌過程中要體現社會參與、責任擔當的意識。目前高中生由于面臨升學壓力,他們對古代詩歌學習的認知直接和分數掛鉤,甚至有學生認為學習古代詩歌就是為了考試,別無他用。這種認識的弊端非常顯著,盡管古代詩歌賞析在高考試卷中占相當一部分比例,但是古代詩歌賞析成績又充滿著不確定性,長此以往,就會使學生對古代詩歌充滿畏懼心理。
二、高中語文古代詩歌群文閱讀培養的價值
(一)串聯知識,形成完整閱讀欣賞知識體系
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枚璀璨的珍珠,古代詩詞具有獨特的藝術特色和美學價值。當今,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高考也順應了時代的潮流,增添了不少與古詩詞相關的考題。從高考大綱的要求來看,古代詩詞的賞析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許多古代詩詞無論在書寫方式、情感表現,甚至答題方法等方面都有著緊密的關系,這些都為采用這種方法提供了基礎。
在實際教學中,老師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每個古詩詞的知識點,并將其與之聯系起來,使其在比較閱讀時,更好地把握古詩詞的欣賞手法,使其掌握古詩詞欣賞的主要要素,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知識體系。
(二)提高閱讀興趣,培養多種素質、技能
從閱讀價值的角度來看,其價值不僅僅在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還在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閱讀風格和閱讀習慣。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存在著條條框框,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容易陷入盲目、無方向的狀態,在閱讀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些問題,從而導致閱讀和欣賞能力無法提高。關鍵是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精細的閱讀,使他們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如何描寫詩詞場景,進而提高他們的閱讀和品評。另外,群文閱讀能拓寬學生的視野,使他們能夠自點到面地多讀一些古詩,豐富他們的知識,提高他們的文化底蘊。
三、高中語文古代詩歌群文閱讀運用策略
(一)以作者分類法進行對比閱讀
李白的詩風流倜儻,而杜甫的詩則是憂郁的現實。以作者為分類法,引導學生對其生平經歷、寫作風格、詩詞歌賦類型等進行條理性的剖析,進而比較分析其風格,提高自己的閱讀鑒賞能力。比如《蜀道難》的授課,老師要從李白所處時代背景出發,讓學生去體會李白的生存環境,從李白對蜀道風景的描寫中,體會到他的浪漫之風,體會到他對朋友的憂慮和對國家前途命運的關懷。通過這種方法,老師可以把李白《蜀道難》與杜甫《登高》兩首詩的解讀與賞析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較全面、系統地分析兩位詩人的詩作。
(二)以問題為中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學習動力
“一言堂”是一種傳統的教育方式,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問題進行仔細的剖析,堅持“人本教學”,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充分發揮自己的指導和啟發。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問題為指導,以問題為基礎,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探索,從而獲取知識,提高閱讀的興趣,使其更好地理解閱讀的目的,避免盲目地閱讀。
《春江花月夜》是古代詩詞研究中的一個例子,它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掌握具體的情緒和畫面的描述。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老師們可以為學生設定一些問題:古代的人們往往會通過抒情的景致來抒發自己的心緒,或喜或悲,而景物的描述和情緒的表達有著緊密的聯系,從這一點上,我們是否能夠對作品的情緒表現進行更深入的剖析?通過對教材的研究,使學生能夠對教材進行深刻的研究,從而得到“情景交融”的古詩詞創作方式。教師還應在教學中擴展其他相關的詩歌,以指導學生進行拓展練習,并從寫作手法、情感表達等角度,對“寓情于物、寓情于景”進行研究。例如讓同學們去讀《登岳陽樓》《登快閣》等詩詞,并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比較和歸納,從而達到“情景交融”的目的。
(三)以同情心為基礎,選擇適合學生的古詩體系
古代詩歌的題材很多,有以愛情為題材,抒發愛情的美、相思的痛苦、不舍的哀傷;也有以山水為主題,表達對朋友的思念或悠然的生活;有的以友情為主題,表達對友人的關懷、感激、勸誡、不舍等情感;有的以事業為主題,表達自己建功立業的豪情或懷才不遇的悲憤;有的以育人為主題,表達對后輩的期許與告誡……同樣的題材,不同的作者,在不同的心態和情境下,傳達的態度和情緒也會截然不同。這樣,老師就可以在一個話題上進行集體閱讀,讓同學們在同一個主題下感受到不同作者的不同的文體和情緒。古人的心境有差異,寫出的詩文也會有很大的差異。通過對所教授的古代詩詞進行分析,并結合同情心選擇文言文,既能讓學生理解、學習、表達、運用古詩詞,又能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學習、表達和應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表達和應用能力。
(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指導他們領悟詩歌意境的重要途徑,也就是讓他們知道怎樣通過畫面來體會他們的情感。傳統的閱讀教學不重視學生的想象力,用正確的答案來指導學生對詩歌情景的想象,是一種不科學的、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因此,在高中閱讀課上,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自主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大膽地提出問題,自由發揮想象力,通過自己的思考、探究、反思得出相關的結論,不陷入機械式閱讀、答案式分析等學習誤區。
舉例來說,在高中語文的古代詩歌教學中,“借景”“托物”“移情”是古代詩歌鑒賞的一個重要環節。對詩詞鑒賞來說,感受詩詞創作的情緒是每個學生的學習重點,也是每一年的高考必考內容。所以,在基礎教學中,老師要讓學生歸納出一些常見的抒情方法,比如“楊柳”“依依惜別”“月亮”“思念家鄉”“酒”表達愁苦等,學生通過總結就會發現這些知識存在的共性,通過對比具體的生活實物進行分析,體會其背后隱含的思鄉懷人、家國憂思之情,經過長期訓練,學生就會對情感表達的方式產生固定的理解,進而完善自己對同類詩詞的欣賞和判斷。
(五)培養學生對文本的探索與鑒賞能力
在中國的幾千年文明史中,古代詩詞是十分豐富的。古代詩歌的主題大致可分為愛情詩、閨怨詩、山水田園詩、邊塞詩、詠物詩、史詩、離別詩、思鄉詩等。高中語文課本上的古詩并沒有被集中起來,而是分散在課本的各個章節。因此,在進行古詩詞群文閱讀時,應合理使用教材,打破教材的先后次序,將同一主題的古典詩詞集中講解,使學生充分理解其思想感情,感受同一主題下的不同詩歌之間的差別,從而提高古詩詞閱讀教學的質量。在高中語文的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中,老師可以將教材中的古典詩詞加入群文閱讀中,也可以將課文以外的古詩詞加入群文閱讀中,既能豐富教學資源,又能開展多樣的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老師首先要對詩歌主題有一定的認識,然后選擇同一主題的古典詩詞,把它們組合在一起,進行集體學習。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讓同學們了解所教授的古詩詞的主題,也可以讓同學們了解同一主題下的古詩詞的意境和意境,同時可以讓同學們了解到同一主題下的古詩的差異,進而加深對古詩詞的認識。教師可以將文章的閱讀內容呈現給學生,并指導他們去探索、評價,這樣就可以培養學生對材料的探索和鑒賞能力,從而增強對古代詩歌的鑒賞和領悟。
(六)以詩詞人為依據,培養學生辨別古詩情緒的能力
在高中語文課上,老師要引導學生理解古人的原作,從古人的角度選擇合適的詩詞,再把古人的詩句進行匯編。每位作者的創作風格都是獨一無二的,而隨著年齡、心態、環境的不同,作者的創作方式也會發生改變,中國古代的詩人、詞人也不能免俗。所以,在高中語文的古代詩歌課上,老師們可以從“作者”這個中心,選擇不同年齡段的作者、不同背景的作品,讓他們進行集體閱讀,讓他們從書中認識到作者的生活,并從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去理解作者的作品。通過這種方式進行文學作品的閱讀,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作者在不同的生活階段的思想狀態,而且可以讓他們通過了解自己的生活,更好地了解作者,更好地理解其作品,從而增強他們對古代詩歌的感情,增強他們對古代詩歌的理解。
(七)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學效果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制作出與古典詩詞相關的課件,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在課堂教學發展的進程中,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既能提高教學效率,又能豐富多媒體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另外,在教學活動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雖然古詩僅有數十、數百字,卻讓人感到“欲語還休”。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感受。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靈活地應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充分展示古典詩詞深厚的藝術內涵,進而提升學生的鑒賞力和審美力,達到培養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目的,同時也能促進其文化素質和漢語綜合素質的提升。李煜的《虞美人》中描寫的是春光明媚,但這樣的景色,卻讓詞人心中一酸,恨不得時光飛逝,免得勾起他對故鄉的思念,這是詩人心中的傷感。老師們可以利用課堂上的江南特色短片,為同學們呈現五彩斑斕的美麗風景,通過詩朗誦的方式進行,使同學們能夠將畫面融入到古詩中,提高對文化的領悟力。
總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對提高學生的古詩詞欣賞水平有很大的參考價值。群文閱讀也是培養學生學習習慣、思維和技巧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在實踐中,教師要對其運用方法進行深入的剖析,使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活動中養成比較分析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賈璐. 高中語文古代詩歌群文閱讀教學備課策略[J]. 魅力中國,2020(44):362.
[2]王德金. “群文閱讀”在高中古代詩歌教學中的可行性探索及應用[J]. 語文課內外,2020(03):180.
[3]盧賢銘.“群文閱讀”在高中古代詩歌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 課外語文(上),2021(06):101-102.
[4]李紅花. 群文閱讀在高中語文古代詩歌教學中的運用[J]. 語文課內外,2021(15):221.
(責任編輯:汪旦旦)